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4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240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336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257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597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61.
北京的"沙尘暴"在地质学研究分类中应属于尘暴,且属含大量盐碱物质(水溶盐物质)的盐碱尘暴。盐碱尘暴对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已引起普遍关注。通过调查北京尘暴源区蒙古国东南部和中国内蒙古中部、河北省西部地区表土和部分降尘的理化特性,为探讨北京盐碱尘暴粉尘物质的来源提供新的证据。对尘源区农耕地、沙化土地、退化草地、撂荒地、沙漠、沙地等不同代表性区域的表土进行较系统的采样,收集北京和部分尘源区附近城镇的大气降尘,分析其水溶盐和水溶性元素或离子的含量、酸碱度、粒度、比重、起尘风速。结果表明,干盐湖盆区以高百分含量的细微粉尘物质(200目)、水溶盐含量和部分水溶性元素或离子(如Na、Cl-)为主要特征,其较高的pH值、极小的粒径、很大的比表面积、偏小的比重、偏低的起尘风速等,与北京及尘源区附近城镇大气降尘的特性相对应,明显不同于沙漠、沙地、沙堆和农耕地、撂荒地、退化草地等,因此推测干盐湖盆区是现阶段北京盐碱尘暴最主要、最关键的源区之一。而水溶盐含量、粒度大小、酸碱度、比重、起尘风速等,是判断北京盐碱尘暴粉尘物质来源的关键性指标。  相似文献   
962.
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强度与大风、干旱过程、异常大气环流的气候背景以及人为因素有关。它的物理过程是地表上升气流把疏松地表尘粒带入空中,并且在一定层结条件下形成和加强的。利用1958~2000年内蒙古中西部70个测站的沙尘暴观测资料,对沙尘暴的地理分布、时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中西部有三个强沙尘暴多发中心,沙尘暴年代际变化和年际变化较明显,且沙尘暴集中出现在春季的3~5月份。  相似文献   
963.
2010年3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勇 《气象》2010,36(6):128-133
2010年3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如下: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有3个不同强度的极涡,中高纬度地区环流呈现三波型分布,三个大槽的强度偏弱,南支槽较多年平均位置略偏东,强度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东西带状分布,与常年同期相比明显偏强,副高西脊点已经西伸至印度洋一带。2010年3月全国平均气温为3.4℃,接近常年同期,东北、华北和新疆北部气温明显偏低,西南大部气温明显偏高。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2.3 mm,较常年同期偏多4.2 mm。月内出现三次冷空气过程和七次沙尘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964.
2010年4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利强 《气象》2010,36(7):174-179
2010年4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分布成偶极型,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呈四波型分布,四个大槽的强度偏弱,南支槽接近多年平均位置,但强度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弱于常年。4月全国平均气温为9.1℃,较常年同期偏低1.2℃。全国平均降水量为56.1 mm,较常年同期偏多12.3 mm。月内,西南旱区多次出现降水过程,大部地区旱情缓解;此外我国共出现5次沙尘天气过程;部分省(市、区)遭受强对流天气袭击。  相似文献   
965.
河西走廊一次夏季强沙尘暴的影响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使用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张掖CINRAD-CC天气雷达观测数据对2008年6月13日发生在河西走廊中部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连续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空气快速东移叠加到地面热低压之上形成对流不稳定,使得中尺度对流系统快速发展;T-LnP图上500~540 hPa干暖盖有利于对流层低层不稳定能量的存储和积累,干暖盖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重要征兆;沙尘暴发生前对流系统先从低层发展,然后迅速向中层发展;沙尘暴发生后中低层雷达回波减弱;中层回波开始增强,并向下发展,降水增大后,沙尘暴减弱消失;沙尘暴发生在紧邻强回波前面弱回波区域内;地面观测沙尘暴发生、发展、消亡时间与逆风区生消演变密切相关,沙尘天气发生在逆风区范围内,强沙尘暴天气发生在逆风区外层风速大值区的强辐合上升气流中.  相似文献   
966.
