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213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81.
目前,柴达木盆地米兰科维奇旋回研究普遍基于山前浅水沉积相地层进行讨论,而深水相地层中是否有记录米兰科维奇旋回特征有待探讨。本次研究通过对开2井上干柴沟组(N1)和下干柴沟组上段(E32)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频谱分析和滤波分析,探讨了盆地西部开特米里克地区深湖相地层的米兰科维奇沉积旋回特征。结果显示,该地区上干柴沟组(N1)和下干柴沟组(E32)地层旋回周期与米兰科维奇地球轨道周期参数具有良好的对应性,说明天文轨道周期旋回对该地区地层沉积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Fischer图解及地层岩性特征,确定了干柴沟组上、下界线附近(约38.1~32.8 Ma)湖平面经历了一次相对长周期的升降变化。下干柴沟组上段处于湖平面上升阶段,主要受米氏旋回中的偏心率周期控制,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对应湖平面高位期。上干柴沟组处于湖平面下降阶段,主要受米氏旋回中的轴斜率周期控制,气候相对寒冷干旱,对应湖平面低位期。  相似文献   
482.
葡萄-花边结构是全球震旦系灯影组二段中发育的一种独特标志性沉积构造,其成因机制与沉积模式具广泛争议。四川盆地灯二段宏观-微观岩石学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等研究表明:(1)四川盆地灯二段葡萄-花边结构是震旦纪“文石-白云石海”环境准同生期高频海平面波动下岩溶作用的产物,微生物岩在岩溶空间规模的非均质性最终决定着葡萄-花边结构形态分异特征,即形成不同形态的纤维状胶结物(FSD+FFD或FSD+RFD)。(2)葡萄状结构和花边状结构发育丰度与微生物岩组构(MM)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其中葡萄状结构主要由束状正延性白云石(FSD)及束状负延性白云石(FFD)组成,通常发育在四级旋回基准面底部的颗粒白云岩和顶部的凝块石白云岩层段;花边状结构由束状正延性白云石和放射状负延性白云石(RFD)组成,主要发育在以四级旋回基准面中部的纹层-叠层石白云岩层段。因此,灯二段微生物岩组构纵向上多旋回特征和间歇性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共同形成了灯二段葡萄-花边优质白云岩储层的多级、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483.
针对传统的生态廊道构建方法难以适用于土地利用复杂且生境质量较差的城市环境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利用电路理论,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城市生态廊道的建设成本与效益相结合,建立城市综合阻力面的方法,并对城市地区的生态廊道构建方案进行了模拟。该文利用提出的方法识别出武汉市20个生态源地和44条生态廊道,分析了生态网络中的生态夹点与生态障碍点,区分了廊道建设的优先级,最终形成兼顾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与的城市生态廊道构建方案,可为城市生态廊道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84.
王志刚  支毅乔  吕永红 《遥感学报》2009,13(S1):150-153
遥感试验场是遥感科学技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遥感应用从定性走向定量化阶段的产物。文章综述了遥感综合试验场的建设, 场区地理下垫面状况, 试验场的技术体系构成, 并叙述了试验遥感的初步成果和进一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485.
为进一步提高水中兵器试验实施的实效性和安全性,针对多年来沉底水雷打捞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在回顾分析实际案例的基础上,设计了由吊车、绞盘、绞盘控制台、张力检测系统、自动缓冲系统、支架、钢索及超载报警系统等单元构成的打捞回收辅助系统,并阐述了海上使用方法和异常情况处置预案。  相似文献   
486.
太平洋板块沿希库兰吉海沟俯冲至新西兰北岛下方300km左右,向南与新西兰南岛发生碰撞,导致北岛发生顺时针旋转。该区域为研究俯冲带地幔楔变形,理解俯冲过程中地幔物质运动及其动力学过程的理想场所。本研究利用近震(深度范围在70~150km) S波分裂计算获得了北岛弧后塔拉纳基地区的地幔楔各向异性特征,结果显示快波方向和延迟时间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变化。深度在120km之上的地震对应的快波优势方向为NE—SW,近似平行于海沟走向,反映了地幔楔中平行于海沟方向的地幔流动引起的橄榄岩晶格优势排列;而120km之下地震主要集中在塔拉纳基地区北部,快波方向为NNE—SSW向,且延迟时间随深度增大而增加。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到100~150km处的俯冲角度急剧变陡至近似直立,引起深部地幔楔强烈变形。因此,推测弧后北部深度>120km地震的NNE—SSW快波方向可能是受到地幔楔中平行于海沟走向的地幔流动,以及俯冲角度变陡而使深部地幔楔强烈变形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弧后北部地幔楔深部的拉张作用更为强烈,是造成各向异性在空间上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87.
对汶川Ms8.0地震的加速度峰值进行统计和处理,得到加速度(PGA)与断层距的统计关系、等值线图以及地震三方向的三维加速度图.发现加速度峰值沿断层方向衰减较慢,沿其它方向衰减较快,断层距在100 km内衰减最快.大峰值的加速度基本位于断裂的两侧的狭长地带及沿断裂方向.用中国西部加速度衰减公式计算的加速度值与实际记录值进行比较,发现前者偏小并且衰减得快,可能与本次地震的断裂破裂机制和地质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488.
针对声相关计程仪的测速特点,研究了一维、二维基阵的设计方法。一维基阵采用基于约束最小冗余的设计方法,可以获得比均匀线阵大得多的阵列孔径,从而提高基阵的利用率,但约束最小冗余线阵(RMRLA)的设计方法计算量巨大,并不适合二维基阵的设计。在重新定义冗余因子,建立理想位置矢量图模型,提出位置矢量重合率等概念的基础上,实现了适用于声相关测速需求的二维基阵的快速设计。仿真结果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89.
本文利用Hadley中心的海表面温度、海洋再分析资料ORAS4(Ocean Reanalysis System 4)的海表面高度、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的海气界面风场及热通量等数据,分析了1948-2018年期间副热带南、北太平洋经向模(South Pacific meridional mode,SPMM、North Pacific meridional mode,NPMM)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 and 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的关系。结果显示,两个副热带太平洋经向模对应的海表面温度异常都呈现南北反位相的偶极子结构,并与ENSO关系密切:当Ni?o3.4滞后北太平洋经向模10个月时,二者达到最大正相关;Ni?o3.4滞后南太平洋经向模6个月时,二者达到最大正相关。换句话说,在副热带太平洋发生北太平洋经向模正位相事件(北太平洋东南暖,西北冷)1 a后或者南太平洋经向模正位相事件(南太平洋东北暖,西南冷)半年后,热带太平洋可能会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据此,利用二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基于南太平洋经向模和北太平洋经向模预测ENSO的统计模型,得到拟合的Ni?o3.4和观测的Ni?o3.4之间的相关系数达0.57,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