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140篇
海洋学   35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2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7 毫秒
641.
氟苯尼考对菲律宾蛤仔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氟苯尼考对菲律宾蛤仔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7 d后,在氟苯尼考的作用下,菲律宾蛤仔内脏团和肌肉组织的SOD,CAT,POD和GR的活性都发生了变化.低质量比氟苯尼考对SOD,CAT和POD酶活性具有诱导作用,而在高质量比条件下则表现为抑制作用.不同质量比的氟苯尼考对菲律宾蛤仔内脏团和肌肉组织中的GR活性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氟苯尼考质量比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642.
彩虹明樱蛤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扩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自浙江温岭的彩虹明樱(Moerella iridescens)养殖群体的DNA提取和RAPD扩增条件进行了研究.从38种随机引物中筛选到重复性好的6种引物分别对11个个体的DNA进行扩增,共产生247个DNA条带(300~1 600 bp),总共检测到43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2个,多态位点比例为74.42%.11个个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53~0.884之间,平均为0.691,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309.表明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种质资源处于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64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微小亚历山大藻中的膝沟藻毒素(Gonyautoxin,GTX1,4和GTX2,3)以及蒙古裸腹潘和菲律宾蛤仔摄食该藻后对膝沟藻毒素的累积状况.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可快速(4h内)检测出这三种海洋生物中的膝沟藻毒素,且培养的微小亚历山大藻每个细胞的膝沟藻毒素含量为9.46fmol.蒙古裸腹潘摄食微小亚历山大藻2h、18h、24h后,其体内GTX1,4的含量分别为4.8908、12.6241、31.4968mg/g,GTX2,3的含量分别为1.656、3.8533、10.9026 mg/g,且对GTXl.4积累量比GTX2,3高,在24h内GTX1,4含量是GTX2,3的2.89倍.菲律宾蛤仔摄食微小亚历山大藻2h、24h和48h后,肌肉中GTXI.4含量分别为3.1271、3.6709和4.6906 μg/g,GTX2,3含量分别为7.1874、8.1675和9.1476 μg/g;内脏团中GTX1,4含量分别为4.7088、4.2178和5.5064 μg/g,GTX2,3含量分别为7.6774、9.1476和13.066 μg/g,表明GTX1,4和GTX2,3在肌肉中含量逐步增加,且GTX2,3累积量比GTX1,4高,在48h内肌肉GTX2,3含量是GTX1,4的1.95倍,内脏团GTX2,3含量是GTX1,4的2.37倍.在停食净水培养96h后,内脏团和肌肉对GTX1,4消解率已达100%,而肌肉和内脏团对GTX2,3消解率分别为16.1%和45%.本文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能快速测定赤潮藻、浮游动物和贝类中的膝沟藻毒素含量,但不同生物对膝沟藻毒素有不同的累积方式.  相似文献   
644.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潜力区HS-373PC岩心表层沉积物中古菌多样性,从沉积物中提取总DNA并扩增古菌16SrRNA基因序列,对克隆文库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古菌序列均属于泉古菌(Crenarchaeota)和广古菌(Euryarchaeota)。其中泉古菌以C3为主要类群,另有少量序列属于Marine Benthic Group(MBG)-B,MBG-C,Marine Crenarchaeotic Group I(MGI),Marine Hydrothermal VentGroup(MHVG)和Novel Group of Crenarchaea(NGC);广古菌以MBG-D为主,其它序列分别属于UnclassifiedEuryarchaeotic Clusters-1/2(UEC-1/2)。  相似文献   
645.
南海海神信仰文化研究——以南海神和妈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神信仰是海洋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文章从起源、封号、发展现状3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南海神和妈祖两种海神信仰的差异,不同的发展轨迹使得两者的影响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不同,而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海神文化是亟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46.
利用在胶州湾采集的47组同站位多介质样品,进行了痕量金属Pb、Zn及其它环境因子的化学成分测试,讨论了胶州湾水-沉积物-生物系统中Pb、Zn的生物地球化学总体特征及其在各介质平面上的分布,揭示了胶州湾水-沉积物-生物系统对陆源物质输入的响应.垂向上表层沉积物是Pb、Zn组分的富集带,该系统中的生物相对于其所处水环境具有显著的富集作用,生物体中Pb、Zn生物浓缩系数分别为36、935;横向上,Pb、Zn在底层水和沉积物介质中的分布主要受控于河口,即高值区分布于胶州湾的各个主要河口区,特别是在沉积物中金属组分浓度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分布于胶州湾的东部.而孔隙水中Pb、Zn的高值主要分布于水交替较弱的海域,如红岛前缘.但生物体中的痕量金属组分化学场空间分布规律与上述各介质的化学场均不吻合,亦即是生物体中痕量金属组分的浓度与其所处环境中的同名金属组分浓度无关.作者认为,生物对痕量金属组分的富集并不简单地取决于它所处环境介质中同名金属组分的总量,而存在形态上的选择性.通过回归分析揭示了孔隙水对生物体中Pb、Zn的富集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647.
