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8篇
  免费   1677篇
  国内免费   2713篇
测绘学   166篇
大气科学   514篇
地球物理   861篇
地质学   8812篇
海洋学   1002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597篇
自然地理   433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274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75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438篇
  2013年   333篇
  2012年   428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507篇
  2007年   498篇
  2006年   475篇
  2005年   473篇
  2004年   365篇
  2003年   460篇
  2002年   559篇
  2001年   637篇
  2000年   330篇
  1999年   377篇
  1998年   353篇
  1997年   338篇
  1996年   341篇
  1995年   328篇
  1994年   324篇
  1993年   258篇
  1992年   233篇
  1991年   208篇
  1990年   211篇
  1989年   189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2年   4篇
  1946年   3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一次华北暴雨过程中边界层东风活动及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逐6 h分析资料、微波辐射计资料及FY-2E气象卫星及雷达探测资料,针对2013年6月4日发生在北京及周边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中边界层东风活动及作用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对流性暴雨过程伴随有源自东北平原的边界层东风活动,东风活动具有尺度小、降温明显和湿度大等特点。暴雨过程是边界层东风和中低空暖式切变线、偏南风急流和500 hPa短波槽共同作用的结果;东风湿冷空气的锋面抬升和地形抬升作用共同加强了中低层暖湿气流的辐合上升运动,同时东风冷垫和地形抬升作用触发了雷暴的再次发生,相应雷暴具有高架对流特点。东风气流起到了边界层水汽输送作用,中低层偏南暖湿气流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不稳定层结条件。  相似文献   
92.
玛西斜坡区百口泉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近源粗粒扇三角洲为研究对象,根据铸体薄片观察与扫描电镜图像分析,结合压汞测试特征分析与岩心精细观察描述,识别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区下三叠统百口泉组砂砾岩储层孔隙喉道类型,拟合孔隙结构渗流系数,划分孔隙结构类型,分析孔隙结构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粒内溶孔、残余粒间孔、微裂隙及晶间孔是研究区的主要孔隙类型;渗流通道以片状喉道为主;百一段结构渗流系数较大,主要发育Ⅰ类和Ⅱa类孔隙结构,储集性能最好,百二段的次之,百三段的较差;研究区储层原生孔隙结构主要受岩相控制,优质孔隙结构主要发育于槽状交错层理砾岩相和同级颗粒支撑砾岩相;研究区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B,压实作用和溶蚀作用分别为破坏和建设储层孔隙结构后生变化的主要成岩作用.该研究结果为预测研究区有利储层分布、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3.
综合应用岩石薄片显微镜鉴定、电子探针分析、阴极发光显微分析及流体包裹体温度测试等,研究塔东古城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岩石矿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中下奥陶统灰岩中发育钠长石自生矿物,钠长石的发育和分布具有独特性,集中发育于鹰山组灰岩地层,以偶见、分散状和沿缝合线富集3种产状分布,主要交代灰岩微晶方解石沉积组分及海底胶结物方解石等早期成岩组分;钠长石的流体温度较高,温度在340~440℃之间,与沉积时或沉积期后不久的浅海岩浆热液喷流作用有关;钠长石被晚期热液鞍状白云石交代,被缝合线及构造裂缝切割改造,为古城地区第一期热液地质作用.该地区钠长石的发现丰富塔里木盆地热液地质作用的矿物学标志,为研究热液地质作用期次和热液演化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
哈西亚图石英闪长岩是东昆仑地区中生代具幔源组分贡献的花岗岩类典型代表,岩体出露于东昆仑中构造带,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包体为闪长质岩石,并含有一系列岩浆混合成因的证据,如水滴状、长条状塑性流变外形,淬冷边、反向脉等高—中温混合迹象,以及低Mg/(Fe+Mg)、Na/(Ca+Na)值等混合成因特征。包体A/CNK值介于0.77~0.87,属准铝质,富Al2O3、Fe2O3、MgO,贫K2O、Na2O,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等),同时又具有Ta、Nb、Ti的"TNT"负异常,具有俯冲带幔源岩石的成分特点。依据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同时期大地构造背景,东昆仑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含暗色微粒包体花岗质岩石是幔源岩浆经历多次熔融、同化、存储和均一(MASH)过程后与壳源岩浆混合的产物。在混合岩浆中,富镁铁质端元是由辉长质岩浆进化而来的闪长质岩浆。  相似文献   
95.
