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4篇
  免费   1961篇
  国内免费   1864篇
测绘学   654篇
大气科学   1238篇
地球物理   1982篇
地质学   4660篇
海洋学   1148篇
天文学   186篇
综合类   1157篇
自然地理   1964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447篇
  2022年   547篇
  2021年   522篇
  2020年   396篇
  2019年   455篇
  2018年   308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371篇
  2014年   587篇
  2013年   493篇
  2012年   647篇
  2011年   633篇
  2010年   570篇
  2009年   642篇
  2008年   609篇
  2007年   432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452篇
  2004年   324篇
  2003年   396篇
  2002年   436篇
  2001年   479篇
  2000年   288篇
  1999年   275篇
  1998年   233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200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5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03年6月青岛震群波形资料,由P波、SV波、SH波初动和它们之间的振幅比,联合计算了ML≥2.9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震群发生前期,震源机制较为一致,P轴与北东东(80°)近水平方向的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一致,震群发生后期震源机制变化相对较大。上述现象相对于强震P轴方向与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一致,而余震P轴絮乱的现象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相对于强震在震后引起的主压应力方向变化(约40°~96°)来说,青岛震群地震引起震源区P轴的变化(约45°)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2.
智海  沈桐立  张喜林  方晓红 《气象》2006,32(S1):3-10
以实况资料作初始场,利用中尺度自适应模式对西北地区2000年4月12日强沙尘暴的天气形势和风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此分析得出西部地区沙尘暴的形成、发展机制和中小尺度系统对于沙尘暴发生发展的触发和指示作用。由于模式的输出结果是每3小时一次,比常规资料更能表现出沙尘暴的内在机制及时间和空间尺度较短的系统。结果表明:在沙尘暴发生前河西走廊西部就出现偏西大风,高空急流对沙尘暴发生区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强沙尘暴发生在200hPa高空急流入口区右倒,上升运动区内;高空急流发生变异时,导致对流层中下部锋区加强和大气层结不稳定,为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沙尘暴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大尺度环流背景;西北地区干暖舌的形成和维持对沙尘暴的发生区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当冷锋过境时,干暖区是沙尘暴发生的最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993.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市内岩溶较发育,曾多次发生岩溶地面塌陷,直接威胁城市建设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从该区几处地面塌陷的特征入手,分析其形成机制,并对可能发生地面塌陷的区域进行初步预测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94.
个旧矿集区锡铜多金属多因复成成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东南地区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前地槽及地槽阶段、地台阶段和地洼阶段。地槽演化阶段即有锡的初步富集;地台演化阶段的早期即初“定”期,由于受基底活动余波的影响,地壳仍有较大的活动性,在滇东南一带产生了强烈的断拉谷运动及与之伴生的海底火山成矿作用,造成锡铜多金属的再次富集;当壳体演化至燕山期地洼阶段,早期北东向断拉谷系统再次活化,形成大规模的深部壳源重熔岩浆,岩浆重熔及上侵定位过程中同熔或萃取了大量的深源锡铜等成矿元素,在构造有利部位对先成矿体或矿化体进行再造和叠加富化,并形成了一系列具后生成矿特征的矿化类型。文章阐述了个旧矿集区锡铜多金属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和多因复成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995.
王津  邵兆刚  雷伟志 《地球学报》2006,27(4):379-384
随着WebGIS(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我们将WebGIS技术引入到震源机制解数据分析,通过将数据库信息与地理空间属性信息相结合,实现了数据库信息图形化,统计分析自动化,数据访问和查询网络化。本文通过介绍用ArcI MS3.1建立震源机制解数据发布系统,论述了ArcI MS体系结构,详述了中国及邻区地震震源机制解数据发布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用ArcI MS建立震源机制解数据发布系统的方法,并就系统开发中的技术要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96.
