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6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1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土壤铁锰结核中生命有关元素的化学地理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我国亚热带、暖温带几种土壤铁锰结核中锰矿物的类型,探讨了它们形成的地球化学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壤铁锰结核锰矿物的类型及其含量不尽相同,但锂硬锰矿普遍存在且结晶程度较高;与土壤相比,土壤铁锰结核的化学组成仍以Si、Al、Fe为主,但Fe含量超过了Al,Mn含量远大于Mg、Ca;结核中一些重金属富集顺序为Pb>Co>Ni>Cu>Zn>Cr;揭示了土壤铁锰结核形成过程中存在着成核富集作用、成矿作用、专性吸附作用和轻度积钙作用。  相似文献   
52.
重庆雾的天气成因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对重庆雾进行天气学分类基础上,利用合成方法分析了几次典型辐射雾和雨雾的环流形势、流场特征以及雾的垂直环流结构,揭示出两类雾的形成原因。分析表明,辐射雾产生在经向环流背景下,中亚地区高压脊为主要影响系统;经向垂直剖面表现为青藏高原东侧的对流层中层有一发展完好的顺时针旋转的垂直经向环流,其前部的下沉气流顺着地形坡地下滑时在四川盆地强迫出一个逆时针旋转的垂直环流,使重庆附近低层的下沉气流得到加强;夜间辐射降温明显,并有贴地逆温存在,大气层结较稳定。雨雾发生在亚洲地区经向环流相对较弱的背景下,青藏高原低压槽和地面冷锋为主要影响系统;垂直环流结构表现为高空低压槽发展东移时在四川盆地诱生一逆时针旋转的垂直环流,其东侧的上升支正好与地面弱冷空气入侵四川盆地时形成的顺时针旋转的垂直环流的上升支相耦合,使重庆附近上升气流加强,地面附近暖湿气流较活跃,明显增湿过程对雨雾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对INDEPTH Ⅲ台站的接收函数进行扫描,利用Moho界面产生的转换波和多次波的走时信息,估计台站下方的地壳平均波速比VP/VS和地壳厚度.结果显示:(1)沿着INDEPTH Ⅲ剖面,地壳厚度整体变化不大,均为65±5km,其中拉萨地块Moho界面埋深较羌塘地体要深约5~6km.结合其他研究资料,我们推断,在整个班公-怒江缝合带存在约10km的Moho错断,为拉萨地体北缘的地幔盖层向北俯冲到羌塘地体之下所致.(2)青藏高原地壳平均波速比整体都较高,可能与青藏高原地壳广泛存在的流体/部分熔融岩浆有关.拉萨地体北部异常高的地壳VP/VS可能与嘉黎-崩错右旋走滑断裂相关;而另一个泊松比异常区位于羌塘中北部(st36~st40),它可能是由热的地幔引起的壳内部分熔融所致.  相似文献   
54.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S波速度结构与泊松比及其意义   总被引:26,自引:25,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甘肃地震台网16个台站记录的远震资料,采用最大熵谱反褶积方法,得到了各个台站的接收函数. 采用接收函数扫描法和线性反演方法对研究区的壳幔结构进行了研究,这两种接收函数方法得出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厚度变化剧烈,祁连块体为50~55 km、柴达木块体和河西走廊为45 km左右(合作台除外),由北向南,Moho界面呈中央下凹的准对称状. 研究区地壳VP/VS介于166~185(σ=0215~0294,均值0254),其均值接近或略低于全球平均值;S波速度结构可见壳幔过渡带具有明显的突跳,结合其他地球物理学证据,推断该区可能不存在岩浆底侵作用和地壳部分熔融现象. 该区地壳VP/VS值与地壳厚度呈反相关关系,推断该区地壳的主要组成成分以中酸性岩石为主,其45~55 km厚的地壳可能主要是通过上地壳的叠置形成的.  相似文献   
55.
BP神经网络在长期天气过程预报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误差反传前向网络(简称BP网络)方法,以日、月相概率作为输入因子,建立长期天气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模型的业务预报试验效果比较理想,对较大降水和升(降)温过程均有一定预报能力,相对于传统的单纯运用日、月相概率预报长期天气过程的方法,BP神经网络方法具有预报较客观、准确率较高等特点,在目前长期天气预报理论和数值预报模式尚不能用于实际业务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重庆区域旱涝指标及其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利用重庆市34站月平均气温及降水量资料,定义了区域旱涝指数,采用小波等方法分析了重庆近40余年年及四季旱涝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文中所采用的区域旱涝指数考虑较为全面,能较好地刻画重庆区域年及各季的旱涝变化特征;重庆旱涝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尺度周期信号在时一频域中的分布具有较强的局部特征。  相似文献   
57.
东南沿海及南海新生代火山作用与南海的形成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南海海域新生代火山岩系列、类型和SrNd同位素特征十分相似,具有板内玄武岩的特征。根据南海扩张时代,将新生代的火山岩划分为扩张期前、扩张期和扩张期后3大阶段,并利用原生岩浆推导了软流圈岩石圈的一些深部作用特征。扩张期前(接近扩张期)和扩张期软流圈顶部埋深较浅。从扩张期前(接近扩张期)到扩张期软流圈顶部埋深变浅,隙间熔浆增加,原生岩浆的演化具有前进式裂谷火山作用的演化序列,岩石圈扩张速率变大。从扩张期到扩张期后(直至第四纪),软流圈顶部埋深逐渐变深,隙间熔浆减少,原生岩浆的演化表现出后退式裂谷火山作用的序列,岩石圈扩张速率逐渐变慢。新生代火山作用显示出的深部作用特征与南海的扩张和闭合一致,这为我们提供了南海形成和演化的深部作用证据。  相似文献   
58.
多伦地区晚侏罗世火山活动节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伦地区的晚侏罗世火山岩地层,可划分为满克头鄂博、玛尼吐、白音高老三个火山活动小旋回,通过对其岩石组成、岩相、结构构造及其变化的研究,从地球历史演化的阶段性、周期性和不可逆性的角度,探讨了该区晚侏罗世火山活动节律特征,进而从时空尺度对火山活动节律的级别和特征进行了划分和厘定,并探讨了不同级别节律的成因。  相似文献   
59.
利用资源丰富的青海察尔汗盐湖卤水,通过蒸发结晶、净化脱硫、兑卤、分段析盐和洗涤等加工处理,提取优质光卤石,使之满足炼镁指标要求,以替代人造光卤石电解制取金属镁.此外,亦可用于冷结晶法生产氯化钾.  相似文献   
60.
本文利用数值预报产品、TTAA报文观测资料及重庆雾(能见度)的实况资料,采用客观分析方法将相关资料处理成二维网格资料,再运用车贝雪夫正交多项式实现二维网格图形的数学定量描述,最后建立重庆雾的BP神经网络方法预测模型,并对重庆雾进行预报试验。检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预报效果较好,基于客观分析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雾的短期预报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