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6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数据稀缺生态系统中多种类质量谱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种类生态模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渔业活动影响应预测和管理措施效果评估。质量谱模型是一种基于生理过程构建的生态模型,该模型为描述鱼类群落在个体摄食变异和随个体发生的生态位迁移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尽管生态模型在增进生态系统认识上具有重要意义,其应用在数据稀缺的渔业中受到很大限制。作为实践基于生态系统渔业管理(EBFM)的第一步,本研究构建了海州湾鱼类群落的质量谱模型。本研究详述了数据收集和模型参数化的过程,以促进该模型在数据稀缺的生态系统中未来的应用。作为一个范例,研究展示了不同捕捞努力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采用一套生态指标监测其动态。群落生物量、多样性指数、W指数,大鱼指数(LFI),平均体重和群落质量谱斜率对捕捞压力的响应呈非线性,最大的捕捞强度并非总是对鱼类群落产生最强的影响。本文强调了构建谱模型在生态研究中的的价值和可行性,并讨论了模型的局限性和改进的可能。本研究旨在促进质量谱模型的广泛应用以更好地支持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  相似文献   
22.
海州湾南岸全新世海面波动及其影响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建德 《江苏地质》1993,17(2):100-103
海州湾位于南黄海西部,我国自然地理南北分界的东端,海州湾沿岸属于我国东部沿海海岸南北之间重要过渡地段。对该区全新世海面波动研究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分别依据海州湾南岸的徐圩孔和孔望山孔两个钻孔全新世地层的岩心,对其作了微古样品定量分析。结合海州湾南岸古文化遗址、海侵遗迹的调查与分析,探讨了海州湾南岸全新世海面波动规律,力图使钻孔中获得的纵向海  相似文献   
23.
南黄海海州湾外侧钙质结核特征及其成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黄海海州湾外侧海底残留砂中分布着大量的钙质结核,我们通过对钙质结核多方面的研究,基本查清其分布规律、形态特征、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并证明钙质结核为晚更新世晚玉木冰期海退时,海底逐渐成陆后,在较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由地表淡水渗透淋溶及毛细管作用而形成。冰后期海进过程中,再由海水不断侵蚀作用而裸露海底,并逐渐被海水所淹没。因此钙质结核应属陆相蒸发岩类,其形成时间大约距今25000~15000年之间。  相似文献   
24.
本文选取1985?2018年间具有代表性的6期Landsat遥感影像,运用数字海岸线分析系统,综合利用面积法和基线法定量分析海州湾的岸线变迁,并进行岸线分类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30多年来海州湾岸线整体呈持续向海推进的态势,增长岸线比例总体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除了2005?2009年发生短暂的减小;1985?2018年,岸线长度增加了10.40 km,陆域面积增加了52.84 km2;海州湾岸线以人工岸线为主,且比重日渐增大,从1985年的47.90%到2018年的70.88%,前中期的沿海围垦养殖及后期的围海造陆是海岸线变迁的主要驱动力;其终点变化速率为26.09 m/a,净海岸线变化为155.12 m,记录增加总横断面在各个时期均大于50%,岸线变迁最剧烈的区域为新沭河?高公岛段,陆域增长点在于赣榆新城、连云新城建设和连云港港口建设。  相似文献   
25.
26.
海州湾春季皮氏叫姑鱼栖息地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11年及2013-2015年春季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同步采集的底层水温、底层盐度、水深以及资源密度等数据,开展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angerii)栖息地适宜性的相关研究。利用提升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BRT)模型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AMM)和几何平均法(GMM)建立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并通过交叉验证确定最优模型。结果表明,皮氏叫姑鱼幼体最适栖息的底层水温为17.4~18.0℃,底层盐度为29.2~30.8,水深为7 m以浅;成体最适栖息的底层水温为17.3~18.0℃,底层盐度为28.8~30.8,水深为12 m以浅。根据BRT模型的输出结果显示,对皮氏叫姑鱼幼体总偏差贡献率最大的是水深,其次是底层盐度和底层水温;对成体总偏差贡献率最大的是底层水温,其次是水深和底层盐度。通过交叉验证发现,无论幼体还是成体,运用GMM算法,且赋予权重的HSI模型具有较低的赤池信息准则值(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海州湾春季皮氏叫姑鱼的最适栖息地随生长阶段而变化,幼体的最适栖息地(HSI ≥ 0.7)主要分布在7 m等深线以浅的山东、江苏沿岸海域;成体的最适栖息主要分布于12 m等深线以浅的海域。海州湾春季皮氏叫姑鱼幼体和成体最适栖息地的空间分布与其自身的生态习性、外界环境因子以及黄海冷水团、近岸沿岸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7.
根据2011年及2013?2018年春、秋两季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该海域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的资源分布特征及其受环境因子和饵料生物的影响,并比较了两种模型(普通GAM模型和PCA-GAM模型)对其资源分布的预测效果,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对模型的预测能力及拟合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PCA-GAM模型的拟合度及预测效果均优于普通GAM模型。春、秋两季海州湾短吻红舌鳎资源丰度均呈现南高北低、近岸浅水区大于深水区的分布特征,因为海州湾南部近岸海域较高的水温利于春、秋季短吻红舌鳎产卵群体性腺发育,较低的盐度利于其鱼卵及仔鱼的生长发育,同时,近岸海域丰富的饵料资源为产卵后的亲体提供大量食物供给。分别应用两种模型预测了2018年春季和秋季短吻红舌鳎在海州湾的资源分布,结果显示,PCA-GAM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调查的结果更为吻合,预测效果要优于普通GAM模型。本研究为今后开展渔业生物空间分布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利用POM模式模拟了2007年0303号温带风暴潮在海州湾的增减水过程,以期为风暴潮预报提供参考。模式计算时采用2重嵌套网格,大网格为小网格提供边界水位和边界流速。风场、气压场由连云港观测站实测资料逐步订正后得到。水位计算值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很好地再现了风暴潮增减水过程。  相似文献   
29.
海州湾南部近岸现代沉积速率及其沉积通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州湾南部近岸3个柱状岩芯进行了210Pb的测定,绘制了岩芯中210Pb的垂直分布图。结果表明,柱-1岩芯表现为2个明显的沉积阶段,1-12 cm平均沉积速率为0.51 cm/a,12-57 cm的为0.18 cm/a,沉积通量分别为0.69和0.24 g/(cm^2·a);柱-2岩芯平均沉积速率为0.64 cm/a,沉积通量为0.68 g/(cm^2·a);柱-3岩芯平均沉积速率为0.67 cm/a,沉积通量为0.76 g/(cm^2·a)。沉积速率从北往南逐渐增大。造成这种空间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其次可能同海域位置、沉积物组分特征和海底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30.
近年来,海州湾赤潮暴发日益频繁,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以海州湾2004~2006年每年5~10月赤潮实测资料和同期的水文气象资料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降低模型的维数,在17种与赤潮生消过程有密切联系的环境要素的基础上提取出营养盐、温度、耗氧量和pH值、水动力、降水等共计7个特征因子.然后对因子分析的结果结合赤潮状况利用支持向量机建立赤潮状况判别模型,采用径向基函数(RBF)作为核函数,并通过选择合适的模型参数组合,取得了90%以上的平均判别正确率,可以为沿海生产和管理部门发布赤潮预警信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