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8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51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Dome A冰川学研究进展及深冰芯计划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位于东南极冰盖分冰岭中心的冰穹-Dome A已成为深入理解南极冰盖演化、稳定性和找寻地球气候久远记录的研究热点。通过整理总结在Dome A获得的冰川学研究进展,结合国际冰芯科学研究计划(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s in Ice Core Sciences,简称IPICS)有关寻找最古老冰芯的相关资料,对Dome A的气象要素、地貌、冰厚、冰下地形、冰体流速、冰盖内部结构等环境特征进行归纳分析,讨论Dome A冰川学的最新发展及其对深冰芯钻探计划的影响,并分析概述Dome A深冰芯钻探需考虑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62.
40~30 ka BP在过去被认为是末次冰期的间冰阶,温度稍高,但仍在冰期内.20世纪90年代西昆仑山古里雅冰芯记录研究首次指出,当时气温可能高出现代4℃,即为以前所不知的间冰期.追踪同期湖泊沉积,孢粉与古生物,黄土与沙漠地区古土壤,石灰岩洞穴中石笋,古河道,滨海地区海相沉积等多种记录,集成研究表明,当时青藏高原与西北干旱区有许多淡水大湖,降水量远比现代丰沛,导致外流水系扩大,如青海境内的黄河上游水系形成.暖湿的气候条下,森林分布区向北向西大范围扩展,华南热带喜湿热的陆均松(Dacrydium sp.)北界移至22°~24°N,表明当时热带气温高于现代2℃左右,降水量也有较大增加.长江下游石笋资料和北方半干旱、半湿润区的植物、古土壤、河道沉积资料均表示降水增加,森林覆盖度大.由于冰川和极地冰盖萎缩,海平面上升,给合若干地区地面沉降,海河下游、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均出现相当规模的海侵.上述涉及全中国的特殊暖湿环境的形成与地球轨道运行岁差周期变化导致中低纬度日射增强,致使温度升高,季风区与西风带降水量都有显著增加关系密切,而植被改善又对温度和湿度有正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63.
对普若岗日冰芯上部7.5 m样品中不溶微粒的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溶微粒中Na、K、Mg、Fe、Zn和Al等元素近30年来的含量及相对含量变化特征.通过普若岗日冰芯中不溶微粒的元素含量、元素组分对相对含量等多参数的变化特征与青藏高原腹地降水量及温度记录的对比分析发现,冰芯不溶微粒中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的变化与源区气候环境的演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可以认为,冰芯中不溶微粒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能够作为指示区域气候环境演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64.
对于南极冰芯记录资料,全球变暖怀疑论者喜爱的一个简单解释是:在全球走出上一个冰期的变暖进程中,二氧化碳只起到了微弱的甚至无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有关上个冰期结束时首个连续的、近乎全球的气温记录显示,二氧化碳的确对全球变暖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关南极冰芯的问题在于:冰芯记录的气温上升早于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这是气候变暖怀疑论者质疑温室气体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然而,气候科学家们知道,没有任何一个地区能够代表全球的气候趋势。因此,  相似文献   
65.
碳质气溶胶在藏东南冰芯中的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帕隆藏布源头海洋性冰川区,对冰川编目的4号冰川(PLZ-4)实施冰芯钻取,获得总长度为29 m的冰芯。对冰芯中元素碳(EC)、不溶性有机碳(WIOC)和可溶性离子(Cl-,NO3-,SO42-,Na+,K+,Mg2+,Ca2+)的含量进行实验分析,结果显示:1998-2005年上述组分在该冰芯中的含量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冰芯中EC含量及EC/WIOC比值表现出非季风季节高、季风季节低的显著特征,揭示了该地区冰川中记录的碳质气溶胶浓度与南亚棕色云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指出,在季风前的4-5月,沉降于雪冰中平均含量>10 ng/g的EC所引起的雪冰表面反照率降低以及冰川消融等气候环境效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6.
《海洋世界》2008,(1):4-4
巴西、智利和美国科学家正在南极大陆钻取一个深133米的冰芯,以研究近250年来的全球气候变化。据报道,他们选取海拔2000米的南极底特律高原作为钻探地点,钻探工作于2007年12月启动,目前已获得一些样品。  相似文献   
67.
冰芯记录中过去250ka气候普遍不稳定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芯记录中过去250ka气候普遍不稳定的证据W.Dansgaard等1990-1992年间欧洲格陵兰冰芯计划(GRIP)在格陵兰冰盖正顶上(72.52°N,3764°W,海拔3238m,年平均气温-32℃)取得了几近基岩的冰芯。总长为3028.8m的...  相似文献   
68.
天山冰芯细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钻取的5.18 m长的浅冰芯为研究对象,对冰芯不同层面的微生物总数、可培养细菌数量和种类进行分析.发现天山1号冰芯微生物总数为103~105细胞·mL-1,可培养细菌数为0~300 cfu·mL-1,冰层中的微生物数量明显多于粒雪层,可能是淋溶作用使细菌移动并保存在冰层中;分离到的细菌分属于14个属,大部分与来自海洋和其它陆地冰川的细菌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不同的气泡冰层的细菌在数量和种类组成上都有较大的差异.其中Frigoribacterium、 Flavobacterium、 Arthrobacter为天山1号冰芯中的主要优势菌,Brevundimona、 Pseudomonas和Pedobacter为次要优势菌,并且Frigoribacterium和Flavobacterium在冰芯不同深度均有分布,其数量与冰层中可培养细菌数量变化相一致;Cohnella和unclassified_Paenibacillaceae所代表的属的细菌未在其它低温环境下发现,可能为天山冰川的地方种类.  相似文献   
69.
我国于2012年1月在南极Dome A区域正式开展实施了南极昆仑站深冰芯科学钻探工程,截至2021年,钻孔深度已达803.54 m。该工程是我国第一个深冰芯钻探工程,也是国际上第一个在Dome A地区开展的深冰芯钻探项目。本文介绍了昆仑站深冰芯科学钻探工程实施的整体情况,对过去近10年的钻探活动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后续的深冰芯钻探工作提供理论和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70.
玉龙雪山浅冰芯pH值对冰川作用区降水量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龙雪山10.10 m浅冰芯的pH和电导率(EC)变化分析以及与Ca2 、 Mg2 、 K 和Na 浓度的对比表明, 玉龙雪山主要受局地碱性陆源物质的控制.与丽江气象台站的降雨量资料比较发现, 在海洋性冰川区浅冰芯pH和电导率的变化与降雨量和周围地表可溶性离子的输入量关系密切, 并与降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合玉龙雪山主要由局地来源补给的特征, 引入TSP(总悬浮颗粒物)作为局地可溶盐补给能力的代用指标分析玉龙浅冰芯pH值对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响应.在相对湿润年, pH值较低, 若TSP值较高, 则pH值相对较高, TSP值较低, 则pH值较低.在相对干旱年, pH值较高, 若TSP值较高, pH值较高, 若TSP值较低, 则pH值相对较低;在海洋性冰川区, 浅冰芯pH和电导率的变化, 并结合TSP能够有效的反映出冰川作用区干湿的年际变化, 是大气环境状况的敏感指示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