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认为,宜按设计使用年限之不同,将甲类建筑由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甲A类和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甲B类,分别确定设防地震的概率水平.考虑到国家抗震设防政策的延续性,并结合我国地震危险特性,甲A类建筑3个设防地震的重现期宜取200年、2000年和5000~10000年;甲B类建筑3个设防地震的重现期宜取100年、100...  相似文献   
52.
Taking the northeastern Fujian area as an example, we provide some new technological ideas and contents for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 investigation of significan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ites. ① Make sure the integrity of earthquake materials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gional histories of culture and disasters; ②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on the basis of actual records, review and identify the epicenter location and magnitude of destructive earthquakes. The research by the new technological ideas will endue the investigation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with new meanings in the cultural phylogeny and credible time domain, so as to make the results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research more scientific.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investigation for a better service to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53.
本文依据作者多年来编写和评审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体会,分别论述了设防地震的原则,以及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设防地震参数的要点及缘由,并列举了一些实例,以期为地震安全性评价更加科学和有序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4.
琼北地震区划工作是根据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科学思路和分析方法来完成的。区划图是分别用地震烈度和基岩水平加速度峰值来编制区划的。该区划图主要是为国土规划和中小型工程抗震设计所用,因此设防标准取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本文仅介绍了琼北地震区划专项研究工作的概况。  相似文献   
55.
青藏高原是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汇聚区域,是陆壳碰撞的典型地区。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成为解决大陆地球动力学等重要理论问题的关键地区。在1980年国际青藏高原科学讨论会上,关于青藏高原板块运动的讨论大致分为三部份:一、关于板块边界划分的论点以古生物为依据,喜马拉雅地区发现分布广泛的反映冷温环境的动植物化石和含有冰碛落石的石炭—下二叠统冰海相沉积。它们大致可以和印度次大陆同时代的冈瓦纳型沉积对比。因此认为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板块的一部份,其北缘的雅鲁藏布江为两大板块的边界。  相似文献   
56.
青藏高原的现代构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震源机制、地震地质、地壳和上地幔速度结构等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与青藏高原成因有关的现代构造问题。主要内容有:1.高原边缘地带以反映压缩形变的逆断层活动为主,内部以一系列大致平行、呈弧形弯曲的左旋走滑断裂活动为主;2.喜马拉雅山以北的广大地域内存在着北北东走向的水平压应力,从六盘山到红河断裂带的主压应力轴走向由北东逐渐变为南东方向;3.高原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地震波速度小于印度次大陆和阿拉善地块;4.高原的现代构造同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横向不均匀性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有关。其构造形变过程可以同机器制造业中的《锻模加工》相比拟。  相似文献   
57.
关于庆祝中国地质学会六十周年活动的文章,着重介绍了中国地质学会的由来及发展;几位奠基者在地质学、地震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近三十年来地震学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今后应努力探索的几个重要研究课题;我国在构造地质学方面所取得的部份最新成果等。  相似文献   
58.
建筑物的破坏和断层附近的地面运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1966年3月邢台地震宏观现象的分析,指出了地震时房屋和桥梁等建筑物的破坏倒塌方向不是随机的,而是具有一定的优势方向.并提出了邢台地震是由于束鹿地堑两侧断层同时活动的震源模式.由震源机制的结果证明了建筑物破环倒塌的优势方向同断层附近的地面位移场有关系.随着这一方面工作的开展,有可能找到更加经济有效的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59.
青藏高原震源分布与板块运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大量近期地震的震源深度分布资料,发现中源地震不仅分布在众所周知的兴都库什和印缅山弧一带,而且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汇聚带印度河-雅鲁藏布江以南,以及欧亚板块内部的帕米尔、西昆仑、柴达木和天山南缘一带也有中源地震分布,它们构成了这一地区三条向南倾斜的震源带。 这些中源地震震源带的存在表明,向北运动的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以后,印度次大陆北缘本身并没有消减,而是迫使亚洲大陆通过三条向南倾斜的岩石层消减带产生了大规模的消减作用。 中源地震在平面上分布的不连续性,揭示了这一地区的许多条走滑断层的现代活动。这些走滑断层的巨大位移显示了青藏高原内部各块体之间的横向运动也是很可观的。 最后,提出了亚洲大陆多条南倾消减带的形成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0.
由中国科学院发起组织的1980年青藏高原科学讨论会于5月25日至6月1日在北京召开。有260多位科学工作者参加了这次讨论会,其中有近80位来自十七个国家的外国学者。青藏高原被公认为是解决地球动力学和生物区系起源等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的关键地区之一。这次讨论会上报告和讨论了240多篇论文,其内容涉及到高原的地球物理条件、地质历史与隆起原因;高原隆起对动、植物区系特征与演化的影响;高原地理环境的形成。会后将出版英文版的论文专集。根据这次讨论会上所公布的高原地球物理条件,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