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65篇
  免费   2078篇
  国内免费   1684篇
测绘学   716篇
大气科学   11262篇
地球物理   911篇
地质学   1047篇
海洋学   660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701篇
自然地理   690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371篇
  2021年   411篇
  2020年   389篇
  2019年   529篇
  2018年   291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397篇
  2014年   749篇
  2013年   595篇
  2012年   688篇
  2011年   725篇
  2010年   721篇
  2009年   911篇
  2008年   812篇
  2007年   738篇
  2006年   797篇
  2005年   797篇
  2004年   722篇
  2003年   623篇
  2002年   564篇
  2001年   490篇
  2000年   426篇
  1999年   324篇
  1998年   377篇
  1997年   339篇
  1996年   337篇
  1995年   233篇
  1994年   178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3年   9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0篇
  1938年   6篇
  1937年   3篇
  1936年   8篇
  1935年   15篇
  193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狄靖月  徐辉  许凤雯  杨寅  包红军  张国平 《气象》2019,45(5):705-712
地质灾害气象服务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既有可量化的经济效益,也有不可忽视难以量化的、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根据历年地质灾害调查与分析数据,运用逆推法结合德尔菲法,建立地质灾害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模型,并根据已有研究及防汛经验对模型的系数进行量化。模型以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评分和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为输入,以防灾减灾效益值、防灾减灾效益百分率、气象服务直接经济效益、气象服务直接经济效益百分率为输出,可同时对各区域、各时间段的地质灾害过程进行气象服务效益分段评估,也可评估年度地质灾害气象服务效益。该模型在2017年地质灾害气象效益评估中表现良好,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2.
降水现象仪观测应用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传耀  尹佳莉  李林  伍永学  姜涛 《气象》2019,45(5):730-737
利用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北京20个站降水现象仪采集数据与人工平行观测数据,对降水现象仪进行了对比评估。结果表明:降水现象仪的缺测率为0.01%,空报率为0.6%,捕获率为93.5%,漏报率为27.9%,错报率为10.0%。从统计结果可知,降水现象仪的缺测率、空报率较低,捕获率较高,体现出设备性能良好的一面,漏报率和错报率偏高,表明设备漏识别和错误识别的情况较多,漏报主要发生在弱降水过程中,错报主要出现在毛毛雨的识别上。设备测量和人工观测降水开始时间一致性较好,终止时间一致性偏差;降水现象仪现存问题:在大雨强时易出现雨滴叠加误识别,在小雨强时识别率会降低,在无降水错误输出降水现象方面缺少质控。  相似文献   
53.
信志红  郭建平  谭凯炎  张利华  孙义  杨荣光 《气象》2019,45(12):1736-1746
选用黄淮海冬麦区4个半冬性小麦品种郯麦98、山农18、徐麦33、皖麦52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半冬性小麦籽粒灌浆速度变化趋势和气象因子对灌浆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播期冬小麦灌浆速度波动性最小、千粒重最大,迟播10 d冬小麦灌浆速度波动性最大、千粒重最小;华北区品种郯麦98灌浆速度表现最稳定、千粒重最高,而黄淮区品种皖麦52灌浆速度最大;半冬性小麦灌浆持续期为35~39 d;南北气候差异是影响各品种冬小麦灌浆速度不同的原因之一。半冬性小麦各播期灌浆速度的变化趋势一致,灌浆速度变化与相关显著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相符合;灌浆速度峰值期一般出现在开花后15~25 d,迟播冬小麦最大灌浆速度出现时间较对照处理提前,不利于提高粒重;气温条件对冬小麦灌浆速度影响显著,其中最高气温要素是影响不同播期品种灌浆速度的共有关键因子。通径分析表明,最高气温对灌浆速度的作用由自身的直接效应决定,而日照时数与最低气温对灌浆速度的作用与间接效应一致;最高气温平均值对灌浆速度的影响最重要,日照时数和最低气温平均值对灌浆速度的影响较弱;最高和最低气温平均值、日照时数均为灌浆速度的限制因子,其中最高气温平均值对灌浆速度变化的决策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54.
55.
气象条件是天文台址观测条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论证台址优劣的基础。空间目标的地基观测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球大气环境的影响,观测台址的天气条件与大气特性直接导致对观测目标的不同探测能力和表观结果。台址的选择决定着大口径望远镜设备能否有效发挥其设计性能,也直接关系到天文台建设和后期运行的投入。  相似文献   
56.
