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1篇
  免费   554篇
  国内免费   893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359篇
地球物理   278篇
地质学   1974篇
海洋学   40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17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7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7 毫秒
971.
北祁连东部两类Ⅰ型花岗岩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北祁连东部早古生代地层中产出两种特征不同的I型花岗岩类,其一以井子川岩体为代表,暗色矿物以角闪石为主,稀土总量为90×10~(-6)~106×10~(-6),轻重稀土比值小于8,锆石的SHRIMP年龄为464±15Ma,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类似于岛弧;其二是以黄羊河岩体为代表,暗色矿物以黑云母为主,稀土总量为214×10~(-6)~250×10~(-6),轻重稀土比值大于8,锆石的LA-ICP-MS年龄为383±6 Ma,岩体形成于碰撞后环境。  相似文献   
972.
根据船舶气象导航的原理以及影响航线设计因素的原则,通过对北太平洋冬季爆发性气旋和温带气旋的特征分析以及风场、海浪气候的特点,指出船舶在设计航线时,应根据气候状况、天气形势分析及结合中短期预报设计一条既能充分利用有利的风、浪等因素又能避开大风浪等灾害性天气以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3.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1960~2000年500 hPa高度场10°×5°经纬度月平均资料,采用EOF、SVD方法,分析了北太平洋涛动区(25°~70°N,140°E~150°W)500 hPa高度场季节变化特征和中国东北区80个测站降水场相关。结果表明:(1)北太平洋涛动区500 hPa高度场冬季EOF第1载荷向量场呈由北向南的“-,+”波列分布,这种北南分布相反型,占总体方差贡献的40%,可以表现为北低南高,类似地面气压场涛动 (NPO) 的正位相阶段,反映了40年北太平洋中高纬度上空以东亚大槽为定常波的大气环流基本模态,亦是NPO呈正位相阶段的主要成因,反之,类似地面气压场涛动(NPO)的负位相阶段,第2载荷向量场呈整体“+”值分布,占方差贡献28%,该模态则表现为东亚大槽被长波脊替代的与气候基本模态呈相反分布的异常环流型;夏季第1载荷向量场基本模态则为全区的正值分布,占总体方差贡献的30%,第3载荷向量呈北“+”南“-”的分布,占方差贡献的13%,表明夏季500 hPa高度场NPO不是主要模态;春秋两季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NPO模态;(2)北太平洋涛动区500 hPa高度冬季平均场与东北区夏季降水场呈由北向南的“+,-”相关波列,存在显著的相关性(α>0.01), 第1对SVD奇异向量占总方差贡献的49%,当NPO区前冬500 hPa高度场呈负位相阶段时,东北区夏季降水偏多,反之,东北区夏季干旱少雨,其它季节亦有类似隔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74.
北太平洋海温变化的年代际模及其演变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咸鹏  李崇银 《大气科学》2003,27(5):861-868
用近百年的海温(SST)资料,分析研究了北太平洋海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基本形势(模态).结果表明,它主要存在准7~10年周期和准25~35年周期两类年代际变化;这两类年代际变化又都有类似的形势(模态),但却与所谓"类ENSO模"明显不同.同时,两个年代际模都有呈西北一东南向振荡和沿海盆作顺时针旋转的共存活动(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975.
2002年8月2日08时热带低压在南海东北部生成,4日05时移到大亚湾偏南方约220km海面处加强为0212号热带风暴“北冕”,于5日02时(即登陆前4小时)继续加强为强热带风暴,并于6时15分在陆丰碣石湾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1级,登陆减弱为热带风暴后继续向北稍偏东方向移动,进入江西境内,减弱为低气压。  相似文献   
976.
黄河游荡性河道河冰防御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正彬  王瑞红 《冰川冻土》2003,25(Z2):245-249
黄河干流禹门口至潼关河段, 俗称黄河小北干流, 流向由北向南, 为典型的游荡性堆积河道.1996年1月和2000年2月, 该河段在5 a时间内出现了2次罕见的凌情和凌灾, 给沿河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灾害.通过对该两次凌灾成因进行分析, 探讨了游荡性河道河冰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977.
