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西秦岭新生代双峰式火山作用及南北构造带成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提供了西秦岭新生代流纹岩的全岩化学、稀土微量元素和Pb、Sr、Nd同位素分析数据,以及新生代双峰式火山岩27个同位素定年结果。研究表明,西秦岭新生代双峰式火山岩具有与东非裂谷完全相同的岩石组合。K/Ar和39Ar/40Ar同位素定年确定新生代双峰式火山岩的年龄从23~7.1Ma。双峰式火山岩中的钾霞橄黄长岩与钾玄岩的87Sr/86Sr在0.704031~0.70525之间, 206Pb/204Pb为18.408~19.062,207Pb/204Pb为15.476~15.677,208Pb/204Pb为38.061~39.414,εNd=0.3~5.3,几乎全部为正值,与新特提斯地幔端元地球化学域非常相似,岩浆起源于与Ontong Java和FOZO地幔柱相似的亏损地幔源区。由此推测,火山岩的成因与印-亚大陆碰撞诱发的软流圈地幔流向东移动和上涌有关,也是青藏高原向东扩展的一种响应。西秦岭新生代双峰式火山岩的厘定为查明南北构造带的性质提供了岩石探针,它证明南北构造带是一条大陆裂谷。但是,将西秦岭的双峰式火山岩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深部地球物理以及地幔热结构与贝加尔裂谷和东非裂谷的地幔相比较可以看出,南北构造带的裂谷特征不同于东非大陆裂谷,也与贝加尔裂谷不尽相同。南北构造带的裂谷成因与印-亚大陆碰撞诱发的软流圈物质向东的移动和上涌有关,其特征受西秦岭周边各个小块体间相对运动速度与方向以及东昆仑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运动性质的联合制约。由此推测,南北构造带是一条复杂的裂谷带,也可能是一个发展中的板块边界。  相似文献   
52.
本文对马关地区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的地幔包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并首次进行了包体的Re-Os同位素测试。马关地区的橄榄岩包体主量成分上表现为饱满肥沃的特征;具有不同程度的轻稀土亏损特征,亏损Nb、Ti和Zr等高场强元素(HFSE)以及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橄榄岩包体的Nd同位素特征表明橄榄岩包体代表的是不均一的亏损地幔。5个橄榄岩全岩样品的Re-Os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Os含量总体较高(3.29×10-9~3.78×10-9),接近于造山带橄榄岩体的Os含量,Re含量变化范围较大(0.24×10-9~0.54×10-9),与Re的迁移能力较强有关。样品的187Os/188Os值在0.12295~0.12530之间变化,与187Re/188Os值和Al2O3含量之间都不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说明Re-Os体系不单纯由熔体抽取过程所控制。橄榄岩包体的Re亏损年龄tRD为254~604Ma,说明马关地区岩石圈地幔形成的时代应该在新元古代之前。马关地区岩石圈地幔并非是由软流圈上涌新增生的地幔,而是经历了如下演化历史:在新元古代之前,由原始地幔的部分熔融和熔体抽取作用形成了岩石圈地幔,之后经历了熔/流体交代和改造而发生了再富集作用,导致部分地幔橄榄岩逐渐从亏损难熔的特征向饱满肥沃转变,而未遭受熔/流体的改造的橄榄岩仍然保持了难熔亏损的特征。这种熔/流体交代和改造作用很可能与晚二叠纪峨眉山地幔柱的活动有关,而新生代以来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导致地幔物质向东南方向的侧向流动,诱发软流圈上涌和马关地区的钾质岩浆的活动,也对马关地区岩石圈地幔的改造具有重要的影响,但由于喷发时间较新对Os同位素组成的影响还未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53.
青田石主要是由叶腊石等粘土矿物组成的岩石,也是由气液交代变质作用形成的次生石英岩中的一个特殊品种。基于青田石的岩相学观察以及青田石的扫描电镜、X射线物相分析及全岩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野外观察与前人研究成果,对青田石的岩石学特征、青田石的矿物成分与类型划分进行详细描述,论证了中酸性火山岩气液交代变质作用与青田石的成因。研究表明,青田石的矿物组合与原岩成分、交代流体的成分及交代变质作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有关;青田石的颜色、质地(品级)及其矿物成分与显微结构及其所含的微量致色离子有关。在中—新生代中酸性火山岩分布区开展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和蚀变带的划分,是寻找高品级青田石的主要方法,也是评价与鉴定青田石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4.
