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35篇
  免费   8119篇
  国内免费   2510篇
测绘学   2514篇
大气科学   539篇
地球物理   29036篇
地质学   13450篇
海洋学   1573篇
天文学   84篇
综合类   2423篇
自然地理   845篇
  2024年   159篇
  2023年   708篇
  2022年   1018篇
  2021年   1318篇
  2020年   989篇
  2019年   1149篇
  2018年   730篇
  2017年   739篇
  2016年   632篇
  2015年   1065篇
  2014年   2072篇
  2013年   1704篇
  2012年   2224篇
  2011年   2041篇
  2010年   1947篇
  2009年   2253篇
  2008年   2217篇
  2007年   1719篇
  2006年   1826篇
  2005年   1671篇
  2004年   1560篇
  2003年   1581篇
  2002年   1657篇
  2001年   1604篇
  2000年   1393篇
  1999年   1311篇
  1998年   1392篇
  1997年   1378篇
  1996年   1419篇
  1995年   1491篇
  1994年   1326篇
  1993年   1399篇
  1992年   1274篇
  1991年   1108篇
  1990年   982篇
  1989年   710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50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44篇
  1979年   42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18篇
  1974年   20篇
  1954年   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72.
技能竞赛的蓬勃发展为加强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全国和北京市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工程测量赛项设置、技术要求、竞赛特点的归纳分析,从参赛队员的选拔、竞赛训练方案、技战术、比赛注意事项等方面对竞赛工作进行探讨,为今后的备赛以及参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3.
中国尊大厦位于北京商务中心核心区Z15地块,建筑总高528m,为已建成的华北第一高楼,中国尊是全球第一座在地震8度设防区超过500m的外形中部略有收分的双曲线建筑造型,同时是全球地下室最深、层数最多的超高层建筑,结合工程特点难点,项目组设计了激光电子全站仪照相接收装置等专用的工具,研发了超高层标高高精度自动传递专利技术,为建筑物提供了精确的测量基准,通过信息化的监测手段对基坑以及周围环境进行信息化监测和预控,确保工程安全、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74.
针对当前土壤污染修复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需要现场指导和监督、实时在线监管功能缺乏、在线交互性差等问题,该文研究了网络三维地理场景构建、修复区环境智能化实时监测和预警、土壤采样数据与网络三维地理场景融合的方法。研发了基于3D WebGIS的土壤修复工程智能监管系统,将各类感知数据与三维地理场景结合,实现了在网络三维地理场景中土壤修复环境在线感知和远程监控、土壤现状分析、健康风险评估和修复效果的可视化表达等功能。工程实践表明,此方法便于管理者在线监管工程的现场环境和修复现状,有效提高了土壤修复工程监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75.
针对D-InSAR地震形变监测中存在LOS(line of sight)视线向模糊的问题,该文构建了一种融合升降轨不同视线向干涉测量数据获取三维同震形变场的方法。以2017年九寨沟M_S7.0级地震为例,基于研究区的Sentine1_1A数据和SRTM(1″)DEM数据,采用二轨差分的D-InSAR技术,融合升降轨LOS向以及自定义视线向的干涉测量数据进行联合解算,获取了研究区三维同震形变场,解决了单一轨道雷达LOS提取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地表三维形变场的问题。实验表明,此次地震造成了震中附近一定范围地表的沉降和东南向的滑移,并通过震区形变剖面图和形变等值线图,分析了形变场的空间分布以及此次地震所造成地表断裂的位置,认为此次地震与塔藏断裂、虎牙断裂存在关联性,其运动形式为主动盘逆冲的走滑型地震。  相似文献   
76.
为提高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ic content,TEC)扰动探测参考背景值的预测精度,提出了多尺度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ARMA)残差修正模型。通过对比该方法、ARMA模型、四分位距法(inter quartile range,IQR)及滑动时窗法对TEC背景值的预测精度,结果显示修正模型预测的TEC背景值平均相对精度为89.78%,分别比ARMA模型、IQR及滑动时窗法高5.18%、1.41%和1.42%,且预测值的残差绝对值小于等于3.0 TECU的百分比为91.67%,明显优于其他3种方法,说明修正模型探测震前TEC异常是可行的。利用该方法探测2013-04-20芦山县Mw7.0级地震震前电离层TEC扰动情况,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震前第9天和第13天电离层明显的正异常和震前第1~4天明显的负异常极可能是孕育地震引起的,且正异常主要出现在08:00-10:00 UT,而负异常主要集中在0:00-14:00 UT。  相似文献   
77.
针对同震滑动分布反演中系数矩阵出现病态的问题,提出两步解法,并在两步解法反演过程中引入拉普拉斯二阶平滑矩阵进行平滑约束。该方法不仅改善了系数矩阵的病态问题,同时也很好地抑制了相邻断层面间出现大的梯度变化。在两步解法反演过程中,用L曲线法确定正则化参数。系统模拟实验表明,对于最大滑动量,该方法的反演结果较一步最小二乘法的反演结果精度提高了3.34%~19%;对于均方根误差,该方法的反演结果较一步最小二乘法减小了3.3%~13.3%。芦山地震反演结果表明,利用两步解法进行滑动分布反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8.
为获得更有效的微地震初至自动拾取方法,笔者分析了3种具有代表性的初至自动拾取方法(长短时均值比(STA/LTA)法、偏振分析法、AIC法)的原理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对3种方法在实际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比较,讨论每种方法的实用性及在实际数据处理应用中存在的优缺点。在综合3种微地震初至拾取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综合法。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综合法能有效地对振幅弱、信噪比低的微地震信号进行初至拾取,提高微地震初至拾取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9.
强震作用下,隧道地下结构损伤严重,其中洞口段更是抗震的薄弱环节,但其影响规律和特点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计算分析和研究。以强震区扯羊隧道为例,首先采用FLAC3D对双洞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进行分析,再用模型试验的方法进行洞口段模型试验,测量其地震响应应变规律,观测其震害发展情况,并与数值分析结果相互验证。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隧道仰拱横向位移较大;随着隧道埋深增加,内力逐步增加,其中墙角部位内力较大;洞口处隧道围岩在强震作用下会产生贯通性裂缝,影响隧道洞口稳定;地震作用下的明洞与暗洞交接处内力较大;地震作用下的双洞隧道之间存在较强的动力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