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制作生态系围隔实验装置,采用模拟围隔实验的方法,测定N、P营养盐的降解系数.基于夏秋两季杭州湾北岸近岸海域的现场水样采集,测出杭州湾北岸近岸海域无机氮的生物降解系数在0.121~0.269 d-1范围内,均值为0.225 d-1,测得活性磷酸盐的降解系数在0.031~0.179 d-1,均值为0.08 d-1.考虑到实验室静态模拟环境与真实海区状况的差异,采用保守估计法和 Bosko 公式进行处理,最终计算得出的0.21 d-1和0.05 d-1可分别作为杭州湾北岸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实际降解系数.  相似文献   
62.
放牧及围封是引起沙质草地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因素。对科尔沁地区放牧和围封不同年限的沙质草地进行土壤呼吸动态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植物生长初期土壤呼吸速率日平均值,围封样地的显著大于放牧样地的(p<0.05);植物生长末期土壤呼吸速率日平均值,放牧样地的显著大于围封样地的(p<0.05)。围封17年和围封22年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日平均值相比较,7月上旬之前,围封17年样地的较围封22年样地的大,而7月中旬以后,围封22年样地的较围封17年样地的大,且差异均显著(p<0.05)。(2)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动态对放牧和围封的响应过程相似,但围封引起的变异相对较小;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平均值,围封22年样地的显著大于围封17年的(p<0.05)和放牧的(p<0.01),围封17年样地的大于放牧的(p>0.05),故围封可以增强土壤CO2的排放,且在一定的时间内,土壤CO2的排放速率与围封时间正相关。(3)土壤温度和土壤体积含水率可解释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异从大到小依次为放牧(58%)>围封22年(39%)>围封17年(28%)。  相似文献   
63.
利用箱式法对科尔沁地区围封和放牧条件下的沙质草地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进行研究,以探讨围封、放牧对NEE的影响。结果显示:(1)围封17年样地的NEE显著小于围封22年样地的,围封22年样地的显著小于放牧样地的(P<0.01)。(2)在植物生长季内,围封样地总体表现出碳汇功能,放牧样地表现出碳源功能。(3)从碳净固定的量来看,围封17年沙质草地的净碳固定能力强于围封22年的;而围封22年比围封17年的沙质草地的在净碳固定方面持续的时间较长。(4)不同环境因子对不同处理NEE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其线性组合最大可解释NEE的变异依次为围封22年(39.5%)>围封17年(32.1%)>放牧(21.2%)。  相似文献   
64.
对虾池悬浮颗粒附着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5个实验围隔研究了对虾池悬浮颗粒上的附着细菌,结果表明:附着细菌数量波动在0.65×104~23.49×104个/cm3之间,平均为(4.57±3.64)×104个/cm3,占水体细菌总数的1.47%×1.41%(0.28%~8.73%).附着细菌数为1、2、3、4个的附菌颗粒占总附菌颗粒的比数分别为40%、27%、15%及11%,多于4个附着细菌的附菌颗粒数仅占总附菌颗粒数的7%;总悬浮颗粒中的附菌颗粒所占比例为52%;附着细菌数与水体总悬浮颗粒数关系最为密切,与水温及总细菌数也具有显著相关性,但与水层POC及DOC含量却未呈现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5.
对虾池混养滤食性动物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7年5~8月在山东海阳养虾场运用陆基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罗非鱼—对虾、海湾扇贝—对虾、缢蛏—对虾、罗非鱼—缢蛏—对虾4种混养系统中滤食性动物对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滤食性动物的滤食作用降低了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甲藻在浮游植物中的比例;混养罗非鱼和扇贝使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增加,而混养缢蛏却使它下降;罗非鱼优先滤食大型桡足类,使小型浮游动物增加,从而提高了浮游动物的总生物量,而扇贝则优先滤食浮游动物的小型种类;由于罗非鱼和缢蛏生态灶的互补性,罗非鱼—缢蛏—对虾混养能更全面、有效地利用浮游生物资源,促进生态平稳  相似文献   
66.
