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荆江段河岸粘性土体抗冲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粘性土体具有较强的抗冲能力,其抗冲性强弱决定了河岸的侵蚀速率。为了估算河岸的侵蚀速率,确定粘性土体的起动条件、侵蚀系数及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非常重要,为此开展了荆江段河岸粘性土体起动条件与冲刷特性的水槽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获得了粘性土体的起动流速与土体液限/自然含水率之间关系以及起动切应力与干密度、起动切应力与液性指数之间的定量表达式,综合反映了粘性土起动条件与其物理性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合冲刷特性试验结果,还获得了土体侵蚀系数随起动切应力的变化规律,并与已有其他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荆江河岸粘性土侵蚀系数均比相同条件下其他公式计算值偏大,这与该试验土体中粘粒含量相对较低、土体结构受到扰动等因素有关;根据试验结果,拟合得到了荆江河岸粘性土侵蚀系数与起动切应力之间定量关系式,其相关系数R2=0.90,故该关系式能为荆江段崩岸过程的计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2.
地震信息分类与编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锐  冯义钧  张翼 《中国地震》2011,27(3):327-334
回顾了我国地震信息分类与编码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地震信息分类与编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加强地震信息分类与编码体系研究,优先制定基础性地震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的重要性,分类时除应遵守分类基本原则,还应发掘信息本身特性,提出分类的个性原则.  相似文献   
53.
近震体波层析成像方法利用地震波走时来反演地下结构,这需要观测到时准确。在实际情况中,观测到时或多或少包含一定的误差,包括人为误差、仪器误差(如钟差)等。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近震体波层析成像方法,来消除随时间积累的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4.
结合钻孔与探地雷达探测古海相层尖灭点的测量方法与图像处理原则,本研究在沿渤海西南岸分布的8个相关钻孔附近开展了探测,经图像处理、与钻孔对比分析以及在特征位置钻探浅钻的方式,获得了5处最大海侵尖灭点的位置、地层剖面形态以及高程等信息.结合6ka B.P.、2ka B.P.左右和现代黄河流路变迁史及沿岸贝壳堤分布情况,揭示了最大海侵时期小清河向北至漳卫新河范围主要为古黄河形成的广阔三角洲潮滩地貌,海侵线远离海岸线深入内陆,其上的贝壳堤形成主要与黄河流路变迁相关;而渤海湾西南岸黄骅、沧州附近及以北主要为沼泽-潟湖-沙坝海岸地貌特征,海侵线由潟湖的陆侧边缘向海逐渐推进,沿岸分布的6ka B.P.左右贝壳堤的形成则是基于沿岸堤,并伴随风暴作用发育而来.莱州湾南岸依据埋藏古河道古湖泊的分布情况,推断该区全新世最大海侵前后具有与现代相似的海岸地貌特征,海侵时,海水直抵当时最大高潮线附近,使得海岸线与海侵线几乎相当.依据剖面地形校正结果可知,最大海侵时,海水侵入内陆至现代地表高程5.8~ 10.3m范围,后期新构造运动造成的隆起与下沉的区域差异,使得不同区域海侵层高程发生相应的变化,该结果为进一步估算海平面变化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5.