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衙金多金属矿是与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有关的典型代表之一。通过对矿区石英脉、富碱斑岩中的石英斑晶以及方解石脉中流体包裹体的类型、特征、温度、盐度、成矿压力以及流体包裹体中气液相成分分析和包裹体的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探讨了流体性质、来源。研究表明,该区存在高温高盐度流体、中高温高盐度流体、中低温低盐度流体3种流体。流体总体属于NaCl-H2O体系,均一温度范围在132~550℃(个别大于550℃),盐度范围在1.9%~61.1%(NaCleq)。高盐度流体不是由热水溶液的不混溶作用或沸腾作用形成的,而是由中酸性岩浆在深部岩浆房中通过结晶分异作用形成,和/或在浅成条件下于岩浆结晶的最后阶段从浅部岩浆中直接出溶形成的。红泥塘、南大坪两矿段石英斑晶中金属子矿物特别是黄铜矿的发现,暗示早期来自岩浆的热液流体金属含量较高,形成于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混合之前。上述特征表明北衙地区富碱斑岩具有巨大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55.
喻学惠 《现代地质》2004,18(4):449-453
钾霞橄黄长岩是一种非常稀少的超钾质火山岩,也是一个岩石系列,包括黄长煌斑岩、橄榄石黄长岩、白橄黄长岩、橄辉钾霞岩和乌干达岩等多种岩石类型。钾霞橄黄长岩包含了丰富的地球内部的深部信息,是火成岩石学中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结合对意大利和中国西秦岭钾霞橄黄长岩和碳酸岩的野外观察和研究,简要介绍了超钾质岩石的定义和分类以及钾霞橄黄长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并对钾霞橄黄长岩及共生的碳酸岩的成因和构造环境作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56.
喻学惠 《中国科学D辑》2001,31(Z1):128-133
运用Brey等人和Bertrand等人矿物温压计, 计算了甘肃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中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和石榴石二辉岩包体的平衡温压条件. 计算结果表明, 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和石榴石二辉岩的稳定温度、压力范围分别为1172~1266℃, 2.9~3.6 GPa和1169 ~1248℃, 2.8~3.2 GPa. 两类包体稳定的压力范围均达到或超出尖晶石相橄榄岩稳定的压力条件(2.0~3.0 GPa), 进入石榴石相橄榄岩的稳定区. 包体的平衡温度达到或超过大洋地温线, 并与实验确定的造山作用后岩石圈伸展条件下钾霞橄黄长岩浆的起源温度一致. 因此, 西秦岭新生代地幔的热状态具有发生钾霞橄黄长岩岩浆作用的条件. 包体的岩石矿物学研究及温压计算显示, 石榴石二辉岩与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同为本区地幔的组成, 因此都可能成为钾霞橄黄长岩的源区岩石.  相似文献   
57.
58.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位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带中段,近年来在矿产勘查中取得重大突破,金储量已达超大型矿床规模,并伴生铁、铜、银、铅、锌等金属矿种.本文通过对矿区内石英正长斑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定年,确定其成岩年龄为36.48±0.26Ma;并对矽卡岩型矿体中的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首次获得北衙金多金属矿床高精度的成矿年龄为36.87±0.76Ma,测试结果显示成岩与成矿年龄基本一致.辉钼矿中Re含量指示成矿作用与岩浆壳幔混合作用有关.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成岩和成矿年龄与哀牢山-金沙江富碱斑岩成矿带的成岩与成矿作用年龄相一致(40 ~ 35Ma),表明其形成受控于相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是在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背景下,构造体制发生转变,导致加厚下地壳或上地幔的部分熔融而引起的岩浆-热液-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59.
