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23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西藏中生代三角蛤科(TRIGONIIDAE)化石的分布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2.
沟宗海 《西藏地质》1996,(1):138-147
本文描述了西藏固着蛤类化石4新种在讨论固着蛤地理分布的同时,将其划分为3个固着蛤组合,它由东向西呈带状属布,各组合显示了不同的化石特征。  相似文献   
43.
在江西赣州西北部蛤湖地区发现1条韧性拆离断层,宽1~3km,倾向南东。该断层以震旦系砂页岩的构造片岩化和中酸性火山岩的糜棱岩化为特征。其上盘由5~6条铲式正断层组成,正断层的倾向与拆离断层一致,其中最上部的1条正断层控制了箕状断陷盆地的形成和分布;下盘为笔架山穹隆状复式花岗岩杂岩体及其外接触带的震旦系浅变质地层。这些构造构成了一个在成因上与拆离断层形成有关的伸展构造体系。该体系的形成与区域北东向地垒式隆起局部地段的强烈隆升有关,发生于侏罗纪至晚白垩世,其活动对内生成矿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4.
为探究温度、盐度和pH对钝缀锦蛤(Tapes dorsatu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作者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和pH对钝缀锦蛤呼吸代谢的影响。实验设定了5个温度梯度(18℃、21℃、24℃、27℃、30℃)、5个盐度梯度(18、21、24、27、30)和5个pH梯度(5、6、7、8、9)。结果表明,温度对钝缀锦蛤的耗氧率影响显著(P<0.05),但对排氨率影响不显著(P>0.05),在温度18~30℃范围内,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先降后升;盐度对该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极显著(P<0.01),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盐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耗氧率和排氨率峰值分别出现在盐度为27和24;pH对钝缀锦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不显著(P>0.05),pH为6~9时,钝缀锦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幅度较小。在温度18~30℃,耗氧率与排氨率之比(O∶N)为5.56~45.4;在盐度18~30,O∶N为17.14~40.09;在pH5~9范围内,O∶N为27.59~40.41。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钝缀锦蛤的生理生态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45.
焦英毅  张均龙 《海洋科学》2022,46(10):167-176
满月蛤目物种是海洋常见的双壳类软体动物,通常生活在有机质含量较高或化能生态系统中,是这两类生态环境中的主要类群。本文回顾了满月蛤目分类与系统演化的研究历史。随着受关注程度的增加以及技术手段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出现大量的分类和系统演化研究,但由于物种繁多、样品获取困难、贝壳形态多变,该类群的分类系统仍存在大量尚未解决的问题,且其物种多样性被严重低估。我国对该类群系统性的研究尚未开展。未来需加强标本采集,结合新技术进行整合分类学研究以摸清我国满月蛤目物种组成和区系特点,完善分类系统,进而对其起源演化、扩布路径等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6.
1精神抖擞:满月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满月总是带给人无限遐思,文人墨客对之逸兴遄飞,才子佳人趁之后园私会。宋代才女朱淑真《生查子》中的名旬“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所描述的时间就是月圆之夜,即农历十五的夜晚。  相似文献   
47.
厦门地区杂色花蛤的病毒观察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厦门海区对虾养殖内外环境中,电镜观察发现了杂色花蛤肝胰腺的一种杆状病毒和两种球状病毒.杆状病毒大小为(85~90)nm×(240~264)nm,有包膜,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可见.一种球状病毒直径为70~80nm,有包膜,存在于细胞质中.另一种球状病毒直径为95~120nm,有包膜,存在于细胞核中.用免疫酶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杂色花蛤所带杆状病毒与BMNV有抗原性正相关,其检出率随季节变化,暗示自然生长且感染病毒的杂色花蛤可能是日本对虾杆状病毒病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48.
利用AFLP技术对山东沿海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4个野生群体(乳山、无棣、牟平、即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6对引物组合对4个群体进行扩增,共得到356个位点,乳山群体、无棣群体、牟平群体和即墨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依次为74.40%、70.50%、72.80%、74.70%,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其中,即墨群体多态性比例最高,无棣群体多态性比例最低。聚类分析表明,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263~0.0448,乳山群体和无棣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近(0.0263),两群体首先聚在一起,随后与牟平群体和即墨群体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49.
为解析狄氏斧蛤(Donax dysoni)线粒体全基因组结构特征以及进化地位,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狄氏斧蛤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对线粒体基因进行注释并对其序列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狄氏斧蛤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全长为16 908 bp,碱基组成为A (26.81%)、T (41.13%)、G(21.21%)和C (10.85%),A+T含量为67.94%,表现出明显的AT偏向。与其他双壳贝类相似,狄氏斧蛤共编码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包含22个t RNA和2个r RNA,且所有基因均位于H链;蛋白质编码基因拥有3种起始密码子(ATG、ATT、ATA),而除了ND3、ND4以及ATP6使用TAG作为终止密码子外,其余所有蛋白质编码基因都使用TAA作为终止密码子。除t RNASer不能折叠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没有明显的DHU茎环,其余t RNA都能折叠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狄氏斧蛤与斧蛤科(Donacidae)其他物种具有相同的基因排列,未发现基因重排现象。基于线粒体1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构建62种贝类的进化树,结果显示:Donax semiestriatus和Donax vittatus聚...  相似文献   
50.
平端深海偏顶蛤(Gigantidasplatifrons)是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深海热液和冷泉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和共有种,也是深海化能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境营造种。以南海F冷泉平端深海偏顶蛤为研究对象,基于贝壳日生长轮方法,分析了平端深海偏顶蛤的年龄与生长速率,建立了其年龄与贝壳壳长关系的生长方程。同时,结合获得的生长方程,分析了南海F冷泉采样点(119.285 6°E,22.115 4°N)平端深海偏顶蛤种群的年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采样获得的平端深海偏顶蛤种群的最大壳长为11.4 cm,最大寿命为13.5龄。研究区域的贝壳长度分布集中在4~7 cm,占比60%;年龄分布集中在2~4龄,占比49.7%。相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平端深海偏顶蛤的生长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有助于深入了解冷泉区域的种群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