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大气科学   54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利用江西省2010-2016年5-9月1 597个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ERA Interim, Daily逐日4次0.125°×0.125°再分析资料以及南昌和赣州探空资料,筛选出84例重大短时强降水过程,并建立了5种重大短时强降水概念模型:冷锋型、西南急流型、副高边缘型、暖切型和台风型,各型分别占比29%、40%、11%、12%和8%。每例过程平均维持时间分别是4.9 h、5.6 h、4.4 h、5.5 h、6.7 h;平均降水强度为31 mm·h-1、27 mm·h-1、45mm·h-1、30mm·h-1、36mm·h-1。冷锋型、西南急流型和暖切型基本出现在5—6月,副高边缘型主要出现在7月,台风型在7—9月且多集中在8月。对于短时强降水的高频区,冷锋型、西南急流型和暖切型主要集中在鄱阳湖平原处,副高边缘型主要分布在武夷山西侧,台风型主要集中在江西东北部。5种类型对应的关键环境参数特征为:冷锋型、副高边缘型及台风型的CAPE平均在1 200 J·kg-1,西南急流型和暖切型集中在500~1 200 J·kg-1;CIN基本都在20~60 J·kg-1;台风型的K指数偏高,超过38℃,其他四类达到32℃即可;S指数平均值都低于-1.1℃。T700-T500基本有75%的过程在13℃之上,T850-T500有75%过程达到23℃;冷锋型与西南急流型的850 hPa假相当位温超过340 K即可,其他三型需达到345 K;暖云层厚度基本在4 000 m以上。地面露点西南急流型和暖切型最低为21℃,其次是冷锋型,阈值为22℃,台风型阈值为24℃;大多数PW都在50 mm以上,平均为60 mm左右。  相似文献   
542.
利用常规观测、人工降雪加密观测资料以及GFS 0.25°×0.25°再分析资料,基于配料法(Ingredients-based Methodology,IM),对2018年12月30日江西北部暴雪过程及降雪强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中低层切变线和高空急流、低空西南和东南急流及地面冷高压共同造成了暴雪过程,暴雪发生在200 hPa急流轴以南,500 hPa高空槽以东,700 hPa急流轴以北。降雪强度变化主要与高、低空急流有关:高空急流通过正涡度平流与低空急流产生作用,并通过次级环流加强上升运动,从而影响降雪强度变化。4个构成要素造成暴雪:切变线上辐合及高、低空急流的耦合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西南急流输送充足的水汽,适宜的温度层结及较高的降雪效率。积雪深度与降雪效率、下垫面温度密切相关。500 hPa相对湿度和温度可以作为精细化预报降雪量、积雪深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543.
利用MICAPS常规天气图资料、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雷电资料和雷达拼图等资料,采用天气图中分析方法、统计方法、回波图像、回波廓线等分析方法,对2020年7月11日江西副热带高压边缘中尺度雷暴大风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副热带高压控制或边缘上,江西上空100 hPa是东北风,500 hPa是西南风,高空呈现逆时针环流,T-lnP图上层结不稳定,对流有效位能CAPE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面积较大,对产生强对流天气有利;由于上下两层的风向不同,使得雷暴回波系统的移动与回波系统的云砧伸展方向不一致,从而加剧了对流上升运动,使得雷暴回波系统发展、加强、维持。2)回波产生初期是局地对流单体回波,通过不断新生单体和单体合并等方式,形成南北走向的回波短带,这种合并形成的回波短带发展旺盛时,会产生多站雷暴大风天气。3)南北走向的回波短带是产生雷暴大风的主要回波特征,虽然回波强度只有55 dBZ,但移动速度较快(60~70 km/h),造成地面大风。江西WebGIS雷达拼图上叠加多部雷达风暴跟踪信息STI (Storm Tracking Information),可以明确风暴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根据STI密集区判断,增加了STI的可用性。4)“前伸”或“延伸”回波反映了回波系统上方的高空风走向和积雨云的云砧飘离方向。“延伸”回波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副高边缘雷暴回波系统的强弱程度。为改进副热带高压边缘中尺度雷暴大风的预警预报准确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44.
重要天气过程评述1暴雨过程2007年4—6月江西共出现3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区域性暴雨日有4 d(表1),与历史同期相比属偏少年份。5月31日—6月2日自北向南的暴雨过程,短时雨强大,其中于都县铁山垅6 h最大雨量达193.2 mm,局部地区出现灾情。  相似文献   
545.
低空急流诱发地面辐合线的一种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98.7”降水是造成江西严重洪涝的连续暴雨过程 ,降水期间冷空气很少侵入江西 ,但在赣北经常有1条地面辐合线。通过研究 ,指出了地面辐合线是造成“98.7”降水在赣北集中的重要原因 ,并分析了低空急流诱发地面辐合线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546.
利用自动站、多普勒天气雷达、FY-4A/AGRI亮温数据等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业务模式预报资料,对2023年4月3—5日江西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学诊断分析和模式预报与观测对比分析,以期揭示雷暴大风的成因和南部暖区暴雨的发生、发展机制,并分析其预报不确定性。结果表明,江西北部雷暴大风过程与中层的干侵入、冷池出流和环境风叠加有重要关系,而夜间边界层急流的维持和“喇叭口”地形的辐合抬升是触发江西南部暖区暴雨原始对流的关键机制。水汽通量持续在江西南部辐合,有利于南部强降水的长时间维持,同时截断了自南向北的水汽输送,破坏了江西北部和中部的对流不稳定层。进一步的预报不确定性分析表明,此次暖区暴雨过程具有较低的可预报性,大多数模式漏报了暖区对流的触发,少数中尺度模式即使预报出部分对流触发,在对流发展阶段也显示出与实况较大的差异,如雨带过早与锋面暴雨云团合并,应从非常规观测资料的应用和数值模式的提升等多方面改善此类过程的预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