玉山煤矿含煤地层为吴家坪组,可采煤层2层,具有中灰、中等挥发分、高硫分、低磷分、特低—低氯,低砷、高氟,中高发热量的煤质特征,煤类丰富,呈条带状分布。通过对区内沉积环境和煤的变质作用2个方面的分析,阐述了形成煤层高硫、中灰特征的影响因素,解释了煤类分带现象,并指出了主要煤质指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6.
韩彦超  董昕  田作林 《地质学报》2023,97(8):2495-2511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出露的基性麻粒岩是理解印度大陆前喜马拉雅期演化历史和新生代碰撞造山作用的理想研究对象。本文对亚东多庆湖地区的石榴角闪岩进行了岩石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U- Pb年代学研究,揭示了其原岩类型和新生代的变质作用过程。石榴角闪岩的原岩很可能为新元古代(~890 Ma)的玄武岩,具有E- MORB型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石榴角闪岩具有三期矿物组合:① 进变质矿物组合可能为石榴子石+角闪石+斜长石+钛铁矿+石英,即石榴子石核部及其中包裹体;② 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即石榴子石边部和基质矿物;③ 退变质矿物组合为角闪石+斜方辉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包括退变质域和石榴子石边部的后成合晶矿物。矿物温压计和相平衡模拟表明,石榴角闪岩进变质、峰期和退变质条件分别为609~621℃和0. 59~0. 65 GPa、805~845℃和0. 91~1. 04 GPa、825~840℃和0. 61~0. 68 GPa,经历了峰期高压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锆石U- Pb年代学研究表明,石榴角闪岩的峰期变质时间为34. 8~20. 3 Ma,退变质时间为18. 1~17. 7 Ma,可能经历了一个较长期的部分熔融过程。本文研究认为,亚东石榴角闪岩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长期俯冲、地壳增厚成因的基性麻粒岩,原岩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拼合相关;其以加热埋藏、近等温降压为特征的顺时针P- T轨迹指示了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的大喜马拉雅岩系上部构造层位经历了长期持续的地壳增厚和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以及早中新世(21~17 Ma)相对快速的减压抬升和随后(17 Ma之后)相对缓慢的折返至地表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7.
由于缺少对SSZ型蛇绿岩和洋内弧火成岩的系统研究,制约了古亚洲洋东段古生代洋内俯冲过程的进一步认识。本文报道了内蒙古迪彦庙SSZ型蛇绿岩带北部新发现的巴嘎哈尔早石炭世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巴嘎哈尔闪长岩的侵位年龄为324.2±1.8 Ma,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末期。巴嘎哈尔闪长岩SiO2含量为57.71%~61.24%;高铝(Al2O3含量为15.58%~16.68%);具有相对富钠(Na2O含量为3.29%~4.15%)、低钾(K2O含量为1.05%~1.69%)的特征,Na2O/K2O比值为2.18~3.95;MgO含量较高(3.30%~4.23%),Mg#为47.20~51.82;贫TiO2(0.65%~0.76%)和P2O5(0.14%~0.15%);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85.19×10-6  相似文献   
98.
【内容简介】北方寒冷地区的混凝土的破坏多数与冻融作用有关,混凝土结构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破坏,关系到建筑物使用寿命、工程质量、运营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本书基于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研究分析,介绍了改善抗冻性能各种途径,对混凝土设计和施工中的防冻措施提出具体要求。全书包括六部分: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混凝土抗冻试验、混凝土防冻外加剂、掺合料改善混凝土防冻性能、抗冻混凝土设计、混凝土防冻施工。本书有助于混凝土冻融破坏理论研究工作,对在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99.
100.
杨月生  杜晋锋 《山西地质》2011,(3):14-16,32
通过对1:25万临汾市幅区调混合岩与混合岩化作用的研究,认为区内混合岩化主要发育于不同构造阶段形成的片麻岩中。具代表性的岩石,按构造形态分类有:条痕—条带状混合岩化变质岩,囊团—脉状混合岩化变质岩,眼球状混合岩化变质岩;按混合岩化程度差别分类有:混合岩化变质岩,混合岩;按混合岩化的成因分类有:注入混合岩,变质交代混合岩,变质分异混合岩,深熔混合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