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5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245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824篇
地质学   843篇
海洋学   40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3篇
自然地理   43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湖泊、沼泽与河流等淡水生态系统中在的一些对紫外光敏感的磷化合物,它们在紫外光(或太阳光)的作用下释放正磷酸根。本文对其形成释放机制、生态学意义以及铁和腐殖质的调节作用等作了扼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992.
山西晋阳湖浮游藻类分布的时空格局及水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郭春燕  冯佳  谢树莲 《湖泊科学》2010,22(2):251-255
对山西晋阳湖的浮游藻类进行了研究,共发现156种及11变种,隶属于5门,25科,67属.其中以绿藻门种类最多,达29属57种4变种;硅藻门次之,17属34种6变种;蓝藻门和裸藻门分别为15属32种1变种和5属31种,黄藻门最少,只有1属2种.秋季浮游藻类种类最多,冬季最少.浮游藻类细胞密度变化范围为2.84×10~6-2.30×10~9 cells/L,平均细胞密度为4.86×10~8 cells/L.每个季节水体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均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较低,而优势度很高,说明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993.
不同基质下菹草的生长及其对水体营养盐的吸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置两组实验分别研究不同基质对菹草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及菹草对不同基质下水体营养盐的吸收净化作用.结果表明:湖泥、混合基质及黄土三种基质对菹草的生物量变化及石芽的形成有比较明显的差别,氮磷养分含量高的湖泥更有利于菹草植株的生长,其生物量增长幅度最大,混合基质次之,氮磷含量最低的黄土最差;黄土基质下菹草石芽产生的时间最早;混合基质下产生石芽数量最多.3、4月份菹草水体中不同形态的氮浓度均低于空白组,最大净化效率达74%,构成水体营养盐氮的汇;菹草对不同基质下水体中氮的净化效率表现为:湖泥混合底泥黄土;菹草对水体磷的控制吸收作用不明显,甚至有加快磷转换释放的作用;6月份处于腐败分解阶段的水草组水体营养盐浓度普遍高于对照组,构成水体营养增加的源.  相似文献   
994.
太湖河蚬时空格局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2006年12月-2007年11月对太湖河蚬种群进行了周年逐月调查.河蚬在分布区的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65.7ind./m2和100.9g/m2,在夏、秋季均达到高值.根据壳长频数分布的周年变化,太湖河蚬一年一代,繁殖期主要在5-7月份.河蚬主要分布在贡湖湾、马迹山以南区域、西南湖区和小梅港沿岸区域.分析表明,太湖中河蚬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北部梅梁湾和竺山湾湖区湖泊中的低溶氧量是限制河蚬生长的最重要因素;在贡湖湾、马迹山以南湖区和西南部湖区,各种生境条件和底质性质适合河蚬的生长繁殖,其密度和生物量的最高值出现在贡湖湾的中心区域(820.0ind./m2,522.9g/m2);在东太湖湖区浮游植物密度较低,底质中有机质较少,食物来源是影响河蚬分布的较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5.
基于韦伯-费希纳定律的营养状态普适韦伯指数公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适当设定各营养状态指标"参照值"Cj0的基础上,用相应于"参照值"Cj0的指标"规范值"xj作为基于韦伯-费希纳定律的营养状态指数公式中的刺激量.由于各项指标的同级营养状态标准的"规范值"xjl差异不大,从而可认为各指标的营养状态韦伯指数公式都具有一个共同适用的韦伯常数α,并采用智能解域搜索算法优化α,得出对所有14项营养指标皆适用的营养状态普适韦伯指数公式.将营养状态韦伯指数公式应用于数十个湖泊的富营养化评价,并与其它多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公式不但理论依据充分,而且具有简单、适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6.
历史时期希门错湖泊沉积色素记录的古环境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湖泊沉积物中色素的含量,种类以及相应的参数是研究湖泊初始生产力和湖泊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根据青藏高原东部希门错短柱岩芯XM9201沉积物的色素指标的综合判别,讨论了该地区过去2000多年来的古环境变化过程和特点,对比分析我国东西部气候记载及冰芯研究,探讨了各气候事故表现形式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997.
密云水库内湖富营养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2001年的调研结果显示,由于网箱养鱼的影响,密云水库内湖已成为富营养水体,库区水体处于中营养水平,但有向富营养化发展的趋势;内湖水体通过侧渗、扩散等途径与库区水体进行物质交换,当水位达到150m以上时,水漫过相隔的窄坝,内湖与库区连为一体,内湖对库区的污染加重,内湖是库区的内污染源,应取消内湖的网箱养鱼,减少内源污染,稳定密云水库水质。  相似文献   
998.
安成邦  陈发虎 《湖泊科学》2009,21(3):329-334
综述了亚洲中部干旱区湖泊研究的古气候记录.发现湖泊记录的全新世有效湿度在大框架上具有一致性变化.据此,选择了其中年代可靠、代用指标湿度意义明确、时间分辨率较高的8个地点的记录,半定量地集成了中东亚干旱区全新世期间湿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亚洲内陆干旱区全新世气候变化具有较清晰的阶段性变化,大约8cal kaBP以前的早全新世气候干旱,8-4cal kaBP的中全新世气候湿润,从距今5-6cal kaBP以来湿润程度逐步降低到晚全新世,但晚全新世比早全新世湿润.内陆干旱区的全新世湿度变化框架与最新获得的亚洲季风变化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推论出,北大西洋海洋表面的温度变化可能是中东亚干旱区湿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9.
蒙新高原湖泊水质状况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曾海鳌  吴敬禄 《湖泊科学》2010,22(6):882-887
蒙新高原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区内湖泊众多,但多为盐湖和咸水湖.近年来,由于湖泊咸化、萎缩甚至干涸的过程加快,区内多数湖泊水资源严重短缺,湖泊及其流域的生态环境遭遇巨大破坏.本文选取蒙新地区11个淡水和微咸水湖泊,通过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的湖泊水质状况分析和对比研究,揭示蒙新地区湖泊水质现状及其变化特征与原因.结果表明,新疆地区湖泊类型多样,湖水阴、阳离子涵盖了各种水化学类型,而内蒙湖泊均为钠组-氯化物型.不同湖泊间湖水离子浓度和矿化度差异较大,湖水交换是蒙新地区湖泊水体矿化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与1988年相比,哈纳斯湖、阜康天池和赛里木湖等山地湖泊矿化度无明显变化或呈下降趋势,反映了区域气候变化特征;柴窝堡湖和红碱淖湖水矿化度快速升高,而达里诺尔水体矿化度增幅较小,其差异反映了修筑水库、地下水开采等人类活动在湖泊水环境变化中的不同作用.近50年来,乌伦古湖、博斯腾湖、吉力湖和乌梁素海水体矿化度波动升高,尤其近年来矿化度升高趋势加快,反映了流域内工农业等人类活动增强而导致入湖污染物增加以及气候干旱引起湖水浓缩两个方面所产生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000.
东北松嫩平原区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点的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气候变化和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是受到广泛关注.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气候变化的一个敏感区,观测记录和多种模式预估显示该区气候变暖显著并将进一步增强,降水变化趋势则不明显或略有增加.东北松嫩平原湖泊群是我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区之一,但近几十年来,该区湖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其中气候因素最为受人关注.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综述了松嫩平原湖泊群对气候变化的响应:(1)湖泊面积和湖泊水位;(2)湖泊水质;(3)湖泊生态多样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区未来气候变化对湖泊的可能影响以及湖泊的演变趋势,也阐述了在这种自然背景下的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