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7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5篇
海洋学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分析了春夏转换季节中亚洲季风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断裂的气候学特征及其可能机制。分析表明,北半球副高断裂最先发生在孟加拉湾中南半岛一带。孟加拉湾和中南半岛地区经圈环流的季节转换在高低层存在差异。在3~5月的经圈环流演变中,孟加拉湾地区经圈环流表现为对流层低层首先发生改变,呈高、低层正、反Hadley环流配置,大气加热以感热为主,因而高度场表现出的副高在孟加拉湾首先断裂只是对流层低层的表现。中南半岛则表现为从低到高的整层上升运动增强,经圈环流的减弱、消失是地表感热和潜热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整个对流层副高的断裂应在中南半岛地区。中纬度亚洲大陆积雪季节溶化以高原为中心表现出东快西慢特征,导致105 E以东的东亚中纬度感热首先增加,地表感热加热大气的结果有利于大气经圈环流下沉气流减弱,从而加剧了中南半岛地区经圈环流减弱进程,为北半球副高在孟加拉湾中南半岛地区断裂提供了大尺度气候变化背景。  相似文献   
52.
东北雨季的划分及其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951-2001年东北地区9站旬平均降水量资料划分了东北雨季,确定了雨季开始旬序、结束旬序、持续期和降水量,分析了雨季各特征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雨季前后大气流场的差异,研究了雨季特征量与热带海温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东北雨季平均在7月中上旬开始,8月中上旬结束;51a雨季降水量与9站夏季Z指数密切相关,表明了雨季降水基本反映了该地区夏季降水的特征;(2)-般说来,雨季开始早,则持续期长,降水量大,反之亦然;(3)东北雨季主要受东亚夏季风的控制,季风增强北进,雨季开始,季风减弱南撤,雨季结束;(4)东北雨季特征量有短期气候预测时间尺度上的热带季节海表温度距平前兆信号。  相似文献   
53.
热带印度洋海温的年际异常及其海气耦合特征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长期观测资料分析了印度洋海温距平的年际变化及其海气耦合特征,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海温距平的变化存在显著的距平符号东西一致的单极型和距平符号东西相反的偶极型,其出现的概率分别为67%和33%.偶极期间在热带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洋性大陆上空的大气中存在着明显的Walker类型的环流,具有显著的局地海气耦合特征,而单极期间这种特征不明显.大部分偶极子的生命史都非常短暂,其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西印度洋正距平的增加、东移和东印度洋负距平的不断加强.单极的发展为整个海盆的不均匀增暖.单极向偶极的转换可以分为两类,第I类表现为赤道西印度洋海表温度距平由负转变成正后逐渐向东扩展,东印度洋的负距平范围逐步缩小;第II类是东南印度洋海表温度的负距平不断加强并略向西发展,而西部保持正距平.这种转换还经历了一个年代际变化,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前主要是第I类转换,以后则第II类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54.
40a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1958~1997年NCEP/NCAR4~6月逐候资料的分析表明,将(10~20°N,110~120°E)区域内面积平均的850hPa层上稳定地有θse≥335K且纬向风由东风稳定地转变为西风的时刻为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所谓稳定是指从该时刻起,这一状况必须持续3候且其后间断不超过2候,或持续2候后间断1候但立刻又回到间断前状态.  相似文献   
55.
MJO对我国东部春季降水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澳大利亚气象局的MJO(Madden-Julian Oscillation)指数,通过位相合成及对比分析研究了MJO对我国东部春季降水的影响.研究表明,当MJO传播至中东印度洋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春季降水为正异常,当其进一步东传至中南半岛-印尼群岛一带时,我国华南地区的春季降水为正异常,而在其他活动阶段不利于我国东部的春季降水.对比分析表明,MJO的活动主要通过引起大尺度环流异常、对流层中低层涡度及水汽输送的异常,进而对我国东部春季降水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位置变动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使用ECMWF再分析数据集资料中的位势高度场、三维风场、温度场、相对湿度场、海温场以及中国气象局730站地面降水资料和日最高温度资料,对比分析研究了7月份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和偏北过程(持续满足南、北位置指标6天以上定义为一次南、北部型过程)所对应的动态气候特征及其演变.分析首先揭示出了西太平洋副高的南北位置变化存在季...  相似文献   
57.
