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0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925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445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2691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4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黔西晚二叠世煤地球化学性质变异及特殊组构的火山灰成因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运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衍射(XRD)、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EDX)及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黔西晚二叠世煤地球化学性质变异及其特殊组构的火山灰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西部织金矿区9煤层中异常高含量的Fe(4.24%)、Cu(369.90μg/g)、U(49.6μg/g)、Mo(63.10μg/g)、Zn(33.97μg/g)等是来源于同沉积基性火山灰降落到泥炭沼泽中所致;高含量的Fe、Cu并非以通常意义的煤中硫化物状态存在;除煤中有机质和陆源碎屑外,发现了由火山灰、有机质和陆源碎屑所形成的煤层中的特殊组构,暂定名为沉碳质火山胶凝物,它是一种有机—无机高度混合物质,根据沉碳质火山胶凝物的形态特征和物质组成,厘定出6种组构类型,分别是:网状组构、细屑组构、基质组构、孔腔组构、均质组构和碎屑组构。  相似文献   
942.
贵州关岭地区中、上三叠统竹杆坡组和小凹组产较丰富的头足类化石,计有11科19届37种,其中Enoploceras,Alloceratites,Sibyllites等属以及Trachyceras aon种系国内首次报道。自下而上可识别出(1)Xenopratrachyceras primum带;(2)Protrachyceras deprati带;(3)Protrachyceras costulatum带;(4)Trachycems multituberculatum带;(5)Sirenites cf. senticosus带等5个菊石带。讨论了每个菊石带的特征,并与国外同期菊石带进行了对比,指出(1)带与欧洲拉丁期早期R.reitzi带相当,(2)和(3)带分别与拉丁期晚期E.curionii带和P.archelaus带相当,(4)和(5)带分别与欧洲早卡尼期早期T.aon带和北美的早卡尼期晚期Sirenites nanseni带对比。关岭生物群产出层位与Trachyceras multituberculatum菊石带层位一致,时代应为早卡尼期早期。  相似文献   
943.
贵州扁平紫松晚期-罗甸期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贵州紫云扁平剖面沉积记录,分析了该区在二叠纪早期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扁平地区在早二叠世紫松晚期-罗甸期存在6次连续的三级旋回海平面升降过程,其中,海平面上升速率最快的是第3次旋回;水体深度最大的是第4次旋回;海平面上升幅度最大的是第5次旋回。该时期的Ting类生物事件可能与这些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944.
贵州东部中上寒武统层序地层学及台地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贵州东部丹寨一三都中上寒武统两个碳酸盐岩露头剖面的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及8个体系域,并认为由于构造升降运动,两露头剖面的沉积环境发生变化,该区台地类型由中寒武统的缓坡型陆棚演变成上寒武统的镶嵌陆架型台地。研究表明,自中元古宙晚期以来,研究区经历了由洋壳过渡到陆壳的演变过程,体现在该区自中寒武世至晚寒武世由广阔的坡缓底平的广海陆棚沉积,转为台地(斜坡)-广海(盆地)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45.
贵州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诱因及其预防建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郭振春 《贵州地质》2003,20(2):103-105
通过贵州1993—2000年发生的345起地质灾害的资料统计,指出滑坡、泥石流、崩塌是我省分布广、危害性大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析了在贵州省特殊的地质构造、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下,暴雨是地质灾害的天然诱因,工程活动则是地质灾害的人为诱因,建议组建地质灾害预测、预警、预报的专家机构,全面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加快山地的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工作,加强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地质灾害评估及防治工作等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46.
贵州宰便-高武地区中新元古代火山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曾昭光  刘灵  舒永宽  张华  王景腾 《贵州地质》2003,20(3):135-138,F003
宰便、高武地区位于九万大山北缘,有保存完好的中新元古代地质记录。笔者在该区的1:5万区调工作中发现中新元古代基性火山岩,不仅为该区中新元古代地层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为研究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提供了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947.
贵州独山泥盆系大河口组遗迹化石Teichichnus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约 《贵州地质》2003,20(3):145-149,F004
贵州独山中泥盆统大河口组中含有丰富的遗迹化石Teichichnus Seilacher(包括5个遗迹种:潜穴及蹼状构造直立排列的Teichichnus rectus Seilacher,潜穴管具有二分枝现象的T.palmatus Seilacher,潜穴管近口孔部位膨大呈葫芦状的T.majiatunensis Wang,潜穴管近口孔部向上折曲的T.sinuosatus Wang和蹼状板构造呈S状扭曲的T.aff.sigmoi—dalis(Seilacher)。本文主要讨论其生态环境意义及地质意义。通过野外观察及研究分析认为:与层面斜交的Teichichnus潜穴管为造迹生物居住和觅食的活动场所,为Seilacher(1967)的Cruaiana遗迹相的典型分子;蹼状构造的形成系造迹生物在保持一定生态位下与沉积或侵蚀作用相关,并可确定地层的顶底面;潜穴管口孔的弯曲程度和膨胀程度是区分遗迹种的重要特征,可利用Teichichnus的遗迹种和其潜穴管与层面之间的交角分析其沉积环境的微相变化;Teichichnus潜穴管口孔多迎着主水流方向发育,可指示古水流的方向。  相似文献   
948.
贵州省兴义市雄武地区金矿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邓存新  郑懋荣 《贵州地质》2003,20(4):205-211
简要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地层构造及金矿床地质特征,重点论述了金矿分布规律。金矿分布在龙潭组底部;构造分级控矿明显;雄武背斜控制了Au,U,Sb,Fe,萤石矿分布:背斜轴部和两翼区域性断裂带控制了金矿化带、金矿床、矿点分布;小背斜、次级断层、层间破碎带控制金矿体分布和富集。金矿化与赤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粘土化关系密切。金铀常相伴出现。区内有较好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949.
贵州赫章土法炼锌导致的重金属积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贵州省赫章县的土法炼锌不仅导致植被的破坏,而且使附近土壤和溪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有不同程度的积累,土壤中w(Pb)达到37.24×10~(-6)~30100×10~(6),w(Zn)为162.23×10~(-6)~31625×10~(-6),w(Cd)为0.50×10~(-6)~113×10~(-6),大大超过了当地的土壤背景值;沉积物中w(Pb)达到325.00×10~(-6)~21850×10~(-6),w(Zn)为1250.00×10~(-6)~30425×10~(-6),w(Cd)为25×10~(-6)~97×10~(-6)。土壤和沉积物中Pb、Zn含量与Fe_2O_3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土壤中重金属Pb、Zn含量与Al_2O_3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而沉积物中Pb、Zn含量与Al_2O_3则没有相关性。土壤和沉积物中铁矿物(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对重金属的强烈固定作用。连续提取法对化学形态研究表明,Pb、Zn在土壤中主要表现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与残渣态,而在沉积物中则主要为碳酸盐结合态、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土壤中可交换态Pb、Zn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其绝对含量变化较大,w(Pb)从最低2.75×10~(-6)到最高310.41×10~(-6),w(Zn)4.94×10~(-6)~321.10×10~(-6)。沉积物中w(Pb)7.42×10~(-6)~98.91×10~(-6);w(Zn)9.97×10~(-6)~72.67×10~(-6)。土壤中重金属Pb、Zn的有效性程度明显高于溪流沉积物,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950.
环境影响评价中空气污染物环境容量计算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贵州省安龙县德卧工业园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一种以大气污染物排放参数和污染气象条件等为基本参数的空气污染物环境容量简便计算方法,计算了该园区TSP和SO2的空气环境容量。并以TSP为例,与采用常用的箱模式A值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两种模式的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