基于遥感影像纹理信息的湖泊围网养殖区提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中国东部许多湖泊被人为围网养殖开发,高密度的围网养殖区较容易导致湖泊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因此人们利用遥感数据开展了湖泊围网养殖区的调查研究.对于湖泊围网养殖区的提取大多采用多光谱分类或目视解译手工数字化,多光谱分类围网养殖区和自然水体易于混淆,而手工数字化对于大区域提取工作量比较大.论文提出了基于遥感影像纹理信息的湖泊围网养殖区提取方法,事实证明此方法易于实现且提取精度高.该文选用中巴资源卫星02星多光谱数据,以白马湖为试验区,首先采用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提取水体及少部分光谱特征与之相似的人工建筑物和裸土,再采用主成份分析对研究区影像进行数据压缩和几何信息增强,利用灰度共生矩阵对影像纹理信息进行分析,以均值为量化指标,确定其最佳阈值,最后以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湖泊围网养殖区.  相似文献   
67.
东太湖网围养蟹效应及养殖模式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俊  谷孝鸿  刘国锋 《湖泊科学》2009,21(4):523-529
通过2007年3月至12月对东太湖三个不同养殖密度和规模网围养蟹区养殖状况与环境的比较研究,分析不同养殖方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对湖泊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太湖人工投饵单养河蟹的养殖方式,会造成水体氮磷营养盐累积,对水体造成污染.选取的A、B、C三个养殖区每产出1kg河蟹造成湖区氮累积量分别为0.24kg、0.33kg和0.30kg;磷累积量为0.043kg、0.059kg和0.051kg.比较各养殖区环境状况、经济效益以及河蟹生长规格,认为东太湖实施河蟹优化养殖的适宜密度和单个网围面积为6000只/hm2和2.33hm2左右,但是目前东太湖养殖方式仍需要改进.针对东太湖养殖面积过大和布局不合理现状,认为东太湖网围养蟹面积应控制在3165.2hm2以下为宜.  相似文献   
68.
基于梯度变换的浅水湖泊围网区遥感提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取并掌握浅水湖泊围网养殖区域的时空分布信息对合理规划围网养殖进而提升湖泊水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江下游典型的围网养殖浅水湖泊——阳澄湖作为研究区,利用资源三号(ZY-3)高分遥感影像,针对围网区与非围网区的光谱空间变化特征,采用梯度变换方法,尝试提出一种浅水湖泊围网区的遥感提取算法;并以人工解译结果作为参考,对提取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该算法对浅水湖泊围网养殖区的提取精度为90.66%,可进一步用于开展长时序的浅水湖泊围网区动态变化研究,进而为湖泊环境的政府部门制定湖泊水质提升和围网区合理规划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9.
三十年来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弄清长江中下游通江/历史通江湖泊富营养化现状、成因及修复策略,对该区域27个大型湖泊和水库开展了4个季度的水质调查,并结合部分湖泊1988-1992年及2008年两个时段富营养化调查成果,分析近30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型湖泊富营养化关键指标变化的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目前该区域绝大多数湖泊处于富营养水平,较1980s有明显加重,浮游植物叶绿素a及总磷是最主要的营养状态指数贡献因子;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与湖泊的江湖连通状况、换水周期等流动性状况、渔业养殖及管理、流域纳污、治理强度等人类活动方式和强度密切相关;与历史调查结果相比,氮、磷的增幅相对较小,而有机质污染程度明显加重、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大幅增高,表明营养盐之外的其他因素,如水文节律的变化、江湖阻隔、不合理的渔业养殖活动等,对该区域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加剧、浮游植物生产力增高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治理途径和策略上来看,增加湖泊的流通性、恢复部分湖泊的自然水文波动节律、优化湖泊渔业管理、提升湖泊流域营养盐的有效截留能力、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是控制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提升区域湖泊生态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0.
建筑节能是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建筑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笔者提出了建筑节能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有针对性的分析。这些问题包括节能意识、节能标准、公共建筑和住宅的节能,以及在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围护结构与建筑材料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