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9篇
  免费   568篇
  国内免费   1080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172篇
地球物理   374篇
地质学   2226篇
海洋学   46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48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张玉  梁昊  林亮  周游  赵青松 《岩土力学》2023,(6):1645-1656
地层塌陷和沉降引发的埋地管道事故频发,亟需开展不同沉降作用下力学响应试验研究。针对地层塌陷和沉降作用下油气埋地管道的管周应变、土压力和土体变形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地层塌陷和沉降过程中,受管顶土拱效应影响,管道应变及土压力随塌陷区扩展先增大后减小,随沉降区扩展而增大,塌陷和沉降区内,管道沿轴向呈两端凸起、中间下凹的“马鞍形”;管道变形受沉降影响更为显著,当塌陷和沉降量均为50 mm时,与地层塌陷相比,管道在沉降过程中顶部、底部和中部的最大应变值分别增加了18.8%、249%和273%;对比管周土压力增大和减小区域的面积之比λ可知,地层沉降较塌陷λ提高了78%,因此,管道在地层沉降过程中承受更大的作用力。基于修正Marston土压力计算模型,提出了地层沉降过程中管顶竖向土压力计算方法,并采用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2.
地热资源的开采会导致热储温度、压力改变,影响其固结变形特性,引发环境地质问题。以鲁西北砂岩热储开采区孔隙型地热储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应力、温度条件下的固结变形试验,分析固结变形特性,并对卡萨格兰德法与能量法所计算出的先期固结压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地热储层固结变形量与含水率、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地热储层自重压缩系数约为标准压缩系数的10%;计算先期固结压力时,低压缩性土可采用能量法,中、高压缩性土可采用卡萨格兰德法Harris模型、Gaussian模型与能量法;先期固结压力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在25~80℃范围内,初始温度越高,升温使先期固结压力降低越快。  相似文献   
53.
黄茂松  刘奕晖  俞剑  李弈杉 《岩土力学》2023,(11):3071-3081
现行规范计算基坑抗突涌稳定性采用压力平衡法,该方法未考虑上方土体强度和基坑尺寸的影响,对接近临界承压水压力情况的评价偏于保守。针对上述问题,首先根据强度折减原理定义安全系数,采用有效应力分析并考虑基坑被动区的存在,改进了已有的考虑土体四周抗剪强度抗突涌计算方法,并基于弹性板理论提出了新的基坑抗突涌计算方法;随后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利用强度折减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并进一步分析了基坑长宽比的影响;最后对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表明,改进后和新提出的方法相较于现有方法能更好地说明基坑抗突涌稳定性随承压水压力的变化情况,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性。  相似文献   
54.
青岛胶州湾北岸广泛分布厚层海相沼泽化软黏土,为研究穿越厚层软土时压力型锚杆的适用性,开展了压力分散型锚杆、拉力型锚杆和承压型囊式扩体锚杆的现场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压力分散型和承压型囊式扩体锚杆极限承载力离散性较大,难以满足锚杆验收标准;相对于极限粘结强度和局部受压承载力,锚杆成孔曲率导致的锚固体整体失稳可能是穿越厚层软土的压力型锚杆极限承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对滨海基坑工程中穿越软土的预应力锚杆,建议优先采用拉力型锚杆。  相似文献   
55.
目前土压力研究大都以极限状态下的土体为研究对象,且假定土体处于饱和或干燥状态,未考虑墙体位移与土体非饱和特性对土压力的影响,在实际工程的应用中有局限性。鉴于此,开展主动平动模式下墙后不同含水量砂土的刚性挡墙土压力室内模型试验,并采用渗压计和土压力盒分别量测不同深度处土中的基质吸力和土压力,以及利用DIC图像关联技术观察不同挡墙位移时的土体位移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当墙后土体处于非极限状态时,土体破坏面始终通过墙踵,且其形态接近于平面;其次,在此基础上,结合非极限状态下墙土摩擦强度发挥特性和非饱和土强度准则,提出位移相关的非饱和土强度模型,并建立非极限状态下非饱和土主动土压力计算模型,以及与室内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最后,针对提出的计算方法探讨了墙体位移和土体基质吸力对主动土压力的影响。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非饱和土主动土压力随挡墙位移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而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再增加的趋势,且存在一极小土压力值,朗肯土压力值和Fredlund扩展朗肯土压力值分别为该模型在饱和与非饱和情况下位移达到极限状态时的特殊值。  相似文献   
56.
珊瑚岛礁地基处理问题日益突出,为研究珊瑚砂场地的振冲加固处理效果,分别对振冲加固的珊瑚砂地基和未经振冲加固的松散珊瑚砂地基进行振动台模型试验,收集并对比分析了孔隙水压力和加速度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振冲加固后的珊瑚砂地基在经历0.1g地震时超孔压持续缓慢增长并直至激励结束,未经振冲加固的珊瑚砂地基在激励输入3~4 s内超孔压迅速上升并达到稳定,并且整个地震模拟过程中加固地基超孔压始终小于未加固地基。振冲可有效降低地震输入时珊瑚砂地基的超孔压发展,振冲加固后的珊瑚砂地基在0.1g地震作用下超孔压较未加固的松散状态下降了37.2%~67.3%。经振冲加固后的珊瑚砂地基可有效减少加速度的放大效应。振冲加固后的放大系数为未加固地基的78.1%~91.1%。  相似文献   
57.
徐阳 《北京测绘》2021,35(11):1405-1410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构建反映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指标体系,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等一些方法,从空间和时间尺度对山东省17地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测.研究结果表明:鲁南和半岛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较高;受区位和产业结构差异的影响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呈现阶梯状分布;十年来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PSR系统内部协调度也趋于标准,说明协调度的标准化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2组在治疗8周后观察1h尿垫试验尿失禁量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尿失禁量和ICI-Q-SF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尿失禁量和ICI-Q-SF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在内喷淋冷却高速铣孔加工中,铣削斜楔形区域的形成对流场负压区的影响。【方法】对高速湿式铣削加工区域建立三维流场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采用非结构化四面体网格单元,利用滑移网格技术对高速铣削过程进行三维瞬态计算。【结果】得到不同刃数、不同转速的立铣刀对同一孔径工件进行切削时流场的压力分布情况。三刃立铣刀斜楔形对流场负压影响最大,当立铣刀刃数增加时,此斜楔形区缩小,负压减小,转速为10 000~20 000 r/min时增长速度逐渐降低,20 000~35 000 r/min时增长速度逐渐增高。【结论】从流场角度分析,流场中最大负压值与转速呈正相关,转速的提高增加了抑制空化的难度;增加铣刀刃数,可减小流场斜楔形区面积,减小空化可能。  相似文献   
60.
The problem of the hydrodynamic interaction with the arc-shaped bottom-mounted breakwaters is investigated theoretically. The breakwater is assumed to be rigid, thin, impermeable and vertically located in a finite water depth. The fluid domain is divided into two sub-regions of inner and outer by an auxiliary circular interface. Linear theory is assumed and the eigenfunction expansion approach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wave field.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validity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are compared to agree well with published results with the same parameters. Numerical results including wave amplitude, surge pressure, and wave force are presented with different model parameters. The major factors including wave parameters, structure configuration, and water depth that affect the surge pressure, wave forces, and wave amplitudes are discussed and illustrated by some graphs and cloud ma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