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西南“三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成矿省,也是块状硫化物矿床三大主要成矿省之一。保山地区位于“三江”“蜂腰”构造南部散开端,因其在地史发展过程中长期处于构造相对稳定的状态,人们并未把该区作为探寻块状硫化物矿床的重点。最近,通过对保山北部核桃坪矿集区的初步研究,发现该区的矿床具有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典型特征,并存在多元矿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62.
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和碳酸岩具有强烈富集LILE和LREE的特征,经球粒陨石标准化的REE分配模式与OIB十分相似。钾霞橄黄长岩和碳酸岩的(^87Sr/^86Sr)i分别在0.70381~0.70940和0.70529~0.71332之间,^144Nd/^143Nd分别介于0.512404~0.512924和0.512210~0.512928之间。经计算获得多数样品的εNd落在-3.4~5.58范围内,与OIB的εNd值一致。这两类岩石的^208Pb/^204Pb、^207Pb/^204Pb和^206Pb/^204Pb分别为37.613~39.330和38.060~38.995,15.842~16.441和15.545~15.677,以及18.418~22.4和18.149~19.062。采用主量元素MgO—Ni和ε(Nd)-(^87Sr/^86Sr)相关图,以及高场强元素比值Zr/Nb—La/Nb和Ba/La—Ba/Nb相关图以及。^208Pb/^204Pb-^206Pb/^204Pb,^207Pb/^204Pb-^206Pb/^204Pb相关图,一致证明本区火山岩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且源区具有EM1和EM11富集端员的混合。但是本区火山岩高的Nb/Ta比和强烈富集Nb等高场强元素,以及较高的^144Nd/^143Nd值,表明该火山岩地球化学具有某种特殊性。结合对西秦岭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及地质构造背景和演化历史的分析,提出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和碳酸岩的成因与地幔柱的活动有关,源区包含了EM1和EM11富集端员的组分。EM1和EM11富集端员的成因与地幔柱/软流圈流体的作用有关,也与大洋板片的脱水作用和大陆岩石圈的拆层作用有关。该区特殊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演化历史为上述几种作用的联合提供了可能。它不仅较好地解释了该火山岩地球化学方面的特殊性,及钾霞橄黄长岩与碳酸岩共生的事实,同时也证明新生代火山岩的成因是地幔柱.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3.
滇西北中旬斑岩及斑岩铜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较为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和精确的同位素测年的基础上,结合前人资料,将中甸地区的印支期岛弧斑岩体分为东、西两个斑岩带,东斑岩带形成于218~203Ma;西斑岩带形成于242.92~237.5Ma。喜马拉雅期(53.02Ma)斑岩叠加于早期的斑岩体之上,与斑岩铜矿化关系密切。中甸地区岛弧带内东、西两个斑岩带的斑岩型铜矿找矿远景极大,尤以东斑岩带前景最佳,普朗斑岩铜矿床远景规模在大型以上。中甸斑岩铜矿将成为我国又一重要的斑岩铜(多金属)矿产地。  相似文献   
64.
在云南省鹤庆县六合乡河东村的正长斑岩中产出多种含石榴石的深源包体。文中详细介绍了这些包体的岩相学特征和退变质特征 ,提供了包体中主要造岩矿物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根据包体中的矿物组合及主要造岩矿物的化学成分特征划分出了 5种包体类型 ,并运用单斜辉石地质温压计、角闪石地质压力计和石榴石单斜辉石Fe Mg交换地质温度计计算了包体形成和退变质的温压条件 ,初步确定石榴石透辉岩及石榴辉石岩来源于上地幔 (87~ 95km) ,在快速上升到下地壳时被正长斑岩岩浆捕获 ;石榴石透辉角闪岩、麻粒岩形成于下地壳 (45~ 5 5km ) ,石榴石斜长角闪岩形成于中下地壳 (约 30km) ,为壳源岩石包体。除石榴辉石岩外 ,其余 4种包体均经历了退变质作用。根据它们的显微结构特征、矿物化学特征及温压计算结果 ,划分了两个变质期次 ,构筑了包体形成及退变质作用的 p T轨迹 ,讨论了退变质过程中压力 深度的变化及意义 ,并推断在退变质过程中包体经历了富Na流体的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65.
