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33篇
综合类   28篇
  202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71.
对于我国经常性发生的南涝北旱灾害,我们长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干旱灾害频繁发生,是缺水吗?不是。明显是缺少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建设。中国南方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是没有办法  相似文献   
72.
中国近岸部分海域海水中金属络合配位体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黄河口、青岛近海、大亚湾和南海海域海水中的金属络合配位体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同时探讨了其分布规律与相关参量的关系.结果发现:南海海域海水中的金属络合配体的浓度稍高于其他3个海域,且都明显高于大洋水的浓度;在微表层存在富集现象;在垂直分布上表层最大,然后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在底层有较大值;各海域配位体的性质呈复杂性;铜的络合配位体浓度大于镉和铅;总的来说与世界其他海域的分布规律是一致的.同时发现铜络合配位体浓度与BOD(生化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DOC(溶解有机碳)及黏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3.
对南沙海区部分站位微表层和次表层的pH、碱度、密度和表面张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微表层的表面张力低于次表层的表面张力,并且表面张力与溶解有机碳(DOC)相关;微表层的pH低于次表层的pH,并探讨了其原因;微表层的碱度和密度一般高于次表层,同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4.
海洋微表层中物质富集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外对不同化学物质在不同海域海洋微表层的富集情况、富集程度的时空变化、微表层和次表水之间某些基本物化性质的对比情况已有了较广泛的研究,但对不同化学物质在微表层中富集的机理则缺乏全面深入的探讨。海洋微表层的富集物如果按物理存在形态来划分,可大致分为溶解态富集物、颗粒态富集物和不溶性液态有机物。这三种形态的富集物有各自不同的富集机制,自吸附对溶解态的表面活性物质起作用,而大气沉降和气泡浮选则可能主要对颗粒物起作用,不溶性有机物如石油污染等可以靠自身的低密度及对水的不溶性而得到富集。本文仅就自吸附、…  相似文献   
75.
海水中铜离子对氨基酸—粘土体系液—固界面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E(%)-pH曲线法实验研究了海水中三元表面络合物的形成和构型。通过海水中金属铜离子对氨基酸—粘土界面作用的E(%)-pH曲线影响的研究,发现曲线具有“单向上移”的规律,表明甘氨酸、天冬氨酸—铜离子—高岭土三元体系在实验条件下主要形成(Ⅰ)型三元表面络合物即≡S—O—M—L。该系列论文另一部分已研究氨基酸对金属离子—粘土体系的影响,证明可形成(Ⅱ)型三元表面络合物即≡S—O—L—M。据此可以推测(Ⅰ)型和(Ⅱ)型在某一条件下可以转变构型,其中间构型可能即是Leckie等提出的环形三元表面络合物。  相似文献   
76.
研究了大型底栖海藻对海水中元素的富集系数(CF) 和元素在海水中平均逗留时间(MORT) 、海水中的浓度(C) 、在深海粘土/ 海水中分配系数(K) 之间的关系,给出了lgCF~lg(MORT) 、lgCF~lgC及lgCF~lgK等的线性回归方程。指出元素在大型底栖藻中的富集主要地是一种服从吸着———配位作用规律的化学作用,并采用Ф( Z/r,X) 函数来估算富集系数。  相似文献   
77.
The study on the effect of NO on the growth of Chaetoceros curvisetu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As a recently recognized information molecule in campaign of the “Molecule of the Year” by Sci- ence magazine, nitric oxide (NO)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rom biologists and many other field scien- tists, for its very important physio…  相似文献   
78.
纳米粒子在大亚湾痕量金属迁移和转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切向超滤技术对大亚湾纳米粒子 (0 .4 5μm~ 10 3 Daltons)进行了有效分离 ,并计算其回收率。测定了大亚湾胶体态和溶解态 (<10 3 Daltons)痕量金属 (Cu、Pb和 Cd)的含量。平均来说 ,14% Cu、2 0 % Pb和 2 4 % Cd实际上与胶体物质密切相关 ,说明胶体物质在这些金属的迁移和转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在本论题的研究Ⅰ中,我们直接用实验验证了海水中铀、铬、镁和钙在水合氧化钛上离子交换的互不相干作用。但是,既然铬(Ⅲ)的K_1此铀(Ⅵ)要大10倍左右,铬(Ⅲ)的浓度又比天然海水条件下的大6000倍(也远比海水中铀(Ⅵ)的浓度要大),不发生离子竞争交换而表现为“互不相干作用”似乎是使人费解的,这就急需对离子交换的互不相干作用建立定量理论,对研究工作进一步作理论解释。此外,本文还报导若干新的实验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80.
本文研究了海水中钼(Ⅵ)与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水合氧化铁(赤铁矿、无定形氧化铁)和水合氧化锰(水锰矿、δ-MnO2)相互作用的交换百分率E(%)-pH曲线.钼在这三类固体粒子上的E(%)-pH曲线分别为新发现的N-型曲线,以及峰型和反S型曲线.其中N-型曲线在负离子交换吸附文献中尚未见报道,本文提出用“静电交换和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共同作用”的观点作理论解释.峰型和反S型E(%)-pH曲线可用固-液界面上负离子交换吸附作用解释.钼(Ⅵ)在这三类粒子上的交换能力顺序为:水合氧化锰>水合氧化铁>粘土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