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4篇
  免费   2107篇
  国内免费   1853篇
测绘学   703篇
大气科学   3210篇
地球物理   1395篇
地质学   2662篇
海洋学   2106篇
天文学   63篇
综合类   682篇
自然地理   2613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56篇
  2022年   397篇
  2021年   396篇
  2020年   410篇
  2019年   471篇
  2018年   304篇
  2017年   381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439篇
  2014年   681篇
  2013年   570篇
  2012年   636篇
  2011年   638篇
  2010年   607篇
  2009年   641篇
  2008年   660篇
  2007年   582篇
  2006年   582篇
  2005年   513篇
  2004年   480篇
  2003年   447篇
  2002年   368篇
  2001年   362篇
  2000年   271篇
  1999年   222篇
  1998年   230篇
  1997年   257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6年   4篇
  1964年   8篇
  1961年   3篇
  1954年   6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81.
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建立了建筑群-沉积谷地二维模型,并在土体截断边界上施加粘弹性人工边界,在频域与时域中对比分析此体系和单独沉积谷地的地震反应,观察地震时沉积谷地与建筑群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表明,沉积谷地中建筑群对谷地本身的地震反应具有显著影响。入射波频率较低时,由于共振效应的存在,在部分区域处建筑群-沉积谷地体系的地表位移响应幅值会大于单独沉积谷地,但随着入射波频率的增加,建筑群的存在又会对地震反应产生明显的减弱效果;建筑群对谷地的影响还与建筑高度和建筑间距有关,且不同位置处的响应也存在很大差异。计算结果可为沉积谷地中设防烈度的设置以及工程抗震设计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章萍  曾宪哲  王亲媛  王伟  吴代赦 《湖泊科学》2019,31(6):1592-1600
基于鄱阳湖南矶山湿地土壤及藜蒿Cd、As污染风险评价,利用盆栽实验研究水分条件对区域土壤理化性质、砷镉形态及其上生长的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重金属富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Cd含量超标,存在生态风险,藜蒿茎中As含量达食品污染限量标准,存在食用风险;藜蒿对Cd、As的富集能力受土壤水分环境影响,水分增加会造成土壤pH与有机质含量上升,抑制藜蒿富集Cd的同时促进富集As.线性回归计算显示土壤有效态As含量与藜蒿As富集量呈显著正相关,可以用来评价藜蒿As富集情况,而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藜蒿Cd富集量间无显著相关性.结合区域土壤Cd、As污染情况,适宜控制水分为缺水或旱湿交替条件,可以降低藜蒿等湿地植物中Cd的富集量;适宜控制水分为淹水条件,可以减少土壤Cd、As有效态含量.  相似文献   
83.
提出一种成像精度和分辨率探究思路,考察油井内气—水两相流动下的电磁全息测量适用性.以典型的泡状流为研究对象,检验实验测量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吻合程度.在不同半径的居中气泡和不同偏心程度的小气泡等极端情况下,利用测量数据进行电磁全息成像,通过占空比考察成像精度和分辨率.结果表明,当气泡居中时,气泡半径不小于管道半径的1/6时方可初步分辨,不小于1/4时方可准确分辨;当气泡半径为管道半径的1/12时,偏心量不小于管道半径的1/2时方可初步分辨,不小于2/3时方可准确分辨.当气泡半径或偏心程度更大时,分辨率将好于上述极端情况.  相似文献   
84.
甲烷羽状流备受关注,因为它提供了海底气体泄漏的直接证据,并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识别起到了间接指示作用.为了深入研究冷泉活动区气泡羽状流的地震响应特征,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羽状流模型及其偏移剖面,通过小波变换分析单道地震信号及羽状流剖面的尺度特征.单道地震信号最佳尺度曲线表明不同气含量对应的最佳尺度也不同,而且不同深度的最佳尺度变化较大;羽状流最佳尺度剖面能够显示出羽状流区域的轮廓.羽状流气含量与最佳尺度呈较好的正相关,即随着气含量的增加,最佳尺度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85.
采用RANS方法,结合SST k-ω湍流模型,对不同顺流向与横顺流向固有频率的比值(即固有频率比,fnx/fny)条件下低质量比圆柱体的双自由度涡激振动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圆柱体的质量比为2.6,雷诺数范围为2 500~18 750,相应的约化速度范围为2~15,包括了经典试验中出现的整个锁定范围。通过研究发现,固有频率比是影响振动特性的重要参数,随着固有频率比的增加,响应幅值逐渐降低且向更高的约化速度偏移;在低约化速度范围内,固有频率比对顺流向和横流向振动之间的相位差以及升力频率有较大影响,从而得到各种不同偏向的8字形轨迹;最后对不同固有频率比条件下的尾涡模式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对应不同约化速度时的尾涡模式。  相似文献   
86.
