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0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323篇
测绘学   208篇
大气科学   310篇
地球物理   323篇
地质学   703篇
海洋学   170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149篇
自然地理   17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The results of two balloon soundings during the summer and autumn of 1993 from the Xianghe Observation Station are being utilized in a study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atmospheric aerosols.The balloon,gondola,instrumentation and atmospheric conditions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are described.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aerosol concentration,size ratio,mixing ratio,and size distribution for both troposphere and strato-sphere are presented and analyzed.  相似文献   
92.
龚一鸣  吴诒  杜远生 《地球科学》1994,19(5):575-586
通过对广西六景、贵州独山和乌当泥盆系剖面层序、体系域、副层序及作用相和环境相的系统研究,识别出2种层序界面;3种海进过程和10种层序、体系域和相对海面变化.并发现,阶跃型高幅海平面变化形成的层序界面、层序、体系域、副层序和旋回层往往可在大区域追踪对比;剖面作用相、环境相分析是露头层序地层和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的基础,剖面上层序、体系域及其反映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的频率、幅度、速度和相位研究对层序界面、层序、体系域、副层序和旋回层的空间延拓、等时追踪对比和驱动机制的成因解释有重要的指导、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3.
以实例介绍了砖混结构楼房的控制爆破拆除技术,对楼房拆除爆破的坍塌方式、爆破参数及安全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4.
随着地下水动态观测工作的开展以及观测仪器的改进,在不少井孔的观测中,观测到了由气压变化、急剧降水引起地下水位的变化现象。此现象一般称为“气压效应”和“暴雨效应”。笔者认为,研究气压效应及暴雨效应有更广泛的意义。例如,应用气压效应及暴雨效应来确定井孔地下水位的应力格值将有助于对井孔地下水位的基本特征的认识,有  相似文献   
95.
The present work is devoted to multi-dimensional sequence similarity method with a view to predicting a typhoon analogous in both rainfall and track to the historical event. The result can be used in operational forecasts.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介绍带电收集片测定土等粉末样品的 Ra 含量来找 U 矿的方法,称为 Ra 法。此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可以使用~(210)Po 法曲仪器和铜片,便于推广使用。文中介绍了测 Ra 流程,测定误差和灵敏度.Ra 法在详查和区调阶段的用途。总结了深部盲矿、地表矿化和非矿异常地段上地表的 Ra、Po 和γ异常的特征,指明 Ra 法和 Po 法结合可用于评价异常,提高找深部铀矿的能力。  相似文献   
97.
变异函数的拟合和计算费用高是目前地质统计学在推广应用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本文引出一种新的数学方法——线性规划法,基本上解块了变异函数的自动拟合问题;文章根据克里格方程组的结构,推导出一种无需逐块求方程的快速算法,使原来求解克里格估计值的巨大工作量被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彻底解块了地质统计方法储量计算的费用问题.  相似文献   
98.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用数字化仪和激光扫描仪对模拟加速度记录进行数字化时所产生的误差及消除这些误差的方法,并开发了相关处理软件。数字化误差由数字化设备的系统误差和读数员在操作过程中的随机误差迭加而成,随机数字化误差是具有各态历经性质的、其振幅按高斯规律分布的平稳随机过程。利用激光扫描仪做强震记录数字化,工作效率很高。本文给出了激光扫描仪分析处理软件和消除数字化噪声实例。  相似文献   
99.
藏东南部泥石流堵河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模型试验对泥石流入汇主河后堵塞坝形成过程以及堵塞坝体溃决后主河河床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历时3个月,共13组试验。在支主沟交汇角为90°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支沟泥石流容重、支主沟的流量比和动量比,建立了泥石流堵河的判别公式,当r>1 001.16时容易发生堵河现象,并对培龙沟两次泥石流堵河事件进行了判定;定义了主河的束窄率S与主河流速变异系数Fv,并发现了主河的束窄率与支主沟动量比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主河稳定后的平均宽度与流速变异系数之间存在幂的关系。该实验能够较好地模拟泥石流堵塞坝形成的过程,结果比较合理,并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
The Bozhong depression of the Bohaiwan basin belongs to a family of extensional basins in East China, but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basin. The Cenozoic subsidence of the depression is controlled by a combination of lithospheric thinning and polycyclic strike-slip movements. Three episodic rifts have been identified, i.e. Paleocence-early Eocene, middle-late Eocene and Oligocene age. The depression underwent syn-rift and post-rift stages, but two episodic dextral movement events of the strike-slip faults modify the subsidence of the Bozhong depression since the Oligocene. The early dextral movement of the Tan-Lu fault associated with crustal extension resulted in accelerated subsidence during the time of deposition of the Dongying Formation with a maximum thickness of 4000 m. A late reactivation of dextral movement of the Tan-Lu fault began in late Miocene (about 12 Ma), which resulted in the intense subsidence of Minghuazhen Formation and Quaternary. In addition, dynamic mantle convection-driven topography also accelerated the post-rift anomalous subsidence since the Miocene (24.6 Ma).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imary control on rapid subsidence both during the rift and post-rift stages in the Bozhong depression originates from a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episodic crustal extension and polycyclic dextral movements of strike-slip faults, and dynamic topograph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