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7篇
  免费   599篇
  国内免费   846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359篇
地球物理   278篇
地质学   1974篇
海洋学   39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17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7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根据层序界面识别和沉积序列综合分析,将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此二个级别的层序结构和演化序列,较为清晰地反映了川东北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盆山耦合过程,特点为:须二段—须三段“下成盆”期米仓山大巴山造山带以低幅隆升为主,对应的川东北坳陷沉降幅度小,物源供给与可容纳空间增长率稳定和基本持平,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主,其层序结构以上升与下降相域厚度近于相等的对称型为主,反映地层基准面相对稳定和均衡的盆山耦合过程;须四段—须六段“上成盆”期米仓山大巴山开始进入强烈逆冲推覆和构造隆升阶段,川东北前陆盆地坳陷幅度急剧加大,碎屑物供给量骤然和增多至远大于可容纳空间增长率,以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等粗碎屑岩为主的沉积体系为主,其层序结构以上升相域厚度大于下降相域的不完全对称型,在造山带前缘则以发育仅保留上升半旋回沉积记录的非对称型结构为主,反映地层基准面升、降变化大的非均衡盆山耦合过程。  相似文献   
992.
罗良  贾东  李一泉  邓飞  孙圣思 《地质学报》2008,82(6):850-856
磁组构是一种灵敏的应变指示计。单一方向应力作用下,在平行层缩短的初始阶段,磁线理与地层走向是一致的。然而,在构造叠加背景下弱变形的沉积岩地区,另一个(多个)不同方向的应力使得已经产生定向排列的磁性矿物发生旋转,表现为磁线理和与地层走向斜交。川西北盆地在新生代是一个典型的构造叠加区域,来自龙门山和米仓山的变形在此相互作用。本文在川西北盆地分3条剖面在18个采样点中采集了172个样品进行了磁组构研究。研究区内观察到3种弱变形的磁组构类型:沉积磁组构、初始变形磁组构和铅笔状磁组构。由于应变的叠加,由盆地内部向造山带前缘没有出现应变由弱到强的变化趋势,同时磁线理的方向也不一致。由盆地向造山带,来自米仓山的变形逐渐增强,磁线理从与地层走向一致转变成与地层走向斜交。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全站仪测量技术存在作业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和受观测环境影响严重等不足,本文将光纤陀螺寻北技术、倾角测量技术应用于地籍测量中,降低了地籍测量对控制点及水平度的依赖,有效地提高了测量效率,推导了全站仪在倾斜状态下界址点测量和定向的计算公式。结合全站仪可水平旋转180°的特点,给出了光纤陀螺安装误差自补偿的操作步骤;对影响定向精度的主要误差源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光纤陀螺精度与水平传感器精度对定向精度影响较大,在光纤陀螺精度为0.05°/h情况下,当倾角测量误差为1'时,定向误差为26.51″。  相似文献   
994.
为了研究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的泥沙回淤机制及来源,通过对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中部南、北导堤两侧坝田区域所采浅钻柱状样的沉积物特征、粒度参数特征、粒度成分和沉积速率特征等的分析,探讨北槽深水航道水动力条件和泥沙沉积环境。结果显示,柱状样以黏土质粉砂为主,受径流和潮汐作用,分选性都较差,偏态均为正偏,北导堤和南导堤两侧柱状样的分选系数、偏态和峰态在同一侧相互之间的特征较一致,且三组分组成接近;南北导堤异侧之间的粒度特征差异较为明显,北导堤一侧的平均粒度比南导堤的小,北导堤坝田附近的柱状样粒级百分比在垂向上波动变化较大,南导堤则表现的较为单一;南北导堤的敏感组分主要集中在粒级100μm部分。结合资料和测年数据,综合得出,由于北导堤和南导堤的涨落潮不对称,导致了其粒度特征上的不同;北槽淤积中的流域供沙逐渐减少,泥沙来源逐渐转变为滩槽交换供沙为主;北槽受深水航道工程影响巨大,泥沙沉积过程复杂,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5.
北太平洋经向翻转环流(NPMOC)是北太平洋所有经向翻转环流圈的总称,拥有5个环流圈结构.其中,热带环流圈(TC)、副热带环流圈(STC)和深层热带环流圈(DTC)位于北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海域,是该海域间经向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通道.主要运用NEMO模式对这3个经向翻转环流圈的年际变化特征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C、STC和DTC的经向流量都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在El Nio期间,TC的南、北向流量均减弱,STC的北向流量增强、南向流量减弱,DTC的南向流量减弱;而在La Nia期间则相反.敏感性试验表明,在风应力强迫下得到的TC、STC南、北向流量和DTC南向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都很显著,并与在风应力、热通量和淡水通量共同强迫下得到的结果非常一致;而仅在热通量和淡水通量的强迫下,各分支流量的年际变化均较小.由此可见,风场驱动是引起北太平洋经向翻转环流年际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而热通量和淡水通量的影响却较小.  相似文献   
996.
利用1950-1995年共46 a的北太平洋船舶报资料,以5°×5°网格为统计单元,绘制了历年各月风向频率、平均风速、6级和8级大风、能见度(≥10 km和≤4km)、雾、雷暴频率等气象要素分布图.在对影响海上航行的风、能见度、雾、和雷暴等主要气象要素进行统计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分析表述了北太平洋风、能见度、雾、雷暴等海洋气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及其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97.
分类法是分析事物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水文气象上用得较普遍。目前不少水文气象要素场的分型研究工作,是根据场的外型特点进行分类,缺乏明确的成因物理基础;而且结果可因人而异,分型指标缺乏客观性和定量性,影响了规律性的正确揭露及其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8.
999.
本文介绍根据峰值采样原理设计的一种新型地磁方位仪。该方位仪由传感器励磁电路,信号峰值采集器,模数转换与方位信号处理器,以及角频信号交换器所组成,可直接获取地磁方位角。目前,一个设计正样已用于超短基浅水声系统中,实用效果是良好的。一个有关它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这种全电子化的非机电式的新结构,不仅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体轻价廉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它展示了将来在磁方位仪实现电子集成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00.
北太平洋海温偏暖的演变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金镜 《海洋通报》1990,9(4):16-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