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6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根据2011年和2013?2018年秋季在海州湾及邻近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同步采集的底层水温、底层盐度、水深、资源密度、饵料生物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数据,开展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栖息地适宜性的相关研究。利用提升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 BRT)模型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建立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模型,并通过交叉验证确定最优模型。结果表明:海州湾长蛇鲻在秋季最适宜栖息的底层水温范围为17.5~18℃,最适底层盐度范围为31.3~32.0,最适水深范围为24~37 m;选择其3种主要饵料生物作为生物因子,即枪乌贼(Loligo spp.)、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和六丝钝尾鰕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与底层水温、底层盐度和水深共同作为影响因子建立HSI模型。结果显示,对长蛇鲻空间分布总偏差贡献率最高的是饵料因子,其次是水深和底层水温。通过交叉验证发现,运用算术平均算法,且赋予权重的HSI模型具有较低的赤池信息准则值(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研究发现,海州湾秋季长蛇鲻的最适栖息地(HSI≥0.7)主要分布在34.5°~36°N,119°~121°E之间,其中35°~36°N海域的最适栖息地分布范围大,而且从近岸至远海,HSI指数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2.
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在海州湾采集15个站点的底泥样品,对大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进行调查研究。共采集到38种大型底栖动物,其中多毛类环节动物14种,甲壳动物5种,软体动物14种,棘皮动物1种,鱼类3种,扁形动物1种。春季平均生物量为3.3 g/m2,平均丰度为164个/m2;秋季平均生物量为26.8 g/m2,平均丰度为180个/ m2。本次调查与1959~1960年和2000~2001年南黄海的调查结果相比较,生物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3.
2007年以来,每年6月黄海海域爆发性的浒苔生长对海洋水产、海岸工程等产生了严重影响。据此,以江苏省连云港海州湾为研究区,通过Landsat-8和GF-1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两种不同的卫星影像,针对海岸带区域特点,开展包含陆地和不含陆地两种情况下的主成分分析、植被指数NDVI和缨帽变换(Tasselled Cap Transformation,以下简称TCT)3种方法的浒苔遥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PCA-2(图像中不包含陆地)"方法监测效果最佳,两种卫星影像监测结果中,条带状、点状和斑块状浒苔均能监测显示,水体清澈程度表现明显,图像对比度较高;"PCA-1(图像中包含陆地)"监测结果中的对比度相对较低,同时两种卫星影像监测结果水体清澈程度不能得以表现;NDVI监测结果对比度较高,斑块状、点状和条带状浒苔能较好监测,但是水体清澈程度不能得以表现;采用缨帽变换方法,利用两种卫星影像监测,效果均不明显,条带状、点状分布浒苔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监测,水体清澈程度不能表现,图像对比度较差。  相似文献   
54.
赣榆县地处苏鲁交界海州湾畔,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县、江苏北大门,是全国渔业百强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最大的河蟹育苗基地。赣榆作为江苏省沿海经济带开发北起第一县,成为省市关注的重要经济先行区域。全县18个镇,107万人口,58万hm2耕地,沿海、平原、山区各占1/3。近年来  相似文献   
55.
海州湾及邻近海域潮流数值计算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采用不规则三角形网格的分步杂交法,建立海州湾及邻近海域二维变边界潮流数值模型,计算得到最大潮流分布、同潮时线与等振幅线、潮流椭圆、潮致欧拉余流分布及不同时刻潮流场分布。  相似文献   
56.
海岸带为水陆交会和各种地质作用极为活跃的地带。研究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对阐明各种地质作用的相互影响具有特殊意义。为此,在本区海岸带调查中,按均匀分布原则,沿重点剖面线取沉积物化学分析样60个,  相似文献   
57.
文章针对海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成立后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环境资源与管理目标之间还有差距、海洋公园尚未达到规范化管理的现状,从海州湾海洋公园宣教技术、监控技术、生态恢复技术等方面,建设较为完备的海州湾海洋公园科研监测设施与科教宣传条件,提高海洋公园管理技术和手段,增强公众对海洋公园的支持和参与程度,改善海洋公园内及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极大地恢复海洋公园内生物资源数量,从而将海洋公园建设成为国家级规范化建设与管理的优秀示范区,为江苏省高效生态经济区和连云港经济区建设提供服务和海洋生态保障。  相似文献   
58.
影响海州湾4—7月温带气旋大风客观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从亚欧天气图上查找1988—1997年4—7月逐月逐时次位于30—40°N、110—125°E范围内的温带气旋,按气旋所处位置分为黄河气旋和江淮气旋两大类,再按某类气旋出现时次后12h内、24h内海州湾地区有无大风分成4小类(总共8小类)。根据上述8类气旋出现的时次分类收集平壤、北京等17个主要站点当时及其前12h、前24h地面气温和海平面气压资料,对各类各站温压资料进行地区差、时间差计算处理。利用所得的实测资料,采用二级分辩的统计方法建立有无大风的分辩函数,从而做出海州地区未来12h和24h内有无大风的客观预报。经检验,此客观预报比以往的主观预报准确率提高13.8%。  相似文献   
59.
对江苏海州湾近岸海区的表层沉积物进行孢粉分析 ,总结该研究区的孢粉分布规律及成因。笔者认为该区的松花粉主要来自西北部胶东半岛 ;落叶阔叶乔木花粉来源于连云港市云台山 ;草本植物花粉与陆缘植被相应 ,以盐生的蒿、藜科花粉占优势 ,表明花粉沉积与当地及周边地区植被密切相关。蕨类孢子是从陆地由水流携带搬运而来 ,百分含量的高低可能是受补偿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海州湾前三岛海域底播刺参群体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州湾前三岛海域是中国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自然分布的最南界,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采用潜水样带法,调查了前三岛海域底播刺参群体的体质量结构及季节变动特征,结合水下观察和视频调查,比较了不同生境类型中的刺参密度。结果表明,前三岛海域刺参密度为0.4~1.33头/m2,生物量为42.69~103 g/m2,刺参群体相对稳定,群体的体质量呈现冬春季节增长、夏秋季节下降的特点。不同生境类型中的刺参密度不同,大型藻类分布的礁石区刺参密度明显大于没有藻类分布的礁石区和砂质区,上述结果为揭示岛屿海域的刺参群体特征和资源养护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