西秦岭地区指宝成铁路以西的秦岭山系,大地构造归属秦岭地槽系的次级构造单位——中秦岭海西地向斜。本区碱性超基性火山活动主要与第三纪开始的喜山运动有关,野外见碱性超基性火山岩切割第三系红色粉砂岩,或者不整合覆盖在第三系红层之上,推测其为晚第三纪产物。  相似文献   
66.
青藏高原岩石圈不均一性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先论述现今高原岩石圈结构的不均一性现象, 然后通过事件性质及其序列的讨论, 推演印度-亚洲碰撞后造山过程的P-T-t轨迹及其深部过程, 由此提出青藏高原岩石圈三阶段演化的构造相模型: (1) 早期相:帕米尔型岩石圈冷根; (2) 中期相: 念青唐古拉型减薄岩石圈; (3) 晚期相: 羌塘型“热”岩石圈(由软流圈冷却而来). 最后, 讨论了羌塘地区岩石圈是厚、还是薄?  相似文献   
67.
地幔交代作用:研究进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地幔交代作用的研究始于70年代早期。近20年来研究工作的贡献是使人们对与地幔演化和不均一性有关的地幔交代作用特征和交代作用机制有了更多的了解,地幔交作用很复杂,它取决于交代作用发生的时间、构造环境、交代介质的种类以及与不同深度地幔内各种地质事件有关的流体的组成。进一步深入开发有关交代作用成因、机制及其与各种地质事件关系的研究,对于深入认识岩石圈地幔的演化和不均一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不同构  相似文献   
68.
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及地壳生长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东昆仑造山带是青藏高原内可与冈底斯相媲美的又一条巨型构造岩浆岩带。该带内的花岗岩形成可以划分为4个时段,分别与4个造山旋回相对应:前寒武纪(元古宙);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中生代—新生代。其中,以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或称华力西—印支旋回)、特别是三叠纪的花岗岩最为发育。东昆仑造山带基底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其早古生代构造-岩浆事件序列与北祁连造山带可以对比,属祁连—东昆仑加里东造山系统的一部分。到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时东昆仑卷入古特提斯构造体制,属于古特提斯造山系统的北缘。华力西—印支是一个完整的造山旋回,与西南“三江”古特提斯的演化历史相似。昆南缝合带是当时中国南北大陆的主要构造分界线。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的碰撞,使东昆仑造山带又卷入了青藏大陆碰撞造山系统,但对东昆仑的影响是一种远程效应。   东昆仑造山带大陆地壳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但在显生宙还有新生地壳 (juvenile crust) 产生,与兴蒙、冈底斯、安第斯等造山带相似。东昆仑花岗岩带中丰富的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与壳-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证据,以及花岗岩类的Nd、Sr同位素成份(87Sr/ 86Sr初始值多数小于0.710;εNd(t )值变化于-9.2和+3.6之间),说明 地幔物质的注入及其与地壳物质的混合,对显生宙地壳的形成演化起着重要作用,是显生宙东昆仑地壳生长的重要方式。根据花岗质寄主岩、镁铁质暗色微粒包体(MME)及底侵辉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东昆仑造山带在显生宙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底侵作用与岩浆混合作用,一次在早-中泥盆世(394~403 Ma),另一次在中三叠世(239~242 Ma),分别相当于加里东旋回、华力西-印支旋回的俯冲结束/碰撞开始阶段。  相似文献   
69.
