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4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299篇
测绘学   183篇
大气科学   161篇
地球物理   190篇
地质学   881篇
海洋学   166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17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5篇
  193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本隆起是沿磴口-乌兰格尔-山海关-宽甸东西一线,并向东西继续延伸的一条整体隆起构造。根据该隆起在磴口-宽甸间不同地段地质构造的差异,可由西向东划分为:磴口-清水河、清水河-山海半、山海关-宽甸三个隆起段。本文对其各段隆起的形成和控煤作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93.
994.
吉林黄泥岭花岗岩体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17,自引:14,他引:17  
在华北地台北缘与其北侧兴蒙造山带的结合部位 ,发育有大量的所谓“加里东期”花岗岩 ,其中以出露在吉林省中部的黄泥岭岩体最为典型。然而 ,高精度的单颗粒锆石 U-Pb定年结果显示 ,采自黄泥岭岩体不同部位的三个样品的同位素年龄分别为 168± 3 Ma、153± 2 Ma和 158± 3 Ma,说明黄泥岭岩体并不是形成于早古生代 ,而是形成于中生代的中 -晚侏罗世。结合前人获得的 166± 2 Ma的锆石 SHRIMP U-Pb年龄 ,本文认为 ,黄泥岭岩体是在 150~ 170 Ma之间由至少两期岩浆活动形成的复式岩体。这一中生代年代学结果的获得 ,表明华北地台与北侧佳木斯地块或东侧兴凯地块间拼合历史的传统模式需要进一步  相似文献   
995.
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电性结构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岭造山带三维电性结构特征的详细研究结果,结合其他多种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分析发现,自中新生代以来,尤其是晚近时期华北和扬子两地块向秦岭造山带持续陆内俯冲过程中,由于南秦岭岩石圈向北挤入作用,秦岭造山带的后陆冲断褶带和北秦岭厚皮叠瓦逆冲带,现今处于岩石圈叠置加厚与拆沉作用的初始期;与之相反,南秦岭正在经历拆沉-底侵的物质再循环作用,佛坪一带可能发育新的地幔柱;此外,在造山带北、南深部边界与内部不同岩石圈块体之间还伴随强烈的不同性质的走滑作用和物质侧向传输.最后探讨了秦岭造山带构造拆沉与巨厚岩石圈并存以及走滑构造作用等的地球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本应用GMS-5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导出的风场产品——云迹风资料,对REM中尺度η坐标有限区域数值模式的初始风场进行改进处理,模拟了2001年7月27~28日以及8月16、18~19日共5d的降水过程,通过初始场的改进进行控制试验和灵敏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卫星云图导出的云迹风场资料,对中尺度数值模式的初始风场进行改进,可以改善模拟精度,从而改善因测站稀疏造成的中小尺度系统漏报的不足,提高降水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997.
本文讨论了利用粒子追踪方法模拟岩体三维裂隙网络中溶质迁移的问题。在本研究中裂隙为圆盘形,具有一定的张开宽度;其中流体的流动为面状流,发生在整个裂隙圆盘范围内。粒子追踪时考虑了对流、纵向弥散和横向弥散。利用提出的方法模拟了一个野外实际钻孔示踪试验。对模拟得到的示踪剂恢复曲线与实测的回收曲线进行了对比,二者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8.
对探矿权有关问题的另类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矿权是地勘单位从事商业性地质工作的许可权。地质成果——各类有益的地质信息,是地勘单位投入地质工程取得的产品。对探矿权和地质成果的属性在有关文件和文献中都有不少规定和论述。从知识经济和保护知识——信息产权的角度对探矿权和地质成果的属性进行另类思考,以期与本行业同仁探讨;对《矿产资源法》及其相关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修改提出建议,则是作者的初衷。  相似文献   
999.
吉林省中部红帘石硅质岩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吉林省中部磐石县境内烟筒山地区的红帘石硅质岩存在于古生代地层之中。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硅质岩具有较低的SiO2(80%左右)和较高的Al2O3(10%左右)。微量元素中V的含量也较低,稀土元素中不出现明显的Ce负异常,表明其形成于与陆源物质关系密切的大陆边缘环境。岩石的强烈变形和无层序特点暗示该区的古生代地层可能大多为构造混杂岩,不具备传统的地层划分和对比意义。矿物温压计算结果显示,该硅质岩经历了约430℃、大于6.OGPa的中压相系变质作用。不存在其他高压变质作用矿物,可能反映了本区为兴蒙造山带中古亚洲洋最后闭合的地点所在,并推测其最后闭合的时间应在古生代末一中生代初期。  相似文献   
1000.
宽频地震方法技术在地震探测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江苏东海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址区进行了方法试验工作。使用法国生产的便携式3分量地震台站54台,并将各台的3个分量的记录道与3个垂直检波器串(6Hz和10Hz)相连,形成一个150多道的地震排列,进行了180km的反射和折射探测,总花费比常规反射剖面节省一半,获得了与常规方法类似的成果,提高了广角地震探测的分辨率。采用二维空间变量分离速度成像方法,利用广角地震波反射的“动校正”,使解释结果更加直观,获得了测区地震浅部的地壳速度精细结构。利用纵、横波联合解释,建立了大陆钻址区超高压变质带地区的地壳波速结构与泊松比结构。方法试验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