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23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09年9月,作者以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杂交家系 HD(♀H×♂D)及其亲本家系 H、D 为材料,采取单对交配策略建立了 B1F1(♀HD×♂H)、B2F1(♀D×♂HD)、B3F1(♀HD×♂D)和 B4F1(♀H×♂HD)4个回交家系,并对各家系蛤仔早期生长发育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家系间蛤仔的卵径、受精率、孵化率和初孵 D 形幼虫壳长差异不显著(P>0.05);浮游幼虫期, B1F1和 B3F1家系幼虫生长速度显著快于B2F1和 B4F1(P<0.05),9日龄时 B2F1和 B4F1幼虫存活率显著低于 B1F1和 B3F1(P<0.05);变态期, B2F1和B4F1家系幼虫表现出明显的变态时间延长、变态规格小型化和变态率低等近交衰退现象;稚贝期, B1F1和 B3F1家系稚贝生长优势开始显现,而 B2F1和 B4F1家系稚贝生长和存活劣势依旧明显.综上可见以杂交 F1(♀)为母本的 B1F1和 B3F1家系早期生长和存活性状显著优于以杂交 F1(♂)为父本的 B2F1和 B4F1家系,因此在蛤仔回交育种中以杂交 F1(♀)为母本更有利于选择.  相似文献   
72.
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养成期壳长遗传力与育种值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巢式设计构建了菲律宾蛤仔的8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24个全同胞家系。在90、300、330和450日龄,每个家系随机取30个个体测量壳长,并对数据进行遗传分析。将全同胞效应、母本效应和移入土池时壳长协变量组合成8个不同模型,应用REML法估计遗传力,BLUP法估计育种值。结果表明,移入土池时各家系平均壳长协变量是重要影响因子,全同胞效应和母本效应影响较小。在90、300和330日龄的最优模型为考虑加性遗传效应和移入土池时各家系平均壳长协变量的模型AB,450日龄的最优模型为仅考虑加性遗传效应的模型A。应用最优模型估计的90、300、330和450日龄壳长遗传力分别为0.571、0.966、0.622和0.865。应用最优模型估计育种值,对表型值选择法和育种值选择法比较的结果表明,对家系进行选择时,在300日龄用育种值选择法比表型值选择法平均壳长高3.56%,在90和330日龄时比表型值选择法分别低1.53%和3.71%。对个体进行选择时,按照10%和1%留种,在90、300和330日龄表型选择法比育种值选择法高16.86%、2.54%,16.27%和24.51%、2.03%,23.23%。除在300日龄对家系进行选择时育种值选择法优于表型值选择法外,表型值选择法均优于育种值选择法。  相似文献   
73.
急性CO2酸化对菲律宾蛤仔钙壳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渤海表层典型的碳酸盐系统,通过实验室密闭培养实验,分析急性CO2酸化条件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CaCO3形成速率(G)和CO2呼吸速率(RC)的影响,以探讨局部海域CO2酸化的底层海水在潮流或者风海流等因素的驱动下,脉冲式影响贝类栖息地时养殖贝类可能的响应。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在急性CO2酸化条件下发生轻微的钙壳溶解和显著的呼吸抑制。CO2酸化和菲律宾蛤仔的呼吸作用共同驱动钙壳溶解,溶解速率随Ω文石下降而升高,G(μmol/(FWg·h))=0.14 × Ω文石-0.49 (n=12, r=0.95, p<0.01)。活体菲律宾蛤仔钙壳保持稳定的Ω文石临界值为3.5,而在Ω文石=1.0的条件下,每天溶解的钙壳相当于贝壳总重的2‰。相较于钙壳溶解,Ω文石改变对菲律宾蛤仔呼吸作用的影响更大,RC(μmol/(FWg·h))=0.27 × Ω文石+0.90 (n =12, r=0.82, p<0.01)。由于呼吸代谢决定了摄食等各种耗能行为的效率,因此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尽管菲律宾蛤仔可以通过摄食等自身调节机制来抵御造成钙壳溶解的环境胁迫,然而这一机制本身就可能受到酸化环境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4.
<正>皱纹蛤Periglypta puerpera(Linnaeus,1771)隶属帘蛤目Veneroida、帘蛤科Veneridae、皱纹蛤属Periglypta。目前国内只有分布和外部形态上的一些描述[1~2],对其生态习性尚无详细的研究。笔者从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对雷州半岛西部流沙湾皱纹蛤的生态进行了实验和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5.
菲律宾蛤仔壳体和湿重生长率及影响因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3组不同年龄段菲律宾蛤仔进行了为期1 a的养殖观测试验,定期观测贝壳的宽度、高度、厚度和湿重,构建了菲律宾壳体生长曲线.研究发现,菲律宾蛤仔壳体生长率曲线在5月中旬和10月底出现峰值,即春季和秋季快速生长期;个体湿重生长率也出现春、秋快速生长期,其峰值长于或滞后于贝壳生长率的峰值;菲律宾蛤仔壳体和湿重的生长与环境温度、贝壳年龄、繁殖活动和饵料供应密切相关,春-夏季(水温17~22 ℃)为壳体在研究海域生长的最适宜季节.  相似文献   
76.
施氏獭蛤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施氏獭蛤(LutrariasieboldiiReeve)属暖水性贝类,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区,在我国东海和南海都有。据在广西和海南沿海的调查,它生活在潮下带至水深78m的沙或沙泥底质中。营埋栖生活,深度达21cm。生活海区的水温为8~32℃,盐度11 .50~33 00,pH值8. 2~8 .4,透明度4~7m。食物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繁殖期在5~9月。其肉供食用,是较珍贵的食品,可以发展人工增养殖。  相似文献   
77.
养马岛紫彩血蛤肥满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78.
泥蚶及菲律宾蛤仔对环境中氨的耐受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心沅 《海洋科学》1989,13(6):51-54
本文对泥蚶成贝、幼贝,菲律宾蛤仔成贝、幼贝的未离解氨氮 168h LCD_(50),EC_(50)(降低耐低氧环境能力50%的浓度)进行了试验,并对氨的致死和亚致死浓度与内湾养虾水域(乳山东湾)、试验虾池及利用虾池水的试验贝池底质环境的氨氮水平作了概略评价。  相似文献   
79.
尤仲杰  王一农 《台湾海峡》1991,10(4):356-363
本文根据1987.12~1989.4对舟山朱家尖岛南沙沙滩逐月采集标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等边浅蛤Gomphina veneriformis的性腺发育可分为5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在舟山海区,等边浅蛤一年中为一个繁殖周期,繁殖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中旬。有雄性早熟现象。  相似文献   
80.
尖紫蛤生殖周期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耀聪  李复雪 《热带海洋》1994,13(2):61-67,T002
根据尖紫蛤Hiatula acuta发育程度,将生殖腺发育过程分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五个时期。尖紫蛤生殖期在福建省9-11月,生殖盛期在10月。温度是影响性腺发育的主要因素。绝大多数个体为雌,雄异体,雌,雄同体的同一滤泡中,雌,雄生细胞分区域分布。较晚期的卵母细胞和成熟卵子的核仁变成双质核仁,组织化学实验结果表明,双质核仁染色深浅的两部分,是由于这两部分蛋白质含量不同的缘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