对古浪县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技术、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探索了研究区内湿地资源调查更新的方法,通过"天空地"协同和"互联网+"的调查更新技术全面更新研究区内湿地资源调查数据库,以全面掌握湿地资源状况。研究结果:1)古浪县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范围内的非湿地类型面积达4 615.35 hm2,占全县第二次湿地调查总面积的59.31%。2)变更后县域内湿地资源总面积4 131.54 hm2,以河流水面、内陆滩涂、水库水面、沟渠为主要用地类型,较第二次调查湿地面积净减少3 650.25 hm2。3)"天空地"协同遥感监测技术为湿地资源变更监测提供高精度多源数据,保证了调查、监测的精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7.
洋底板块运动是地球动力学和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质量迁移与地球外部重力场变化的对应关系,利用不同时期测高资料推算的1995—2019全球海洋重力场变化结果,反演分析全球洋底板块运动特征.研究表明,板块汇聚边界、板块内无震海岭、海山群、断裂带等区域重力异常变化显著,而在板块离散边界无明显变化趋势;西南印度洋中脊、大西洋中脊、中印度洋中脊等地区重力异常垂直梯度变化显著,且在西太平洋俯冲带、部分海岭区域也存在明显变化,其空间分布与地形基本吻合.海洋重力场变化整体上准确反映了全球洋底板块构造运动.相较于重力异常变化反演结果,重力垂直梯度的变化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洋底板块运动特征,特别是在洋中脊区域,扩张速率越小,垂直重力梯度变化越显著.此外,详细讨论了测高海洋重力场不确定因素对洋底板块运动分析结果的影响,海面坡度改正是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8.
海水人工湿地系统脱氮效果与基质酶活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海水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海水养殖外排水,分析了人工湿地对不同形态氮的净化效果,探讨了人工湿地表层基质酶活性变化及其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选取互花米草作为人工湿地植物,煤渣、珊瑚石和细砂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实验期间连续进水,系统运行稳定。研究结果表明:海水人工湿地系统对氨氮(NH4-N)、亚硝态氮(NO2-N)、硝态氮(NO3-N)、总氮(TN)和可溶性有机氮(DON)去除效果显著,去除率分别为(99.6±0.7)%、(99.9±0.0)%、(98.2±2.0)%、(92.6±1.5)%和(86.1±4.8)%。人工湿地表层基质下行池脱氢酶、硝酸还原酶和脲酶的酶活性均高于上行池,下行池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好。脱氢酶活性与海水人工湿地系统氨氮的去除有关;硝酸还原酶活性影响着海水人工湿地硝态氮的去除;脲酶活性与人工湿地总氮和硝态氮的去除存在明显相关趋势。下行池硝酸还原酶和脲酶的酶活性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76, P0.05)。人工湿地微生物种类丰富,下行池微生物多样性高于上行池,植物根部微生物多样性最高,提高了系统脱氮的效率。上述研究结果将有助于阐明海水人工湿地系统中不同形态氮的迁移转化机理。  相似文献   
89.
符瑜  肖红  夏建新 《海洋工程》2019,37(4):63-69
随着陆地金属资源的日益枯竭,深海矿产资源已经成为各国的重要战略目标。在深海采矿过程中,海底锰结核的形状除了圆球状,还有长条状等,颗粒形状对固液两相流管道输送特性具有很大影响。基于固液两相流垂直管道提升输送试验系统,探究不同工况下长条状颗粒在垂直上升流中最小输送速度的变化规律及特性,并得到了长条状群体颗粒最小输送速度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长条状颗粒在垂直管道中上升过程中,颗粒中心轴与输送方向趋向于垂直,使颗粒在管道截面的投影面积最大化;长条状单颗粒的最小输送速度随着颗粒长径比增大而减小;在不同长径比工况下,随着管段颗粒平均浓度减小,长条状群体颗粒的最小输送速度均增大,且随着长径比增大,群最小输送速度减小。  相似文献   
90.
渤海夏季环流的高分辨率海浪-潮汐-环流耦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Bohai Sea is a shallow semi-enclosed inner sea with an average depth of 18 m and is located at the west of the northern Yellow Sea. The climatological circulation pattern in summer of the Bohai Sea is studied by using a wave-tide-circulation coupled model. The simulated temperature and the circulation agree with the observation well.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irculation pattern of the Bohai Sea is jointly influenced by the tidal residual current, wind and baroclinic current. There exists an obvious density current along the temperature front from the west part of the Liaodong Bay to the offshore area of the Huanghe Estuary. In the Liaodong Bay there exists a clockwise gyre in the area north to the 40°N. While in the area south to the 40°N the circulation shows a two-gyre structure, the flow from the offshore area of the Huanghe Estuary to the Liaodong Bay splits into two branches in the area between 39°N and 40°N. The west branch turns into north-west and forms an anti-clockwise gyre with the south-westward density current off the west of the Liaodong Bay. The east branch turns to the east and forms a clockwise gyre with the flow along the east coast of the Liaodong Bay.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the circulation is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