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5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根据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初步研究了工人工神经网络地震信号及震相进行识别的能力。为了进行识别,将三分向地震资料的矢量模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  相似文献   
42.
天水地震区深部构造与地震关系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43.
迭部5.9级地震爆破地震波动力学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清河  郭建康 《地震研究》1989,12(4):314-327
本文利用遥测传输台网可见记录和磁带记录对厂坝炮爆破进行地震波动力学特性分析,发现各次爆破记录有一致性。对失真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经凝聚函数分析证明了爆源的一致性。对1987年1月8日迭部Ms=5.9地震的分析,表明由于介质状态的改变,记录到的地震波优势频率向高频方向移动。在近震中有关台站上,地震波位移谱出现多峰与能量分散现象,拐角频率也向高频方向移动,振幅比呈现低—高—发震的形态。在地震前二十几天,主频处地震波衰减小,而震后明显变大。上述特征可能与该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水平和介质状态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4.
李清河  郭建康 《地震》1989,(3):26-35
根据地壳速度结构模型,给出了利用厂坝爆破适于天水—礼县地区的各个传输台站不同震相的走时模型。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了从1984年11月至1987年5月共31个月的资料,讨论了零时序列、走时差序列、相对走时序列、计算零时序列和波速比序列的特征。较详细地分析了迭部M_s=5.9地震过程中上述序列的反映。确认了走时出现多—少的变化特征、波速比的低—高—发震的特征、震前几天走时特殊低、波速比很高的特征和波速的方向性特征。经过误差讨论与统计检验确认上述特征是可信的。最后,又讨论了如何利用地震波运动学特征监视和预报地震。由于地震波透视这种方法物理意义清晰,许多因素已知,精度较高,故所得结论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采用双子地震相干函数分析法利用江苏区域遥测地震台网数字化资料对2001年11月3-14日发生在江苏省常熟-张家港间的震群进行精确相对定位。主参考地震用区域地壳结构重新定位。结果表明:(1)主参考地震与区域遥测地震台网的定位相比偏离了10.61 km;(2)震群中地震的平面位置更集中;(3)各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体现了震群特征。本文还对震群与构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推测可能与顾山-虞山断裂有关。  相似文献   
46.
Introduction The method of apparent resistivity with direct current (DC) measurement, adopted from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ecursory approaches in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 which the geo-electric constitutive model is illustrated by the scalar theory Archies law and correspondingly a set of calculation methods for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layered media has been established (QIAN, et al, 1985; YAO, 1989). But this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fact that in earthqu…  相似文献   
47.
采用与永登地震相同的方法,研究了1996年6月1日天祝-古浪5.4级地震前后地壳介质剪切波分裂、电性各向异性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临震前电性主轴、快S偏振方向都是从北偏西方向转为北偏东,而该次地震的P轴为北偏东50°,三者总体上是一致的.由于该次地震与松山电磁台同处一个断层构造上,因此视电阻率变化在各频段均较强,但ρyx比ρxy变化大,这一点与永登地震不同.另外,由于收集的小震资料较少,快慢S波时间延迟的分析结果没能反映出应力强度的积累,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该次地震孕育与永登地震后应力调整纠缠在一起的结果(两者距离120多公里).  相似文献   
48.
第1届地震预报国际讨论和展览会(1st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Earthquake Forecasting"(EFC2011)是"自然巨灾和现代文明的全球性问题2011年世界论坛"(World Forum:Natural Cataclysm  相似文献   
49.
用自1982-2004年问发生在我国华东地区(29°~37°N,115°~130°E)的5742个地震,66265条S-P资料,在进行地震重新定位后,进行走时层析成像反演,获得了该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对1979年溧阳6级地震重新定位后,按分层分块办法研究震源附近深部结构与发震断层关系.  相似文献   
50.
正搞清楚地震发生机理,详尽了解地壳上地幔,特别是发震位置的介质结构以及应力状态是实现地震预报的关键。地震深部探测是了解地壳上地幔介质结构和性状最有效可靠的方法。但我们对地球内部的探测精度远远不能满足地震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的需要,主要原因是:(1)人工源能量小,难以达到震源深度。天然地震发生随机,波源的可控性差。地球内部介质对地震波的吸收、几何扩散、能量转换等原因,使到达目的层的地震波信号弱;(2)地震波属于低频,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