进入东北区域气象中心的19楼,“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辽宁数据与应用中心”的牌匾首先映入眼帘。2017年8月,经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批复,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辽宁数据与应用中心(以下简称“高分辽宁中心”)落户于辽宁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  相似文献   
57.
利用2017年3月8日到4月8日鸭梨花芽发育观测照片对照同期气象资料,分析鸭梨花芽萌发后气象要素对鸭梨花芽发育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和地温自始至终主导鸭梨花芽发育进度,开绽、露蕾、露冠和始花关键物候期需要满足较好的天气条件和适宜积温,物候期转变时都有10℃以上的温暖天气相对应;风速、日照、降雨等气象要素对鸭梨花芽发育影响程度,在花芽萌发到开绽、开绽到始花和花期三个阶段,其影响程度、利弊各不相同。本文试图通过对鸭梨花芽发育过程各生育期气象影响因子初步分析,为探讨符合鸭梨物候发育规律的花期预报方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8.
利用1961-2017年新疆塔城地区塔城站(对比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气象站(目标区)57 a气象观测站的年12月降水量资料,采用统计检验对比法,不成对秩和检验、序列试验检验和t-检验等数理统计方法,结合对比区对目标区1988年起开展飞机人工增水作业前历史期27 a和作业期30 a的12月降水量进行了客观定量地统计对比差异评估分析。结果表明:(1)运用非参数性不成对秩和检验法,对比区增水显著性水平低于0.05,而目标区增水显著性达到α=0.025。(2)使用序列试验法,虽然在降水绝对增加值上目标区远不及对比区,但从相对增加率可以明显看出,开展飞机人工增水后目标区大于对比区,两者相差11.57%。(3)利用单边检验,对比区 t显著性小于0.05,而目标区t显著性为α=0.025;选定α=0.1置信区间,对比区平均年12月降水量绝对增加值为3.57 mm,相对增加率为16.5%,而目标区绝对降水增加值为1.19 mm,相对增加率为26.0%,高于对比区增加率9.5%。由此可得,开展冬季飞机增水以来,目标区降水量增量有了显著的增长。  相似文献   
59.
为发展适宜中国区域农业种植特点的农业气象模式,基于国外作物生长模拟方法,通过模式机理过程改进或重构以及应用方式革新,建立了中国农业气象模式(Chinese AgroMeteorological Model version 1.0,CAMM1.0)。CAMM1.0利用平均温度和土壤水分改进了作物发育进程模式,利用土壤水分改进了作物叶片光合作用、干物质分配和叶面积扩展过程模式,通过蒸发比法扩展了作物蒸散过程模式;自主建立了基于发育进程的冬小麦株高、基于遥感信息的作物灌溉、遥感数据同化、作物长势与灾害评价等模式。基于互联网技术构造了实时运转平台,主要功能包括作物生长过程实时常规模拟与用户个性化定制模拟。CAMM1.0的部分子模式采用多种方法构造,便于多模式集成。CAMM1.0对作物发育进程、光合过程、株高的模拟效果较好,但对土壤水分变化过程的拟合略差,模拟产量略偏低。CAMM1.0评价淮河流域夏玉米年际干旱减弱而涝渍增加的趋势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0.
2015年9月,北京市气象局在北京地区架设4部X波段双线偏振天气雷达并开展了观测试验。本文利用其中3部雷达在2016年6月30日的观测数据,用标准差分布统计方法,对雷达的观测参量进行初步质量评估。结果表明:(1)3部雷达反射率标准差符合理论值的数据占总观测数据的73.5%~77.9%,反射率的数据波动基本符合理论分布;(2)3部雷达差分反射率标准差符合理论值的数据占总观测数据的68.4%~81.4%,其中房山雷达数据波动较大;(3)3部雷达互相关系数标准差符合理论值的数据占总观测数据的45.7%~63.5%,其中房山雷达数据波动最大,其他2部雷达都有同程度的数据波动;(4)3部雷达差分传播相位标准差符合理论值的数据占总观测数据的73.5%~83.9%,其中房山雷达数据波动相对较大,与雷达其他观测参量相比,差分传播相位的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