于2008年6月,以大连野生型蛤仔为材料,采用巢式设计即1个雄性亲本与3个雌性亲本交配的方式建立了菲律宾蛤仔15个半同胞家系(A,B,…,O)和45个全同胞家系(A1,A2,A3,…,O1,O2,O3)。对各家系的壳长、壳宽、壳高、鲜重等各项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3、4、5月龄,菲律宾蛤仔45个全同胞家系的表型性状具有显著差异,且各月龄的差异趋势基本一致。5月龄时,从其生长性状上看,家系F2、G2、G3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壳长分别提高28.43%、24.72%、30.53%,壳宽分别提高21.14%、22.3%、25.58%,壳高分别提高30.88%、26.96%、25.25%,鲜重分别提高50.00%、68.42%、44.12%。从其存活上看,家系E3的四个表型性状在全同胞家系中最小,但存活数量最多为2269粒,表现出很强的抗逆性;具有生长优势的家系F2存活个数最少仅为43粒,抗逆性相对最差。从其产量上看,家系N3、I1、E3、C1、N1、G2产量较高,分别比平均产量提高了77.8%、75.61%、75%、69.45%、53.96%、50.19%。综合以上各项指标家系G2、G3、N3、E3、I1、C1、N1可作为优良的家系育种材料,在下一步育种工作中可以利用家系选择及家系杂交的方法对7个家系进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648.
两种蛤仔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形态参数及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大连(DL)、青岛(QD)、厦门(XM)、珠海(ZH)4个菲律宾蛤仔群体和湛江(RV)1个杂色蛤仔群体的形态变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建立了群体形态聚类图和形态判别函数,结果较客观地显示了4个菲律宾蛤仔群体之间以及与杂色蛤仔群体之间的差异。利用4对引物组合对菲律宾蛤仔青岛群体与杂色蛤仔湛江群体共48个个体进行了AFLP分析,共得到216个位点,其中特有位点29个,可作为2个物种鉴别的分子标记。两种蛤仔都显示了较高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菲律宾蛤仔群体内遗传相似度为0.6051,杂色蛤仔为0.6882,群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度只有0.2968。群体内香农多样性指数菲律宾蛤仔为0.2526,略高于杂色蛤仔的0.2154。对所有个体聚类分析,同种个体可以很好地聚在一起,没有出现种间的交叉,表明两种蛤仔具有明显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649.
二苯甲酮-3 (BP-3)、4-甲基苄亚基樟脑(4-MBC)和4-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EHMC)是三种常用的有机紫外吸收剂, 在水环境中被频繁检出, 对水生生态系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为探究三种有机紫外吸收剂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鳃组织抗氧化响应和相关细胞凋亡基因的影响, 将蛤仔分别暴露于环境相关浓度的三种紫外吸收剂溶液中, 检测鳃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转录水平, 并通过第二代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法(IBRv2)对三种紫外吸收剂的生物毒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三种紫外吸收剂短期暴露会诱导抗氧化响应提高抗氧化能力, 而长期高浓度暴露会导致抗氧化能力的降低。BP-3、4-MBC和EHMC可能通过启动线粒体途径和fas介导的死亡受体途径诱导菲律宾蛤仔鳃组织产生细胞凋亡。通过IBRv2分析发现, 在环境常见浓度1 μg/L的暴露水平下, 短期(1 d, 7 d)暴露时, BP-3对菲律宾蛤仔鳃组织表现出的综合毒性效应最强, 而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28 d), 三种紫外吸收剂表现出的综合毒性效应相近。研究结果为水环境中有机紫外吸收剂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50.
选用高毒性微小亚历山大藻台湾株和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毒藻投喂量对贝类累积和排出麻痹性贝毒(PSP)的影响.实验分为累积和排出2个部分,累积实验设计了4个投喂梯度(A组:2.0×107cell/d、B组:7.0×107cell/d、C组:1.1×108cell/d和D组:2.0×108cell/d),在排出毒素阶段,每实验组又分成投喂无毒饵料藻组和饥饿组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投喂梯度组间PSP毒素累积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毒藻投喂量的增加,PSP毒性增加,但毒素累积率下降,这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毒藻投喂量的大小对蛤仔的毒素累积有影响.A组、B组、C组的最高累积量依次为6.5,82.9,113.9μgSTXeq/100g,D组达到本实验的最高累积量154.1μgSTXeq/(100g),但累积率却随着投喂量的增加而递减,分别为1.79%,0.92%,0.42%和0.39%.停止投喂毒藻后蛤仔体内的PSP毒性迅速下降,在排出阶段,对投喂饵料组和饥饿组的比较结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得出P<0.05,结果差异显著,饥饿组的毒性均高于投喂饵料藻组,说明投喂无毒饵料有助于菲律宾蛤仔体内的毒素排出.其中D饵料组和饥饿组间排出速率差异最明显,饵料组的排出速率为13.2 μgSTXeq/(100g·d),饥饿组的仅为8.3μgSTXeq/(100g·d),因此将菲律宾蛤仔归属于快速排毒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