沙尘气溶胶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自然气溶胶类型之一,也是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成分。沙尘天气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对气候变化也存在显著作用。近年来,沙尘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但人们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现代沙尘气溶胶的研究,而对过去沙尘气溶胶气候效应的研究不多。本研究利用黄土粒度及沉积特征,根据现代沙尘暴的沉降特点,研究了60 kaB.P以来中国黄土高原南部地区沙尘气溶胶的辐射效应,结果表明:1)沙尘气溶胶产生的辐射效应主要表现在造成行星系统太阳辐射反射量的普遍增加,即沙尘过程具有明显的降温效应。2)气候效应上主要表现为对气候的负反馈。由沙尘粒度引起的行星反照率在全新世适宜期达最大值,而在冰期有最小值出现;在气候降温事件中,沙尘气溶胶造成行星反照率降低;每一次降温事件发生时气溶胶的降温效应会相应减弱。约60 kaB.P以来沙尘气溶胶给年均温度带来的影响是使其平均降幅在-0.8 K左右。3)利用黄土的粒度分布,结合现代气溶胶的观测可以估算地质时期沙尘气溶胶的气候效应。  相似文献   
967.
1997-2007年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天气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塔中及沙漠周边气象站1997-2007年11a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沙尘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沙尘天气以浮尘天气为主,扬沙次之,沙尘暴最少,年平均日数分别为97.4d、59.6d、15.8d;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每年3月至8月是沙尘天气的多发时段,占了历年平均数79.6%,浮尘和扬沙年日数呈上升趋势,沙尘暴反之.沙尘天气总体分布特征遵循从东往西南到南面逐渐增多,塔中并不是沙尘天气出现最多的地区.温度在19~33℃、相对湿度在10%~16%、风速≥7m/s范围里且在偏东风和偏北风情况下,沙尘暴天气发生几率最高.  相似文献   
968.
Dust 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 and its accompanying shortwave radiative forcing (RF) are usually simulated by numerical models. Here, by using 9 months of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aerosol product data in combination with Clouds and the Earth's Radiant Energy System Single Scanner Footprint (CERES/SSF) data, dust AOD and its shortwave RF were estimated over the cloud-free northwest (NW) Pacific Ocean in the springs of 2004, 2005, and 2006.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is region, the mean dust AOD and its shortwave RF were 0.10 and -5.51 W m^-2,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validate the dust AOD derived by MODIS, results from the Goddard Global Ozone Chemistry Aerosol Radiation and Transport (GOCART) model were also used her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monthly averaged dust AOD derived by MODIS measurements and the model simulation results was approximately 0.53. Since the estimates of the dust AOD and its shortwave RF obtained in this study are based mainly on satellite data, they offer a good reference for numerical models.  相似文献   
969.
中国春季沙尘暴年代际变化和季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从文  徐康  张书萍  郭玲 《气象科技》2010,38(2):201-204
利用1954~2007年中国258个台站观测的月沙尘暴日数资料,北半球地表温度和美国NCAR/NCEP大气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中国春季沙尘暴日数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发现:中国春季沙尘暴日数与贝加尔湖地表变暖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该地区的地表温度变暖导致蒙古气旋活动和我国沙尘暴频率降低。利用该地区冬季对流层850 hPa温度与春季地表温度指数之间显著正相关关系,建立了冬季850 hPa温度指数预测中国春季沙尘暴频率的线性预报方程。通过22年回报检验发现,统计预报结果与多数台站观测的沙尘暴发生频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最大相关系数达到+0.4。其中,近22年的预报场与观测之间空间相关系数平均达到+0.4以上,均方根误差在1~2之间,表明该统计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0.
The total dust column and the dry deposition flux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optical properties that were measured by a shipboard sun photometer POM-01 MKⅡ in a cloud-free and nonfrontal dust condition on 24 April 2006. The total dust column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an integration method of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the mean value was 1.42±0.30 g m-2. A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otal dust column and the 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 with a linear factor of 2.7 g m-2 over the Sahara was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total dust column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were lower than these calculated by the integration method. A reasonable factor of 3.2 g m-2 was achieved by minimizing the standard deviation (SD) of the two methods. The two layers model, which includes the deposition processes of turbulent transfer, Brownian diffusion, impaction and gravitational settling over the sea’s surface,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dry deposition flux; the mean value was 5.05±2.49 μg m-2 s-1. A correlation among the total dust column, dry deposition flux, AOD, and effective radius was discuss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otal dust column and the AOD was better than that between the total dust column and the effective radius; howev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ry deposition flux and the effective radius was better than that between the dry deposition flux and the A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