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对南沙海区微表层和次表层中溶解态痕量金属铜、铅、锌、镉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探讨了其与DOC的关系。结果显示:铜、铅、锌、镉在微表层中均有富集,海洋微表层中富集的痕量金属的量(ΔM)与富集的DOC的量(ΔDOC)具有相关性,ΔDOC越大,ΔM也越大;南沙海区微表层和次表层中所测的痕量金属对鱼卵和鱼幼体不会造成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52.
耿伍  侯一筠  齐鹏  赵伟 《海洋与湖沼》2013,44(4):817-828
应用POM2K模式对中国海黑潮区气候态平均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正交曲线网格, 模式区域为太平洋海盆, 特别的在中国海区域进行加密并较好的拟合了岸线; 垂向分为21层, 并在海表9层以上采用对数网格分布; 采用COADS气候态月平均的风应力, 并将模式的温度结果和MODIS月平均的SST数据进行同化, 然后将模式模拟出的流量、海表高度异常同实测数据和卫星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 结果均显示模拟结果可信度较高。接着本文探讨了北赤道流分岔位置季节性的变化对源区黑潮流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秋冬季节北赤道流分岔位置较靠北, 源区黑潮流量较大, 而春夏季节北赤道流分岔位置较靠南, 黑潮流量较小。在此基础上, 针对源区黑潮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数值实验。实验中主要考虑了以下动力因子对源区黑潮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1)风应力; (2)非线性; (3)黑潮的斜压敏感性, 然后通过与控制实验的对比, 讨论了不同的动力因素对吕宋海峡净流量和吕宋海峡上层环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赵伟  王烨  徐靖  王君玉  陈爱平 《岩矿测试》2010,29(4):419-424
介绍了黑色页岩样品中6个铂族元素铂、钯、钌、锇、铑、铱的标准物质研制过程。黑色页岩样品采自贵州黄家湾,为一次采集、一次混样的原始样品,随机抽取包装好后的样品进行检验与定值。均匀性、稳定性符合要求后,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34、35指南的基本要求和我国一级标准物质的技术规范,采用多个实验室协同测试的定值方式,利用不同原理的分析方法对此样品的6个铂族元素进行定值。以各实验室组数据作为最小统计单元,用Grubbs准则、Dixon法检验剔除离群数据,Shapiro-Wilk法检验各元素数据分布的正态性。检验结果100%的元素呈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定值的6个元素均符合标准值水平。  相似文献   
54.
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广泛发育,平面上呈带状分布。滩坝砂体储层中次生孔隙是形成有效储层的重要条件,研究区存在的次生孔隙主要包括碳酸盐溶蚀孔隙和石英溶蚀孔隙两种类型,分属于两种不同流体成因。根据对不同滩坝沉积区储层次生孔隙和成岩作用的研究发现东营凹陷不同构造位置次生孔隙的成因类型不同,这是由于滩坝砂体中储层的固体和流体性质存在差异。固体性质的差异一般是由于沉积体距离物源的远近和沉积环境的不同造成的,而流体性质的差异主要是沉积体附近断层的连通性和活动性造成的。因此滩坝砂体的次生孔隙成因在横向上也相应地呈现出带状分布的特征:砾质滩坝主要为酸性成岩作用主导次生孔隙发育带,近岸滩坝主要属于酸碱共同作用次生孔隙发育带,远岸滩坝和中央共振带滩坝主要是碱性成岩作用次生孔隙发育带。  相似文献   
55.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近纪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研究区新近系露头及钻井剖面的岩性、结构构造、古生物的综合分析,将柴西地区新近系沉积相划分为5种相和亚相:扇三角洲、河流-泛滥平原、滨湖、浅湖、半深湖。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大体以茫崖和大风山为沉积中心,到盆地边缘依次发育半深湖相、浅湖相、滨湖相,并呈环带状分布。扇三角洲相和河流泛滥平原相发育于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前。古地形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物源来自阿尔金山和昆仑山,气候炎热干旱。下油砂山组为较好的烃源岩,储层主要为孔隙性碎屑岩储层和裂缝性非常规储层两种。  相似文献   
56.
