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3篇
  免费   1566篇
  国内免费   2414篇
测绘学   1837篇
大气科学   2120篇
地球物理   812篇
地质学   2724篇
海洋学   2588篇
天文学   181篇
综合类   587篇
自然地理   744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418篇
  2022年   426篇
  2021年   559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485篇
  2018年   390篇
  2017年   370篇
  2016年   389篇
  2015年   517篇
  2014年   706篇
  2013年   613篇
  2012年   661篇
  2011年   626篇
  2010年   466篇
  2009年   538篇
  2008年   503篇
  2007年   617篇
  2006年   575篇
  2005年   443篇
  2004年   365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952.
953.
954.
955.
956.
针对建筑基坑围墙及基坑边坡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发生水平位移和沉降造成安全隐患问题,设计了一种基坑围墙位移监测系统,利用测点定时采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DS)观测数据,在服务器上结合参考站数据顺序对各个监测点位移监测数据进行处理,最后用休哈特均值控制图,当测点位移量超过阈值时系统发出告警,测点每60 min给出一组测量值,准静态实际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实现基坑围墙测点东(E)方向为5 mm;北(N)方向为4 mm;天顶(U)方向为9 mm的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957.
为综合评估单线程、多线程和多协程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数据下载中的性能,以武汉大学国际GNSS服务(IGS)数据中心为下载源,从下载文件的时间跨度和量级大小两个方面对三种方法的下载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小型文件下载过程中多线程的优势大于单线程和多协程;在大型文件下载中,多协程的下载效果略优于多线程,且都相较单线程性能更佳;由于GNSS数据普遍是中小型文件,所以多线程更适用于GNSS数据下载工作.  相似文献   
958.
我国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BDS-3)的建设已基本完成,因而,充分利用当前BDS-3进行精密单点定位(PPP)的时间传递亟需深入研究. 本文从两方面来充分研究BDS-3 PPP时间传递:1)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BDS-2)、BDS-3和BDS-2+BDS-3 PPP时间传递;2)钟模型约束的BDS-3 PPP时间传递. 试验结果表明:相比BDS-2 PPP,BDS-3和BDS-2+BDS-3 PPP结果平滑残差的均方根(RMS)值可减少约为34.5%和38.23%,960 s的稳定度分别提高35.81%和37.75%;相比传统的白噪声(WN)模型,基于钟模型的BDS-3和BDS-2+BDS-3 PPP时间传递所得平滑残差RMS值分别减少65.17%和74.42%;频率稳定度最大可提高80%.   相似文献   
959.
针对北斗卫星钟差预报研究较少的情况,基于灰色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一种全新的组合预测模型. 该组合钟差预测模型通过最优权方法有效结合两种单一模型的优点,实现北斗钟差的短期预报. 最后,以北斗三种型号卫星所携带的原子钟数据为例,计算出每种单一模型的权重,通过构建最优权预报模型实现了钟差的短期预报,预报结果优于两种单一模型,证明了该组合预报模型在钟差短期预测方面有效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960.
本研究利用大气制图扫描成像吸收仪SCIAMACHY(Scanning Imaging Absorption Spectrometer for Atmospheric Chartography)和傅里叶变换光谱仪FTS(Fourier Transformation Spectrometer)卫星遥感传感器反演的CO_(2)产品,结合瓦里关地面站点观测的CO_(2)浓度数据进行验证,并对遥感数据进行校正,最后分析了2003年—2018年中国CO_(2)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区域CO_(2)柱浓度呈近12个月周期变化且持续上升的趋势。2003年CO_(2)柱浓度年均值为374.4 ppm,2018年CO_(2)柱浓度年均值为413.7 ppm,16年间增加了39.3 ppm,约为10.51%,年均增长率为0.59%。中国区域大气CO_(2)柱浓度的月变化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月变化呈现弦曲线变化,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8和4月,2018年月平均大约分别为407.7 ppm和416.3 ppm。CO_(2)柱浓度的高值区主要出现在东部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2018年年平均最大可达417.9 ppm;最低值是在内蒙古北部,2018年平均约为409.5 ppm。从省级行政单元来看,2018年平均CO_(2)柱浓度最高和最低的省份是浙江省和青海省,分别约为417.8 ppm和412.1 ppm。中国2003年—2018年CO_(2)柱浓度在整个区域出现较大的增长,但是增长率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在空间上,2018年比2003年增长的数值在31.0—45.4 ppm之间,增长的百分比范围在8.9%—12.2%之间,增长较大的区域在高值区,最大增长出现在辽宁和吉林的交界处,约为12.2%;增长较小的区域出现在中国中部,最低的增长约为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