甘肃西秦岭地区存在钾霞橄黄长岩和钾质粗面玄武岩(钾玄岩)两类钾质火山岩,出露在甘肃西秦岭礼县、宕昌县等,地理坐标大致相当于104°20′~104°50′E,33°30′~34°10′N。钾霞橄黄长岩是一种不含斜长石,但普遍含有高钛金云母、黄长石、白榴石、霞石的岩石,全岩化学成分具低SiO2和Al2O3,富TiO2、CaO、MgO和高K/Na、高Mg#值的特征;钾质粗面玄武岩(钾玄岩)含有大量斜长石但是缺乏高钛金云母、黄长石、白榴石和霞石,全岩化学中SiO2、Al2O3明显高于前者,而TiO2、CaO、MgO、K/Na和Mg#值要比钾霞橄黄长岩低。钾霞橄黄长岩的全岩K/Ar和金云母单矿物的39Ar/40Ar同位素定年落在7.1~23Ma,而钾玄岩的全岩39Ar/40Ar同位素定年落在9Ma左右,因此它们同为中新世产物。两类钾质火山岩具有相似的富集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的特征。两类钾质火山岩的初始87Sr/86Sr分别在0.70403~0.70749和0.70412~0.70522;143Nd/144Nd分别在0.51274~0.51294和0.51265~0.51276;εNd分别在1.12~5.95和0.3~2.3。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落到18.3746~18.9986、15.529~15.6693和38.4971~39.4144。在火山岩源区示踪的143Nd/144Nd-87Sr/86Sr,207Pb/204Pb-206Pb/204Pb,208Pb/204Pb-206Pb/204Pb,143Nd/144Nd-206Pb/204Pb,87Sr/86Sr-206Pb/204Pb和Ba/Nb-La/Nb图解中,一致显示两类钾质火山岩具有与OI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源区可能与地幔柱有关,并具有EM1、DMM和HIMU端员混合特征。结合前人对该区深部地球物理和断裂构造的研究,论证了火山岩的起源与成因,指出作为对印度—欧亚大陆强烈碰撞的吸收与调节,高原下软流圈地幔流沿400km界面向北东方向的侧向流动以及西秦岭周边克拉通块体的阻挡,是形成西秦岭断裂系左行走滑特征和巨大拉分盆地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西秦岭新生代两类钾质火山岩和碳酸岩起源与成因的动力学机制,较好地解释了西秦岭新生代岩浆作用起源深度大,具有地幔柱源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组合与地球化学有别于高原内部及其周边地区新生代钾质火山岩的原因。  相似文献   
70.
西秦岭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古亚洲构造域、特提斯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转换带,也是分野中国大陆东、西部地理与地质构造的关键部位。该区广泛分布了大量中生代火山岩。由于该区基础地质研究程度很低,特别是缺少可靠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资料,对该区中生代火山岩的成因及地球动力学背景一直存在争议,影响了人们对西秦岭大地构造属性及发展演化历史的全面认识。文中提供了甘肃西秦岭夏河县麻当乡红墙村中生代玄武岩的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资料和数据,对火山岩的成因与动力学条件进行了初步讨论。红墙玄武岩中分离出的锆石LA ICP MS U Pb定年结果表明,该玄武岩形成于(104.8±0.99) Ma(MSWD=0.63),与野外观察结果一致,证明红墙玄武岩是早白垩世火山作用产物。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的观察和研究显示,该套岩石以出现斜长石斑晶、基质中出现大量斜长石微晶或微斑晶为特征,岩石具有较高的SiO2、Al2O3、Na2O和较低的CaO,属于钠质碱性玄武岩,而不同于该研究区东部礼县-宕昌一带新生代超钾质火山岩。红墙玄武岩在地球化学方面具有富集轻稀土和部分高场强元素(如Nb、Ta、Zr、Hf、Ti等),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等),正的εNd(t)=5.9~7.5和低的87Sr/86Sr(t)=0.703 3~0.705 6以及206Pb/204Pb(t)=17.707~18.319、207Pb/204Pb(t)=15.398~15.626和208Pb/204Pb(t)=37.266~38.454等特征。所有这些特征一致表明,红墙早白垩世玄武岩具有与大陆OI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其源区可能具有DMM和PREMA端员混合的特点,推测其主要来自亏损的软流圈地幔。结合对火山岩产出大地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及与礼县-宕昌新生代超钾质火山岩的对比,提出红墙早白垩世钠质碱性玄武岩是大陆裂谷岩浆作用的产物,其成因和动力学背景与自中生代以来南北构造带的裂谷性质及其发展演化有关。西秦岭东、西两段新生代与早白垩世火山岩在岩相学、全岩化学以及岩石系列和类型方面的差异,可能与不同时期软流圈地幔源区的演化、岩浆起源深度和部分熔融程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