总结了华北克拉通及周边以变质核杂岩和穹隆为代表的伸展构造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及其在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岩石圈减薄研究中的意义。以变质核杂岩和穹隆为窗口,开展推覆向伸展的转化机制、区域性伸展运动学特征、剪切应变类型、伸展构造发育的时间和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增厚地壳向伸展减薄转化的起因和过程,确定减薄的区域运动学方式及时限,查明伸展构造变形对地壳及岩石圈减薄的贡献。这方面的研究将提升华北伸展构造研究的水平,有助于查明岩石圈减薄的地壳响应,为探讨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减薄的时限、机制、模式及深部动力学问题提供直接的构造证据。  相似文献   
997.
龙门-锦屏山的东缘发育一系列逆冲断裂和飞来峰构造,逆冲作用使山体向东叠置在四川盆地之上。新的野外调查、显微构造分析和糜棱岩石英组构的EBSD测量表明,在龙门-锦屏山的前震旦纪变质杂岩体西缘(即青藏高原东缘)发育一条近NS向的大型韧性拆离断裂,被20Ma以来形成的NW—SE向鲜水河韧性走滑剪切带[1]左行错位80km。青藏高原东缘韧性拆离断裂中黑云母40Ar-39Ar测年获得112~120Ma的年龄,表明龙门-锦屏山的崛起可能与白垩纪开始的垂向挤出机制密切关联。结合四川前陆盆地的沉积及演化特征,认为晚三叠世时期羌塘/东昆仑/扬子陆块的碰撞形成松潘-甘孜造山带,晚三叠世—侏罗纪在其东南缘形成四川前陆盆地沉积;早白垩世龙门-锦屏山开始抬升,晚白垩世快速崛起,在四川前陆盆地沉积之上叠置白垩纪—第四纪再生前陆盆地的沉积。龙门-锦屏山的崛起与白垩纪以来扬子板块岩石圈对于松潘-甘孜地体的陆内俯冲作用有关,使位于中下地壳的变质基底岩石在挤出机制下隆起。  相似文献   
998.
赤普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川滇黔成矿区内,是川滇黔地区重要的铅锌矿床之一.通过野外和显微镜下观察,将成矿期形成的石英划分为Ⅰ、Ⅱ、Ⅲ三个阶段.本次选取了21件样品进行研究,对保存于石英、闪锌矿及硅化白云石中的原生包裹体进行的详细研究,赤普铅锌矿床中包裹体类型相对较为单一,以气液包裹体为主.Ⅰ、Ⅱ、Ⅲ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范围分别为:230℃~270℃和2.74~19.68wt%(NaCl),150℃~200℃和3.71~16.99wt%(NaCI)和180℃~220℃和0.70~16.15wt%(NaCl)三个区间.主成矿阶段的闪锌矿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范围为127℃~210℃和4.34%~22.17%(NaCl).该矿床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和盐度范围主要在130℃~200℃和8.5%~17.0%(NaCl)之间,属于低温、中等盐度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为H2O-NaCl-CaCl2体系;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始终处于相对还原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壳,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围岩地层;成矿机制可能为含金属和舍还原硫流体混合成矿.该矿床应归属于密西西比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999.
里下河地区浅部沉积物多为全新世中、晚期堆积,多数地区缺失全新世早期沉积。沉积物以淤泥质亚粘土、亚粘土、亚砂土,粉砂质淤泥、淤泥质粉砂、淤泥及泥炭为特征。沉积前的古地貌为四周高、中间低的碟形盆地。古气候经历了温湿—暖湿—温湿—温干的变化过程。区内曾有两次海侵,第一次海侵发生在全新世早中期,范围几乎遍及全区;第二次海侵发生在全新世晚期,规模小、范围窄、时间短,为海水沿江河倒灌、回溯形起。该区古环境自全新世以来经历了浅水海湾—古泻湖—湖沼地及平原的演变过程,最终形成现今河湖稠密的低凹平原。  相似文献   
1000.
由多个震源机制解分析甘肃及边邻地区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震源断层面解的空间取向和断层滑动方向,由相应力轴张量在地理坐标系中的表达式,通过坐标旋转、代数平均可求得多个震源机制解的P、B、T轴参数的平均应力场。据甘肃及边邻地区的分区活动特征,将研究地区分为8个小区域,由各个区域内多个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力轴张量计算法,得到了各个区应力张量的定量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