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综合运用常规、非常规加密观测资料、风云卫星资料和1°×1°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主汛期湖南一次强降雨过程进行分析及成因探讨。结果表明:此次降雨过程影响系统复杂多变,由暖区暴雨、中层冷平流入侵暴雨、锋面暴雨组成,冷空气入侵时降雨效率最高,小时雨强与累计降雨达到最强;副高明显偏强,较历年同期偏西24个经度,其边缘多短波槽活动,高空冷涡活动明显,冷涡与冷槽同位相叠加,槽底往南发展至30°N以南,其后部偏北气流引导冷空气渗透南下与副高边缘西南气流交绥,是持续强降水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中小尺度系统活动频繁,多个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发展合并,直接造成暴雨天气;雷达回波图可看出低质心降水的特征,降雨效率高;强降水发生时散度场空间分布和垂直速度对应较好,强上升中心与无辐散层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92.
魏建苏 《气象科学》1990,10(3):288-294
本文对一九八九年六月六日十九时至七日十时的一次Mcc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Mcc的产生是由于β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合并而造成的;它是沿着850hPa切变线南侧2个纬距内向东移动的;它的东北方新生的对流云团促使了Mcc的消亡并产生了强降水天气现象。  相似文献   
93.
94.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油技术以其良好的增油效果而受到石油科技工作者的广泛重视,但驱油剂价格高和在油藏内损失量大一直制约着该项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为了解三元复合驱过程中驱油剂黏度和界面张力变化特征,以相似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物理模拟技术和仪器检测方法,开展了三元复合驱过程中驱油剂黏度和界面张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注入量或PV数的增加,油藏内各处三元复合体系黏度增大、界面张力值降低。在注入PV数相同条件下,距注入井愈近,三元复合体系黏度愈大、界面张力愈低。因滞留和稀释作用的影响,三元复合体系在油藏内运移过程中黏度和界面张力分别呈现不断降低和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95.
X器官-窦腺(XO-SG)复合体是甲壳动物重要神经内分泌器官,类似哺乳动物的下丘脑-垂体系统,它能分泌多种神经肽类激素,调控甲壳动物的生殖、发育和蜕皮等重要生理功能(Cooke et al.,1982; Keller,1992)。对XO-SG复合体的研究一直是甲壳动物内分泌学的重点内容。XO由视神经节内一群相互无连接的单轴突分泌肽神经细胞组成,它们的轴突末梢在血窦附近膨大形成窦腺,XO内胞体形成的神经肽类激素经轴突运输到窦腺储存和释放。近20年来,一些学者对10余种甲壳动物眼柄内X器官-窦腺复合体进了形态及超微结构研究,发现X器官神经内分泌细胞胞体的分布位置和结构特征各不相同,区分出2至7种不同类型的神经内分泌末梢,并观察到多种神经内分泌物质释放方式(Fingerman,1992; Dircksen,1992; Castany,1997; Weatherby,1981)。我国对甲壳动物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研究刚刚开始(蔡生力,1998),仅对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罗氏沼虹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XO-SG复合体进行了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上官步敏等,1994,1995;姚泊,1995;孙金生等,2000)。中国对虾(Penaeus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经济甲壳动物,在育苗过程中往往采用切断或灼烧眼柄的方法来加速亲虾性腺发育和产卵,而对XO-SG复合体却了解甚少,仅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康现江等,1998)。为此作者对中国对虾眼柄XO-SG复合体显微和超微结构及其分泌物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对虾神经分泌细胞的离体培养和神经分泌调控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6.
