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328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305篇
海洋学   856篇
综合类   224篇
自然地理   10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孕灾地质基因是指一定区域所具有的促进地质灾害孕生的内在关键因素。板块构造混杂岩带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决定了其复杂的演化过程和特殊的地质基因。本文在梳理青藏高原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其孕灾地质基因,包括活跃的地质构造、复杂的水热条件、混杂的岩性组合、特殊的蚀变软岩和构造岩溶导水通道等,是引发重大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安全风险的根源。结合典型案例,剖析了构造混杂岩带大型滑坡的成因类型主要有三大类:构造控制型、泥质软岩控制型和蚀变蛇绿岩带控制型,其中蚀变蛇绿岩带是构造混杂岩带最具特色的易滑地质结构,具有典型的地质构造与特殊岩性联合控制特征。构造混杂岩带隧道工程变形破坏主要有塌方、水平收敛、环向收敛、底鼓和错断等五种模式,黏土化蚀变软岩的不良工程特性是制约构造混杂岩带隧道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针对传统的工程地质理论和灾害风险防控技术难以适应构造混杂岩带大规模工程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和防灾减灾策略。  相似文献   
992.
姜钊  张卫花 《海洋学报》2022,44(4):104-113
为探索印度洋深海沉积物中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本文对采自印度洋12个沉积物样品进行细菌纯培养分离,共获得343株细菌.所有细菌采用16S?rRNA基因进行比对分析,鉴定为4个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  相似文献   
993.
沙冬青根瘤菌结瘤基因nodA PCR-R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结瘤基因nodA PCR-RFLP和nodA PCR产物序列分析技术,对36株分离自沙冬青根瘤菌菌株的共同结瘤基因nodA进行了遗传类型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6株根瘤菌nodA PCR-RFLP分析显示在80%的相似水平上聚为两个类群5个亚群;选取不同基因型代表菌株的nodA进行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表明,测试菌株CCNWNX0117、CCNWNX0068、CCNWNX0083、CCNWNX0062、CCNWNX0058与中慢生根瘤菌聚在一起,系统发育地位相近;测试菌株CCNWNX0089、CCNWNX0081、CCNWNX0064与中华根瘤菌聚在一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本研究中nodA基因所揭示的沙冬青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说明沙冬青根瘤菌nodA基因遗传多样性较高,宿主结瘤范围较宽。  相似文献   
994.
《中国地名》2009,(11):73-73
深海潜水器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技术力量,是海洋技术开发的最前沿与制高点,利用它可取得海底世界的宝贵数据和资料,用于深海资源勘探、热液硫化物考察、深海生物基因、深海地质调查等领域。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拥有深海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未超过6500米。中国研制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是目前世界下潜工作深度最深的载人潜水器。  相似文献   
995.
藻类鉴定被广泛应用于藻类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和应用藻类学,尤其是藻类调查和评估.然而,基于形态学的鉴定往往因为分类特征未出现或不典型、设备限制和人员经验欠缺等原因带来较大误差.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标记已成为藻类鉴定的一个通用工具.由于藻类类群众多且差异很大,分子标记的选择成为藻类鉴定的关键.本文综述了蓝藻、硅藻、绿藻、甲藻、裸藻、隐藻、金藻、黄藻、红藻和褐藻等主要门类分子标记的选择及应用进展,包括分子标记选择原则、常用标记和相应序列数据库,以及各个分子标记在不同类群应用中的优缺点等.藻类分子鉴定源于编码核糖体RNA的基因(rDNA),发展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DNA等.然而,当前藻类分子鉴定逐渐细化和完善,单一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和保守蛋白编码基因等短序列分子标记已经很难满足藻类鉴定的需求,多标记组合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同时,线粒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核基因组、转录组和宏基因组等提供了更多遗传进化信息,弥补了短序列分子标记在系统分类应用中的不足.对于藻类鉴定,单纯依赖分子标记或形态学都不足以保证鉴定的准确性,采用将分子生物学、形态学、生理生化学等结合的多相学方法,才能准确地完成鉴定工作.此外,藻类分子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是未来分子鉴定的重要工作,快速鉴定方法也必将在未来获得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6.
作为海洋中最丰富的有机含硫化合物之一,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不仅在浮游植物细胞内具有重要的生理生化及生态功能,同时也是海洋微生物的重要营养物,其分解产物二甲基硫(DMS)还是海洋中最重要的还原态挥发性生源有机硫化物,因此DMSP的代谢在全球硫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细菌可通过脱甲基与裂解这两条途径降解海水中的DMSP,从而决定硫元素是以含硫蛋白形式进入微生物食物网还是以DMS形式进入大气。截至目前,在高纬度北极海域开展的有关细菌降解DMSP的相关研究报道很少。本文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首次对北极王湾夏季(2015及2016年)海水中涉及细菌降解DMSP的两条主要代谢途径中的脱甲基酶基因dmdA及裂解酶基因dddP的丰度及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 2015—2016年海水中DMSP降解酶基因(dmdA、dddP)与细菌16S rRNA基因的丰度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25%±0.31%、0.32%±0.58%。2015年水样中,除K5站位的dddP基因之外,表层水中dmdA及dddP的丰度相对值从湾口至湾内均呈递增趋势。但2016年的结果却显示出很大差异:湾口附近dmdA基因丰度相对值总体高于湾内;表层水中的dddP基因丰度相对值变化趋势不明显,而深层水中dddP基因丰度相对值从湾口到湾内总体呈递减趋势。本次研究的结果初步表明,含有DMSP降解基因的浮游细菌在王湾夏季水体中丰度很低,而且参与不同代谢途径的DMSP降解菌在海水中的时空分布存在很大变化。对于王湾水域中细菌参与DMSP分解代谢及其在当地硫元素循环中的生态地位的进一步认识,尚待后续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997.
蓝色新事     
正1基因中国科学家首次敲除斑马鱼1号染色体全基因10月10日,斑马鱼1号染色体全基因敲除计划结题会暨第二届全国斑马鱼PI大会开幕式在武汉召开。会上科学家们宣布,中国科学家基本敲除了斑马鱼1号染色体上的1333个基因,这也是世界上科学家首次完成斑马鱼1号染  相似文献   
998.
《海洋世界》2012,(10):11
在欧洲生物多样性计划框架下,一支由15家实验室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物种越多的地方基因种类不一定越多。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层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然而,人们在设立自然保护区时经常只考虑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而忽视遗传多样性。这一方面是因为遗传多样性很难测量,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普遍认为物种丰富度越高的地方遗传多样性也越高。为了证实这个假设,  相似文献   
999.
科技看点     
《海洋世界》2012,(12):8-11
太空Space年迈恒星控制宇宙目前,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最广泛的宇宙恒星年代勘测显示,宇宙中95%的恒星都诞生已久,很少存在新生恒星。日前,一个国际性天文学家小组使用天文望远镜勘测了从宇宙最早期的恒星形成动态趋势。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海洋世界》2012,(3):10-10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科学家检查了1800名女性及其伴侣的DNA,首次在女性身上发现了“离婚基因”,即催产素受体基因变体。女性的身体都带有催产素受体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