时间相依的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估方法是最近10a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将已获得的定量地质资料运用于活动断裂中—长期地震潜势概率评估的方法,从而使得在缺乏历史记载或仪器记录资料,但已获得断层平均滑动速率、同震位错、古地震年代序列等资料的活动断裂段上评估未来的发震概率成为可能。在定量计算活动断裂未来地震危险性的过程中,作为输入参数之一的特征地震平均复发间隔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它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到概率计算的结果。对研究断裂上已获得的历史地震资料(H)、地质资料(G)和古地震资料(P),笔采用了时间可预报(T)和准周期(Q)两种模式分别计算其平均复发间隔,比单一的只假定一种复发模式计算更具有完善性和可靠性。在叙述该方法的同时,以西秦岭北缘断裂为例,详细阐述了该断裂上特征地震平均复发间隔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对西秦岭北缘断裂未来地震潜势作了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978.
北喜马拉雅地区下白垩统海底扇沉积环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喜马拉雅地区早白垩世沉积以碎屑岩为主,海底扇沉积十分发育。根据沉积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产状特征,可将这些海底扇分为6个亚相。根据亚相在空间的排列组合所指示的沉积环境,海底扇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萌芽、青春、成熟和消亡四个阶段。在早白垩世早、中期海底扇处于萌芽阶段和青春阶段,沉积岩的砂/?泥比值高,砂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多样,反映出海岸平原和大陆架较窄,海底坡度较大,从早白垩世开始沉积环境经历了由陆棚向大陆斜坡转移的过程,海平面升高,构造性质主要为水平拉张、裂陷。早白垩世晚期海底扇处于成熟阶段,海岸平原和大陆架宽度加大,砂/?泥比值降低,沉积物以泥质组分为主,富含菱铁矿、钙质结核,少见菊石等生物化石,相变缓慢,水体低能,属于缓倾斜、无明显坡折带的陆缘,反映了北喜马拉雅区的最大海侵事件。由于印度洋扩张、印度板块向北漂移,在早白垩世晚期北喜马拉雅被动陆缘已趋成熟,本区处于大陆斜坡下部强还原的深海-半深海环境。晚白垩世总体上属于海退,海底扇处于消亡阶段,其岩石由泥岩类向砂岩类直至砾岩类演化。白垩纪沉积盆地则相应经历了由陆棚→拉张断陷盆地→陆坡→深海盆地的演变。  相似文献   
979.
甘肃省安西县寒山金矿床控矿构造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兴吉 《西北地质》2003,36(2):72-76
寒山金矿床是原甘肃地勘局酒泉地质矿产调查队于1995年检查1:20万重砂异常时发现的,是北祁连造山带新发现的一个与韧脆性剪切带有关的中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床的形成受含矿地层和构造两大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构造对于矿床的形成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80.
在对胶北荆山群麻粒岩相富铝岩石中石榴石、黑云母的成分环带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选取不同粒径、与不同矿物相邻的石榴石、黑云母各微区点成分,利用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分别进行了温度估算。确定在黑云母含量较高的岩石(V_(Grt)/V_(Bt)≤1)中,利用大颗粒石榴石(d≥1500μm)晶体核部(或靠近长英质矿物一侧的晶体幔部)成分与基质中远离石榴石等镁铁矿物处于长英质矿物之间的黑云母核部成分配合。通过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可以获得相当可信的变质峰期温度。但是对于黑云母含量极低的岩石(V_(Grt)/V_(Bt)≥6),由于黑云母的成分普遍遭到了强烈改造。使得温度估算结果异常偏低,因此不适合采用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估算峰期温度。同一岩石中,采用不同的相邻石榴石-黑云母矿物对晶体边缘成分获得的温度值差异较大,反映它们在峰期后发生Fe-Mg交换反应并达到封闭温度平衡状态的程度不同,因此利用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难以获得准确的封闭温度。通过热力学计算,建立了一个新的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公式。确定胶北荆山群所经历的变质峰期温度为720~770℃,峰期后最低相对封闭温度为480~5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