利用AREM、MM5和WRF3个中尺度数值模式,通过积云参数化和边界层方案组合构成15个集合成员,对中国2003年7月汛期降水分别采用平均法、相关法、Rank法开展多模式短期集合降水概率预报试验。结果表明:用上述3种方法制作的多模式短期集合概率预报都能对降水落区及中心做出较准确的预报,但平均法和相关法易使降水落区虚假放大,Rank法则能较好地刻画降水落区边界及强度,其概率预报效果优于平均法和相关法结果。采用BS(Brier score)、RPS(ranked probability score)评分和ROC(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对3种方法的降水概率预报效果评价时发现,对某一临界值等级的概率预报,3种方法结果差异较小;但对某一天降水概率预报结果的综合评价表明,Rank法显著优于前两种方法;降水强度大、范围广的降水的RPS评分和各级的BS评分较高,表明多模式降水概率预报也具艰巨性。  相似文献   
58.
2003年江淮汛期多模式短期集合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AREM、MM5和WRF模式为试验模式,由对短期天气预报结果影响颇大的积云参数化方案和边界层方案构成15个集合预报成员,开展有限区域多模式短期集合预报在我国汛期时段的应用与研究.分别研究了单个模式集合预报和多模式集合预报在2003年汛期(7月)预报中的应用,预报对象主要包括降水、500 hPa位势高度和700 hPa相对湿度.试验结果表明:(1) 由AREM、MM5和WRF模式构成的多模式集合对以上要素的集合预报总体效果比其任一单个模式的集合预报效果好;(2) 对于降水的集合预报,单个模式的集合平均结果对多模式集合预报效果有影响.且对于不同的降水临界值影响不同;当降水临界值较小时,单模式集合平均结果对多模式集合效果影响较小;当降水临界值较大时,影响较大,甚至可以影响多模式集合的集合平均预报成败;(3) 对于降水、500 hPa位势高度和700 hPa相对湿度,其单个模式以及多模式的48 h集合预报对确定性预报的改善度都比24 h的显著.(4) 对于形势预报和相对湿度预报,多模式集合预报效果明显比同期T213模式的预报水平高.  相似文献   
59.
南亚高压在平流层的特征及ENSO影响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搞清南亚高压在平流层的结构特征以及ENSO事件对它的影响,用较长时段的ECMWF再分析资料对南亚高压在平流层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亚高压在垂直方向上最高只在平流层的低层存在,系统的最强出现在150 hPa高度附近,50 hPa以上高压及相应的反气旋环流已经消失;高压系统随着高度增加有略向西北方向倾斜的特征。在El Ni?o年和La Ni?a年南亚高压在平流层无论是位势高度场还是流场都有明显不同的异常变化,表明ENSO对南亚高压在平流层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是El Ni?o时对应为较弱的南亚高压,而La Ni?a时对应略微偏强的南亚高压。  相似文献   
60.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温跃层海温异常联合模及其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黎鑫  李崇银  谭言科  张韧  李刚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10):3270-3284
利用SODA次表层海温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遥感海面高度异常数据,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温跃层海温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太平洋-印度洋温跃层海温异常联合模(PITM)的概念、并定义了该联合模指数.结果表明,联合模指数具有准两年和3~5年的年际变化周期以及2011-2012年的年际变化周期,并具有季节锁相和振幅不对称等特征.联合模的演变过程与温跃层海温异常(TOTA)的发展和传播过程紧密相联:在太平洋,TOTA一般从西太平洋出发沿赤道(5°S-5°N)向东传播,到达东太平洋之后折向北,再沿10°N-14°N纬度带向西传播到达太平洋西岸并向赤道西太平洋扩展,形成一条回路;南太平洋也有类似回路但信号较弱;在印度洋,则主要沿8°S-12°S纬度带向西传播,到达西岸后折向北,然后迅速沿赤道(1.25°S-1.25°N)向东扩展,也形成一条回路.对NCEP/NCAR再分析风场资料的合成分析则表明,联合模的演变过程与大气环流尤其是纬向垂直环流(Walker环流)的变化密切相关,联合模的正位相对应着赤道印度洋区域顺时针的Walker环流以及赤道太平洋区域逆时针的Walker环流;而联合模的负相位则有相反的情况.此外,联合模演变过程中,TOTA的传播发展与850 hPa异常纬向风的传播发展有很好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