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132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13年3月11日新疆阿图什发生慨5.2地震,震中烈度Ⅵ度,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个别民宅倒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97万元。结合此次地震考察评估工作,分析此次地震造成经济损失的震害原因。从房屋破坏、房屋建筑场地条件和抗震安居工程三点,描述了此次地震的震害特征,与新疆伽师、莎车等具有相同地质条件的地区进行震后对比,并结合2009年4月22日发生的新疆阿图什Ms5.0地震,提出了对此次地震的认识与建议。  相似文献   
72.
新疆及哈萨克斯坦地下流体氦气震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新疆10泉、04泉及哈萨克斯坦卡帕尔—阿拉善4井、下卡姆卡井氦气(He)含量变化的源兆、场兆、远兆的映震特征,地震前兆异常表现为:上升(或下降)幅度、速率变化超出正常范围,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测值遵循背景值—趋势性上升(或突升)—恢复至背景值;趋势性下降(或突降)—恢复至背景值的变化过程.各监测点氦气异常形态、异常持续时间、异常幅度同源兆、场兆、大震远兆没有明显的关系;由于各观测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环境不同,不同监测点氦气映震能力有较大差异,其中新10号泉和卡帕尔—阿拉善4井氦气的映震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73.
塔中古溶洞见证晚奥陶世抬升幅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中隆起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灰岩与桑塔木组砂—粉砂岩之间为不整合接触,昭示着这两个组沉积期之间存在一次历时约百万年的区域性构造抬升事件。中古31井良里塔格组三段的4 125.6~4 133.9 m井段为垮塌型溶洞沉积,洞顶距良里塔格组二段顶部190.6 m,溶洞中角砾状充填物主要来自良里塔格组洞壁本身的礁相灰岩,且见数厘米厚的暗河流水沉积纹层,未发现源于其它时代的颗粒混杂其间。这一事实指证了溶洞的形成和充填时代均为良里塔格组沉积之后、桑塔木组覆盖之前的晚奥陶世凯迪中期。具溶蚀力的淡水潜流带的深度一般不低于周围的海平面,由此可推断出该井区这次抬升出海平面之上的高度,即使忽略良里塔格组顶部可能经地表剥蚀的良里塔格组一段,抬升出水面部分至少也应该有190 m,藉生态地层学恢复洞壁礁灰岩沉积时的海水深度约为30 m±,因此总抬升幅度至少能达到220 m。  相似文献   
74.
大理岩卸载力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洞室,矿山边坡等一些工程的岩体应力变化状况,研究三轴卸载试验的应力路径,并提出以储备强度的概念进行资料整理,从而得出了轴、侧应力同时卸载下的岩石变形特性的特殊性.结果表明,用符合于岩体工程应力变化的加载路径来求取岩体的力学特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5.
土高压三轴仪及数据自动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适于研究深层基础持力层力学特性的大型试验设备——土高压三轴仪。并结合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实例,介绍了系统的自动化全过程(包括数据实时采集、自动处理、结果输出和图表绘制),以及系统的软、硬件等。  相似文献   
76.
钻孔灌注混凝土摩擦桩的荷载传递和测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软弱地基和城市高层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处理中,钻孔灌注摩擦桩的应用有日益增多的趋势。本文结合其施工特征在理论上分析了灌注摩擦桩的承载机制和荷载传递性能,并以现场工程实例加以说明。同时,本文指出用实测法确定荷载传递规律时还存在着弹性模量、桩径变化等取值问题,须有待进一步研究。尽管如此,笔者认为用现场实测法确定荷载传递规律还是要比其它方法更接近于实际  相似文献   
77.
2013年以来,阿勒泰驼峰山地震台水管倾斜、洞体应变观测值同步趋势性变化,经核实,将其作为学科的A类趋势性异常进行跟踪。在该趋势性异常的背景下,伸缩仪于2018年10月20日起,水管倾斜仪11月24日起,NS分量出现不明原因的转向异常现象。针对该异常变化,于2019年1月1日开展异常核实,认为:①水管倾斜仪工作稳定,观测数据真实可靠;②2018年10月以来水管倾斜仪、伸缩仪观测数据的快速变化与气象要素基本无关,可能与驼峰山台正南方1.1 km处阿勒泰地区检察院对面酒店地下停车场土石方挖倔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78.
资源三号卫星影像无控制区域网平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钰珊  张力  许彪  张勇 《遥感学报》2019,23(2):205-214
国产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影像的无地面控制精准定位是实现境外大范围区域或大规模遥感应用和中小比例尺测图的前提。针对资源三号卫星(ZY-3)影像的几何特点,以航空摄影测量中约束问题最优化方法"交替趋近法"和基于RFM的最小二乘平差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易于并行化、高效的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影像无控制联合区域网平差方法GISIBA(GCP-Independent Satellite Imagery Block Adjustment),通过构建"平均值"虚拟控制点来解决无控制区域网平差中的"秩亏"问题,便于分析无控制区域网平差结果与影像数据的覆盖次数及时相之间的关系。首先,交替趋近法被用来实现并行处理平台基础上的待平差未知数初值的解算、中等尺度以上粗差的自动检测与剔除,并根据计算结果赋予所有未知数一定的先验权值;然后,通过最小二乘法实现大型法方程矩阵的解算,获得满足高精度影像产品生产制作需求的高精度定向参数;最后,利用多组典型区域的ZY-3影像数据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度和实际性能。结果表明,无控制区域网平差达到了优于6.0 m/5.0 m的平面/高程精度,所提方法为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工程、国产光学卫星影像高精度影像产品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9.
周力强  王玉山  王迪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3):624-628,664
随着基础隔震技术的发展,我国在高烈度地区广泛开展基础隔震技术的工程应用必将成为一种趋势,但由于建筑功能和建筑造型的丰富多彩,结构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也趋于分布不均匀,以三层的钢框架结构为分析模型,利用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对上部结构质量中心和隔震层质量中心、刚度中心分布不均匀的三种方案进行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上部结构质量中心与隔震层质量中心存在偏心距对结构的扭转效应以及地震响应有较大的影响,减小上部结构的偏心距对调整结构的水平地震响应的影响成效最为显著;对于隔震层而言,隔震层的刚度中心偏心距较质量中心偏心距对上部结构的影响更大,有效控制隔震层刚度中心的偏心距在隔震设计中会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80.
Using GNSS data from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CMONOC),and PODAP software which was developed by the Satellite Navigation Institute of Wuhan University,the authors calculated data from 31 GNSS stations from July 1,2011 to December 31,2014,sampling at 30 seconds,and studied regional crustal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in southwestern Xinjiang,the NS movement rate was influenced by Indian plate pushing. Under the blocking effect of the Tarim Basin,the EW movement rate was slightly smaller. In the north Tianshan area,the vertical dimension movement rate was quite different,which shows as a high gradient zone in the combination area between the basin and the mountain. With regards to regional overall characteristics,the authors considered that the intersection region from south Tianshan and Kunlun Mountains was prone to strong earthquakes, especially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even more than M ≥ 7. 0 earthquakes. Middle of North Tianshan was 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vertical movement rate around Bayanbulak,and was also the high gradient zone of vertical movement. The area is also prone to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