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32篇
海洋学   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浙江建德铜矿(原名岭后铜矿)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探明的中型铜矿,位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即钦杭结合带)北东段。文中系统研究了建德铜矿主成矿期块状矿石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主要发育三类包裹体:包括富液相包裹体(I型),富气相包裹体(II型),以及含子晶包裹体(III型);显微测温结果显示:I类富液相包裹体加热后均一到液相,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280~340℃,流体包裹体盐度0.63~8.00 wt.%Na Cl eqv,II类富气相包裹体加热均一到气相,均一温度296~334℃,盐度1.22~2.00 wt.%Na Cl eqv的低盐度范围,III类含子晶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与II类包裹体基本相同,介于290~326℃,盐度则较高,介于31.87~38.16 wt.%Na Cl eqv。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揭示,流体挥发分主要为水蒸气,同时部分包裹体气相组分中含有CO2、CH4、N2。II类与III类流体包裹体在视域内共存,且两者均一温度相似,盐度相差很大,表明强烈的流体沸腾作用发生。流体强烈沸腾作用是造成建德铜矿成矿物质沉淀富集的原因。成矿流体研究结合地质特征表明,建德铜矿是燕山期的矽卡岩型矿床而不是海西期的喷流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62.
本文利用低温原位拉曼技术,对CaCl2-H2O体系和MgCl2-H2O体系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盐浓度不同的溶液而言,可采用不同的冷冻方式有效采集低温拉曼光谱;通过系统采集不同温度下的拉曼光谱,可以直接准确地测定包裹体中流体的成分和低温相变过程。人工合成包裹体原位低温拉曼光谱的研究,为将该技术应用于天然包裹体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可以预见,该技术必将在流体包裹体研究领域发挥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3.
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是我国原生金红石矿床的最重要类型。本文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0~2000m范围内揭露的榴辉岩为对象,通过对榴辉岩中TiO2与其它元素协变关系的全面分析,同时结合我国原生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TiO2的平均品位,将榴辉岩区分为高钛榴辉岩(TiO2〉2%)和低钛榴辉岩(TiO2〈2%),并据此系统对比了二类榴辉岩地球化学组成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钛榴辉岩相对贫硅、贫钾、富铁,Al2O3/TiO2比值和全碱(K2O+Na2O)含量总体偏低,Cs、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Zr、Hf等高场强元素不同程度亏损,而放射性元素Th、U则相对富集,并总体具有较低的轻重稀土比值。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原岩因素制约,原岩的源区组成、产出环境、起源深度、部分熔融程度和随后的结晶分异过程对Ti的初始富集均具重要影响,富钛基性原岩是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形成的物质基础,高压区域变质作用是这类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4.
南黄海盆地含烃热液流体活动:流体包裹体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黄海盆地勿南沙隆起古生界地层的地热和地球化学异常一直受到众多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的关注。本文联用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对南黄海盆地勿南沙隆起的常州(CZ)-2-1井二叠系栖霞组灰岩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研究。根据岩石学特征、室温下包裹体相态特征和成分差别,这些包裹体可以分成三大类六小类。流体包裹体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包裹体中含有甲烷和有机物,证明了该区曾经有含烃类流体活动。显微测温分析表明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214℃~305℃之间,远高于该区正常沉积的盆地古地温,暗示包裹体捕获了热液流体。根据岩石学观察和测温分析结果,样品中主要存在三期流体包裹体,其均一温度和流体的甲烷浓度分别为:214℃,0.1347mol/L;265℃,0.1722mol/L;305℃,0.3370mol/L。包裹体甲烷浓度随均一温度升高呈增大的趋势。本次研究证实南黄海盆地勿南沙隆起区曾存在含烃热液流体活动,这些实验结果可以为合理解释热异常和地球化学异常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65.
辽东地区古元古代大石桥组中分布有富镁质碳酸盐岩建造,并产有大型或超大型菱镁矿、滑石矿床。笔者等近期在该地区野外工作中发现了沉积型石膏岩,并对其和菱镁矿滑石围岩进行了相应的稳定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研究。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为δ^13C一般-1.8‰~ 1.2‰、δ^18Ol0‰~20‰,δ^14SVCDT23.9‰~26.5‰;结合菱镁矿和白云岩流体包裹体形态和成分特征,笔者等认为早期镁质非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古元古代的海相蒸发岩系有关,古海水演化而来的变质成矿流体对后期滑石矿床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6.