本文对污牙钨矿区矿石、蚀变围岩、地层围岩及花岗岩进行了微量元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污牙钨矿床大多数矿石和蚀变围岩样品的Hf/Sm与Th/La值小于1,少部分蚀变围岩的Hf/Sm与Th/La值大于1,表明成矿流体以富Cl热液体系为主,部分显示富F特征,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云英岩化围岩及矿石与地层围岩样品的微量元素特征相似,主要显示变质成因;其它类型矿石及蚀变围岩样品微量元素特征与地层围岩样品差别较大,可能非单一变质热液作用的产物。类矽卡岩矿石中典型接触交代矿物符山石的大量存在,暗示岩浆热液参与成矿。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蚀变围岩和电云英岩型矿石样品皆不显示Zr-Hf亏损,少数样品Ta-Nb也无异常,特征与地层围岩不同,与花岗岩样品相似,支持了岩浆热液作用的存在,污牙钨矿床很可能为变质热液与岩浆热液复合叠加成因。污牙矿区花岗岩和赋矿围岩,W元素均显示富集特点。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究海洋土霉菌代谢产物epi-aszonalenin A(EAA)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HUVEC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用CCK法检测细胞活力,DCFH-DA法测定活性氧(ROS)的含量,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血管生成实验检测细胞成管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检测LOX-1和VEGF蛋白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APK通路、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蛋白的表达情况,分子对接模拟EAA与LOX-1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CCK法证明EAA对HUVEC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P>0.05);与空白组相比,EAA对HUVEC细胞的迁移和血管生成起到显著抑制作用(P<0.001);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实验组EAA浓度增加,细胞内ROS含量显著减少(P<0.001),LOX-1、VEGF、MAPK通路蛋白p38、JNK、ERK的磷酸化和ICAM-1、VCAM-1的表达也显著降低(P<0.001);此外EAA能与LOX-1形成稳定的相互作用。【结论】EAA能清除ROS,抑制HUVEC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57.
钱才  张森  孙琼  张翼  高荣 《内陆地震》2022,(1):17-24
利用形态分析法,分析2020年7月13日霍城MS5.0地震前异常变化特征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地震发生前,距震中200 km范围内共6套观测仪器出现异常,异常测项占比15.2%。短期异常十分显著,以突变型异常为主,具有典型的集群特征。通过对本次地震震前异常演化特征的分析,可为未来该地区地震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8.
用水提取的安络小皮伞多糖粗品中,含蛋白质15%,经Fchling试剂分级和甲醇分级,得含蛋白质6.5%的甘露聚糖F_(P1),再经sevag法脱去游离蛋白质,含结合蛋白质为6.3%。结合蛋白质经氨基酸分析含15种氨基酸;用温和碱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结合蛋白是由两条肽链组成,分别通过糖——丝氨酸苷键和糖——苏氨酸苷键与糖结合。  相似文献   
59.
松辽盆地他拉哈地区在泉头组四段—嫩江组三段沉积时期为长期被湖水覆盖的缓坡带,层序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层序界面在岩性—测井曲线特征上,有7种表现形式:(1)砂岩发育段内正反旋回的分界面;(2)砂岩发育段与含砂泥岩层(组)之间的正反旋回的分界面;(3)含砂泥岩层(组)与砂岩发育段之间的正反旋回的分界面;(4)钙质含量较高层段内正反旋回的分界面;(5)钙质含量较高的层(组)与含砂泥岩层(组)之间的正反旋回的分界面;(6)含砂泥岩层(组)与钙质含量较高的层(组)之间的正反旋回的分界面;(7)含砂泥岩层(组)内部的正反旋回的分界面。二级和三级层序界面以砂岩发育段内正反旋回的分界面为主,分别占92%和39%。四级层序,7种类型的界面出现的概率差别较小,表现形式具有真正的层序界面特征多样性。层序界面的特征取决于湖平面的升降、物源供应强度和蒸发作用的强度。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海洋土曲霉C23-3与不同类型海洋微生物共培养对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挖掘土曲霉菌株C23-3的次生代谢潜力。【方法】将副溶血弧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胶红酵母的活菌或灭活菌体分别以不同时间与土曲霉C23-3共培养;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Ellman法分别评价各提取物的抗氧化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采用滤纸片法比较各提取物的抗菌活性,采用HPLC指纹图谱分析各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与结论】发现不同类型的微生物与土曲霉共培养均可激活一些原本沉默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菌株及共培养物的化学拮抗能力、HPLC指纹图谱中的特征代谢产物变化揭示在活菌培养体系中土曲霉占竞争优势;而且灭活菌体中可能存在某些信号物质,在12 d时对土曲霉群体自感应信号分子丁内酯-I的产生具有比活菌更强的刺激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挖掘海洋真菌代谢潜力及抗老年痴呆等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