为了提高AREM模式业务预报能力,对AREM业务模式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作了修改,将陆面过程模式BATS耦合其中;同时,应用耦合BATS的AREM模式与原模式分别对2006年6~7月我国南方汛期降水过程进行了典型个例模拟分析和批量后报试验;另外,对降水预报进行了分区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引入BATS方案使模式对降水区和降水中心预报有较好的改进,漏报率减小,Ts评分明显提高,这说明恰当描述陆面过程对改进AREM模式降水预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
冬季黄渤海大风天气与渔船风损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尹尽勇  刘涛  张增海  赵伟 《气象》2009,35(6):90-95
选用1987-2006年NECP 500hPa高度场及海平面气压场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及沿海岸基、石油平台、海岛及船舶实时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冬季造成黄渤海海域8级和10级以上大风天气过程;选用中国渔船安全分析报告1999-2005年风灾船损事故资料,分析了大风和船损灾害的关系.结果显示:(1)冬季影响黄渤海的冷空气过程主要是来自西北路径,占全部冷空气过程的50.4%.(2)造成海上8级以上大风的冷空气过程的天气类型主要是小槽发展型112次,占全部冷空气过程的50.0%;其次是横槽转竖型61次,占全部冷空气过程的27.2%.(3)近20年冬季冷空气大风过程次数呈下降趋势;(4)风灾事故占渔船全损事故的51.85%,冬半年突发性的冷空气大风是导致木质渔船出现风灾事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8.
华北地区一次强灰霾污染的天气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在线耦合的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 V3.6(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ing Model with Chemistry Version 3.6)及环境、气象观测数据,在完成大气化学方案优选的基础上,研究了华北地区一次重霾污染过程(2013年2月15~17日)对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重点关注一次颗粒物、无机气态成分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人为排放对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即细颗粒物)生成的贡献,探讨了由此引发的气象条件的变化。模拟结果显示,上述3种人为源的综合排放对华北地区PM2.5浓度的平均贡献率为91.27%,其中对北京、秦皇岛和沧州的贡献率分别达96.9%、95.9%和97.2%。这使区域地面太阳向下短波辐射降低近15.99%,区域平均地面辐射强迫达-26.51 W m-2,由此导致地面温度下降0.14°C(3.68%),逆温增强,垂直温度梯度(?T/?z)升高0.026 K km-1,边界层高度降低18.92 m(8.77%),平均风速减少约0.014 m s-1(0.35%),相对湿度绝对值升高0.51%,地面平均气压降低0.86 Pa。对于15~17日污染过程,人为源综合排放的气溶胶对短波辐射的影响在天气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对边界层高度的影响较大,但不起主导作用,对温度、风速、相对湿度、气压的作用则远小于天气系统本身。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作为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的前体物,其人为排放对SOA浓度的贡献率约为99.6%。同时,VOCs通过调整大气反应活性促进无机气态成分向无机盐转化,它对硫酸盐和硝酸盐浓度的贡献达50%以上。然而,VOCs对整个PM2.5浓度的贡献不及各种源综合贡献的1/4。人为排放的VOCs对气象场的反馈与综合排放的作用基本一致,但对地面气压的影响VOCs排放时以热力因子为主,而人为源综合排放时以动力因子为主。上述结果暗示,灰霾污染过程所引发的气象条件向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方向改变,这可能促进污染物的局地累积、增强污染程度并延长区域内重污染的持续时间。因此,在探讨区域性灰霾污染成因时,灰霾自身通过辐射强迫作用对大气的调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9.
政务电子地图是城市智能化、智慧化管理的基础,随着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和公共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政府各职能部门对电子地图的应用需求日益强烈,基于传统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更新的电子地图在政务服务过程中逐渐暴露出现势性不强、丰富性不足等问题,导致城市管理决策过程中无法准确进行空间定位和查询服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南京为例,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通过挖掘和分析各类电子地图更新数据源,提出了多源、异构数据的协同更新技术路线,电子地图实现了更新源由单一向多源的跨越,地图要素的丰富性和现势性取得了显著的改善,具有一定的创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0.
从省外自助游客发表在携程网上的厦门游记中提取旅游流信息,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QAP相关分析对城市自助游网络结构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经济等多重制约因素的影响下,厦门旅游节点呈现高度的不均衡性,处于核心区域的7个节点间彼此联系密切,且节点间的距离较近,形成高度集聚效应,对省外自助游客形成了“刚性”吸引力,其他边缘区旅游产品是第二选择;边缘区节点“抱团”现象也很普遍,无论是节点较为密集的环岛路还是岛外的节点群,说明即便在交通体系已经很发达的厦门,距离摩擦对于游客游览路线的选择均起到一定影响;QAP相关分析得出旅游流的形成与距离对外交通设施和酒店的远近相关性不显著,与节点的公共交通通达性、网络知名度及节点的集聚程度有显著的相关性;针对岛内外节点应采取不同的策略来降低时间和经济成本,提高核心节点游览效率,完善预警机制,同时挖掘岛内外旅游产品的互补性,从而实现旅游空间的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