碳酸岩岩浆作用过程的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酸岩是一种富含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等>50%以上)的火成岩。通常以侵入的方式,与超基性岩和碱性岩共生,位于环状侵人体的中心部位;或以喷出的方式,与碱性岩等构成环状杂岩体。碳酸岩在喷出或侵入过程中,与上部地壳围岩发生以富含碱质(钠或钾)为主的蚀变作用,形成特征性的蚀变岩石——霓长岩。通过对碳酸岩中的包裹体研究,可以获得包括成岩成矿时的温度、压力、密度、流体组分、流体演化等大量信息。碳酸岩矿物中包裹体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并为了解碳酸岩岩浆演化性质和特征提供了许多重要的信息:(1)碳酸岩可以形成于流体和熔体两种介质条件下;(2)碳酸岩矿物中包裹体富含CO2;(3)在碳酸岩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中伴随有岩浆的不混溶作用发生;(4)碳酸岩岩浆具有的较低的粘度和密度。为了保证对从碳酸岩中获得的包裹体资料的合理解释,在研究过程中必须结合碳酸岩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典型岩石组合、典型蚀变岩石(霓长岩)、赋存的矿产特征等方面的资料。虽然目前在包裹体研究方面尚有许多不足,但作为自然界唯一能够保存有原始成岩成矿流体的地质样品,包裹体的研究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大别山花岗岩流体包裹体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地质流体是在应力作用下迁移演化的,把它们割裂开来研究是不可取的。流体包裹体面就是把地质流体与应力联系起来的好途径。通过对花岗岩流体包裹体面的研究,可以揭示花岗岩在侵位冷却过程中经受的区域应力场变化及受应力控制的流体运移和演化特征。统计了位于大别山碰撞造山带中的主薄原、天柱山和司空山三个花岗岩岩体的流体包裹体面产状,并对其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数据显示,主薄原和天柱山岩体的流体包裹体面特征相似,有NE和NWW两个优势方向,其中NWW向早于NE向,从NWW向到NE向均一温度、盐度降低,CO2含量下降;司空山岩体的流体包裹体面与主薄原和天柱山岩体的明显不同,有SN和EW两个优势方向,EW向早于SN向。从早到晚流体的演化趋势为高温、高盐度、含CO2和CH4的流体演化为较低温度、低盐度、基本不含挥发组分的流体。司空山岩体与主薄原和天柱山岩体侵位于不同的区域应力场下,流体的组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流体总的演化趋势一致:从高温、高盐度、富挥发分的流体向低温、低盐度、贫挥发分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68.
鲁西南归来庄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和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昆  倪培  林景仟 《地质科学》2001,36(1):1-13
归来庄金矿是近年来在鲁西南新发现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成因上与附近铜石偏碱性杂岩体有关。本文通过对侵入杂岩和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研究,结合前人地质勘探和科研成果,认为形成归来庄金矿的成矿流体是岩浆水与大量来自围岩的大气降水混合而成,早期为富含卤素和CO2的低-中等盐度热液,演化至晚期为低挥发分、不同盐度的低温热水溶液。金矿沉淀时的流体压力不高于40~60MPa,温度为180~250℃。温度下降和伴随隐爆作用发生的减压和流体不混溶是促使金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9.
辽宁红透山太古宙块状硫化物型铜-锌矿床经历过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矿石结构研究表明,矿床中的磁黄铁矿主要是海底喷流沉积后受到变质退火和重结晶的产物。在进变质过程中形成的磁黄铁矿的变形结构绝大部分已被峰期变质作用所清除,目前所见到的变形结构和矿石糜棱岩主要是退变质阶段的产物。流体的存在促进了磁黄铁矿的变形和退火。退变质流体以较高的氧逸度为特征。  相似文献   
70.
我国辽东地区早元古代大石桥组镁质碳酸盐-泥质岩建造中赋存有多个超大型菱镁矿矿床。在这些矿床中,菱铁矿矿体均只限定在大石桥组三段岩层中。该层岩石主要由白云质大理岩、菱镁质大理岩、菱镁矿和少量泥质板岩薄层组成。赋矿层位之下地层为大石桥组二段的云母片岩;其下为大石桥组一段的白云质大理岩与云母片岩夹层。在大石桥组一段中未见菱铁矿体产出。研究表明,菱铁矿的δ18O值为5.2‰~13.8‰,低于围岩大理岩的δ18O值(11.2‰~22.8‰)。但两音的δ13C值大多接近零值,其中菱镁矿δ13C值变化为-1.4‰~1.2‰,大理岩δ13C值变化为-4.5‰~4 4‰。在菱镁矿层位中发现有石膏成层和脉状产出,其δ34S值为23.9‰~26.5‰,显示海相蒸发沉积特征。菱镁矿的稀土元素分析表明存在三种不同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类型Ⅰ显示中稀土富集特征,类型Ⅲ显示重稀土富集和正铕异常特征,它们可能反映了不同时期成矿热液的特征。而类型Ⅱ显示与围岩大理岩相同的平坦型,反映继承了原岩沉积碳酸盐岩的特征。本文认为,辽东地区的镁质碳酸盐岩(镁方解石和白云石)可能是从蒸发的泻湖盆地中沉积的,而菱镁矿石则主要是沉积后富镁卤水下渗交代原岩碳酸盐岩形成的。由于大石桥组二段云母片岩渗透率低隔水性强,因此菱铁矿的矿化交代作用只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