甘肃西秦岭地区存在钾霞橄黄长岩和钾质粗面玄武岩(钾玄岩)两类钾质火山岩,出露在甘肃西秦岭礼县、宕昌县等,地理坐标大致相当于104°20′~104°50′E,33°30′~34°10′N。钾霞橄黄长岩是一种不含斜长石,但普遍含有高钛金云母、黄长石、白榴石、霞石的岩石,全岩化学成分具低SiO2和Al2O3,富TiO2、CaO、MgO和高K/Na、高Mg#值的特征;钾质粗面玄武岩(钾玄岩)含有大量斜长石但是缺乏高钛金云母、黄长石、白榴石和霞石,全岩化学中SiO2、Al2O3明显高于前者,而TiO2、CaO、MgO、K/Na和Mg#值要比钾霞橄黄长岩低。钾霞橄黄长岩的全岩K/Ar和金云母单矿物的39Ar/40Ar同位素定年落在7.1~23Ma,而钾玄岩的全岩39Ar/40Ar同位素定年落在9Ma左右,因此它们同为中新世产物。两类钾质火山岩具有相似的富集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的特征。两类钾质火山岩的初始87Sr/86Sr分别在0.70403~0.70749和0.70412~0.70522;143Nd/144Nd分别在0.51274~0.51294和0.51265~0.51276;εNd分别在1.12~5.95和0.3~2.3。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落到18.3746~18.9986、15.529~15.6693和38.4971~39.4144。在火山岩源区示踪的143Nd/144Nd-87Sr/86Sr,207Pb/204Pb-206Pb/204Pb,208Pb/204Pb-206Pb/204Pb,143Nd/144Nd-206Pb/204Pb,87Sr/86Sr-206Pb/204Pb和Ba/Nb-La/Nb图解中,一致显示两类钾质火山岩具有与OI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源区可能与地幔柱有关,并具有EM1、DMM和HIMU端员混合特征。结合前人对该区深部地球物理和断裂构造的研究,论证了火山岩的起源与成因,指出作为对印度—欧亚大陆强烈碰撞的吸收与调节,高原下软流圈地幔流沿400km界面向北东方向的侧向流动以及西秦岭周边克拉通块体的阻挡,是形成西秦岭断裂系左行走滑特征和巨大拉分盆地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西秦岭新生代两类钾质火山岩和碳酸岩起源与成因的动力学机制,较好地解释了西秦岭新生代岩浆作用起源深度大,具有地幔柱源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组合与地球化学有别于高原内部及其周边地区新生代钾质火山岩的原因。  相似文献   
60.
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及地壳生长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东昆仑造山带是青藏高原内可与冈底斯相媲美的又一条巨型构造岩浆岩带。该带内的花岗岩形成可以划分为4个时段,分别与4个造山旋回相对应:前寒武纪(元古宙);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中生代—新生代。其中,以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或称华力西—印支旋回)、特别是三叠纪的花岗岩最为发育。东昆仑造山带基底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其早古生代构造-岩浆事件序列与北祁连造山带可以对比,属祁连—东昆仑加里东造山系统的一部分。到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时东昆仑卷入古特提斯构造体制,属于古特提斯造山系统的北缘。华力西—印支是一个完整的造山旋回,与西南“三江”古特提斯的演化历史相似。昆南缝合带是当时中国南北大陆的主要构造分界线。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的碰撞,使东昆仑造山带又卷入了青藏大陆碰撞造山系统,但对东昆仑的影响是一种远程效应。   东昆仑造山带大陆地壳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但在显生宙还有新生地壳 (juvenile crust) 产生,与兴蒙、冈底斯、安第斯等造山带相似。东昆仑花岗岩带中丰富的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与壳-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证据,以及花岗岩类的Nd、Sr同位素成份(87Sr/ 86Sr初始值多数小于0.710;εNd(t )值变化于-9.2和+3.6之间),说明 地幔物质的注入及其与地壳物质的混合,对显生宙地壳的形成演化起着重要作用,是显生宙东昆仑地壳生长的重要方式。根据花岗质寄主岩、镁铁质暗色微粒包体(MME)及底侵辉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东昆仑造山带在显生宙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底侵作用与岩浆混合作用,一次在早-中泥盆世(394~403 Ma),另一次在中三叠世(239~242 Ma),分别相当于加里东旋回、华力西-印支旋回的俯冲结束/碰撞开始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