两次MCC红外云图特征与天气实况异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夫敬  刁秀广 《气象》2018,44(6):759-770
利用FY-2E红外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环境形势及物理量场,分析了2011年8月15—16日(简称"0815MCC")山东北部和河北南部、2015年7月30—31日(简称"0730MCC")山东中部和南部地区两次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产生的区域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两次MCC过程,降水集中在MCC形成到成熟阶段。强降水分布都具有非对称性,主要在风暴传播方向上黑体亮温(TBB)冷中心附近及其西侧和南侧。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的强度、移向与新生单体的发展密切相关。(2)正涡度高值区、散度和垂直速度的负值中心的重叠区具有显著的动力条件,对MCC具有强"吸引力",导致明显的后向传播特征。(3)雷达VWP产品显示,有超低空急流的建立,为MCC的形成与维持提供了能量与动力条件。低层风之间的辐合切变,为新对流单体的生成提供了抬升触发机制。当相邻雷达之间的速度差迅速增大时,强降水开始。(4)"0815MCC"的-52℃冷云面积是"0730MCC"的4倍,TBB比"0730MCC"平均低10℃。"0815MCC"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更强烈,能量更集中,使风暴发展更高,云顶亮温更低;风暴顶强烈辐散将云中冰晶粒子等带到更远的高空,在红外云图上出现较大的冷云面积;同时"0815MCC"强垂直风切变将高空冰晶粒子带到云砧处造成蒸发,降低了降水效率,导致"0815MCC"过程暴雨范围和降水强度小于"0730MCC"。  相似文献   
97.
根据(1)和中图1(a)和图1(b)分别对CepB和CepF进行成图处理,得到了它们的强度分布图和速度分段积分等高图,通过对这些强度分布图和速度分段积分等高图的分析和研究,也得到了CepheusOB3巨分子云复合体是成块的。并且这些块是没有被自引力束缚的,同时还得到了CepB和CepF的外流的动力学时标。  相似文献   
98.
块体搬运复合体的识别、演化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块体搬运沉积有助于揭示深水重力流沉积的分布和演化,对深水储层预测和圈闭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深水块体搬运复合体的识别、演化规律以及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深水块体搬运复合体表现为弱振幅、杂乱、丘状地震反射,块体搬运复合体底部具有明显的线性侵蚀擦痕;块体搬运复合体常常与浊积水道、堤岸沉积伴生出现;块体搬运复合体对早期浊积岩侵蚀形成大量残余地层,残余浊积岩与块体搬运复合体可以形成潜在的深水地层圈闭。尽管块体搬运复合体本身不能作为有效的储层,但这些沉积体的准确识别可以提高深水浊积水道储层预测的精度,许多侵蚀过程和围绕块体搬运沉积所发育的地层关系提供创造地层圈闭的机会。  相似文献   
99.
塔中I号坡折带上奥陶统台缘礁滩复合体建造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中Ⅰ号坡折带的台缘高能区发育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体,主要包括生物礁丘、灰泥丘、粒屑滩、滩间海等沉积类型,纵向上表现为粒屑滩、灰泥丘、礁丘的多旋回组合。单个礁滩复合体下部发育粒屑滩,上部为灰泥丘和(或)礁丘,之上为下一旋回的粒屑滩亚相所覆盖。横穿宽3~10km的区域,特别是台地边缘向陡坡转折的高地为礁生长相对集中区,而向内侧则更多出现滩相。不同沉积期礁滩单元分布范围不同,从良三段到良一段沉积期间内呈现逐步向塔中Ⅰ号坡折带迁移的缩减趋势。经后期多次成岩作用和构造破裂的改造,形成沿台缘分布且具有非均质性变化的礁滩型储层。  相似文献   
100.
塔中隆起海相碳酸盐岩大型凝析气田成藏特征与勘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次资评与勘探实践表明塔中隆起成藏条件优越,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富,奥陶系油气藏集中赋存于上奥陶统礁滩体与下奥陶统风化壳储层中,缝洞系统控制了大型凝析气藏纵向多套叠置-横向准层状分布规律。多学科、动静态一体化研究表明,形成塔中海相碳酸盐岩大型凝析气田主力烃源岩为寒武-奥陶系两套碳酸盐岩,原油具有明显的混源特征,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中-下寒武统高成熟度原油裂解气。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凝析气藏是古油藏在喜山期被寒武系来源的原油裂解气气侵的结果,经历了三期成藏过程,即中晚加里东期、晚海西期原油充注,喜山期注气。两套烃源岩长期供烃是形成塔中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大型凝析气田的物质基础,构造作用、岩溶作用是形成了塔中奥陶系多套优质碳酸盐岩储集体的主控因素,断裂、不整合面、缝洞发育带构建的网状油气输导体系是塔中海相碳酸盐岩复式聚集混源成藏的重要保障。塔中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具备10亿吨当量的油气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