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9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364篇
测绘学   499篇
大气科学   378篇
地球物理   176篇
地质学   720篇
海洋学   149篇
综合类   188篇
自然地理   119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南涧干热退化山地植被恢复的植物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南涧县城后山干热退化山地上营造的五种不同人工植物群落与未经改造次生植被的物种组成与结构进行了调查,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指数对各个群落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经过十几年的恢复和保护,各人工群落植物种数及耐荫种数均有增加,分别在54~29和7~4间,高于坡柳、黄茅草灌草坡(26种和2种)。恢复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增加,其中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在0.15~1.45间;除桉树群落外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在0.91~0.76间,均明显大于坡柳、黄茅草灌草丛(0.44);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在0.39~1.49间,除桉树群落和新银合欢群落外也均有增加。恢复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逐渐向良性方向发展。然而,一些引进植物如山毛豆(Tephrosia caudida)在本地区早期阶段生长迅速并能够快速郁闭,为乡土植物生长创造了条件,但因自我更新能力差,已出现衰退现象,因此,应该加强人工群落保护和后续抚育管理,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92.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碳交换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李银鹏  季劲钧 《地理学报》2001,56(4):379-389
利用陆面物理过程和植被生理生态过程完全动态耦合的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式 (AVIM) ,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进行模拟。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分为 1 3类 ,土壤质地分为 7类 ,确定了各种植被和土壤的模式参数。采用全球陆地 0 .5× 0 .5网格点气候平均资料 ;以 30分钟为步长进行积分。并用全球不同地区各种植被类型的 1 9个 NPP观测样点数据校准模型。AVIM模拟全球陆地生态系统 NPP的主要模拟结果如下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 (NPP)总量约为 60 .72 Gt Cyr- 1。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的 NPP分布 ,模式较好地模拟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纬向分布和区域分布的差异 ,模拟出中国植被生产力的分布特征。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与温度、降水和辐射等气候因素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程度相关性 ,北方针叶林地区气候因子与 NPP的相关性明显 ,反映出植被对环境因子的不同响应及其物候特征。赤道热带雨林地区NPP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3.
根据乌鲁木齐阿尾闾东道海子沉积的孢粉分析,以藜科、蒿属花粉的绝对含量和相对比值确定古植被类型,重建下游平原30Ka BP以来的古气候演变过程。表明末次冰期北疆山麓地带的相对冷湿环境,在本区孢粉组合中也有一定显示;全新世大暖期山前平原地区湖泊来水量增加,湖泊周边湿地沼泽遍布;最近500年来的植被变化与区域气候环境的干暖化趋势有关;而近100年来的植被退化、环境劣变主要是人类自身行为所致。  相似文献   
994.
南澳岛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阶段土壤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厚诚  任海  向言词  彭少麟  李萍 《热带地理》2001,21(2):104-107,112
采用时空互代法研究南澳岛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阶段土壤变化,在植被恢复的过程中,该岛土壤pH值按退化草坡→人工林→次生林的顺序呈现出逐步降低的趋势,土壤全氮含量、速效磷和交换性K、Ca、Mg都随植被从草坡向次生林恢复过程而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虽然草坡10cm土壤有机质比10年龄的人工林群落2种群落3高,但却比群4、群落5、群落和群落8低,植被恢复过程中凋落物贮量也增加,其趋势同土壤养分增加是一致的,南澳岛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结构和营养得到改善,而这又会促进植被恢复,同大陆相比,海岛土壤的交换性K、Ca、Mg含量较高,这可能同海岛特殊生境有关。  相似文献   
995.
中国西北地区蒸发散量计算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自然陆面区域蒸发散的教育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利用遥感资料求取地表特征参数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2种极端条件下(裸露地表和全植被覆盖)的裸土蒸发和全植被覆盖蒸散计算模型,然后结合植被覆盖度给出非均匀陆面条件下的区域蒸发散计算方法,实测资料验算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最后利用该模型对我国西北5省区的蒸发散量进行了计算,并对该研究区蒸发散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6.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与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64,自引:2,他引:64  
孙睿  刘昌明  朱启疆 《地理学报》2001,56(6):667-672
利用8km分辨率Pathfinder NOAA-NDVI数据,对黄河流域1982-1999年地表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序列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计算不同时段降水量与年最大NDVI之间的相关系数分析了降水对流域植被覆盖的影响。结果发现近20年来黄河流域平均植被覆盖度有增加趋势,但青藏高原上有所减小;汛期降水量的多少对地表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起主要作用,其中草原地区影响最显著,而在森林植被区及部分灌溉农作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对地表覆盖的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997.
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率与风蚀输沙率定量关系   总被引:54,自引:2,他引:54  
基于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风蚀输沙率实地观测数据,借鉴国外最新的建模思想,采用Matlab5.3软件对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建立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率与风蚀输沙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比较系统地考察了植被覆盖对沙粒起动风速和风蚀输沙率的影响,确定了不同风速下的有效植被覆盖率。结果表明,在毛乌素沙地要有效减少和防治风蚀,植被覆盖率必须达到40-50%的水平,而要保证在最高风速下风蚀输沙得到有效控制,植被覆盖率必须达到60-70%的水平。  相似文献   
998.
小江是一条典型的深切割构造型河谷河流 ,流域面积 30 4 3.4 5km2 ,最高海拔 4 344m ,一般山坡坡度 35°~4 5°。年降水量约 88% ,集中在 5~ 10月的雨季降落 ,约 70 %的泥厂流也集中在雨季频繁暴发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 ,使植被遭受严重破坏 ,八十年代森林覆盖率只有五十年代的 2 9.3% ,水土流失加剧 ,滑坡崩塌棋布 ,八十年代泥石流沟数为五十年代的 2 .82倍 ,生态环境恶化 ,居民贫困。迅速恢复流域植被 ,可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从根本上削减形成泥石流的土体和水体补给量 ,减少泥石流灾害 ;防治土地荒漠化 ,促进经济发展。植被恢复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技术措施。加速恢复植被 ,使小江山青水秀 ,人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999.
定量重建贵州梵净山一万年以来的植被与气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乔玉楼  陈佩英 《地球化学》1996,25(5):445-457
在孢粉分析和^14C测定年龄资料的基础上,以现代梵净山植被带及其气候状况为类比系统,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重建贵州梵净山1万年以来的古植被和古气候演化历史,将其分为三个阶段:10-7.8kaB.P.,7.8-2.7kaB.P.和2.7ka B.P到现在,依次为升温期,高温期和降温期、其中高温期年平均温度比现代年平均温度高出1.6-3.3℃。1万年以来的年降水量比较稳定,使本地区一直处于较湿润状态  相似文献   
1000.
乌江流域自然植被遥感解译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进原 《贵州地质》1996,13(4):357-362
本文根据遥感资料结合典型地区的野外调查,研究并综合分析了乌江流域自然植被卫片上的影像特征及实施分布的一些特征,进而为该流域自然植被的合理利用及保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