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339篇
测绘学   233篇
大气科学   325篇
地球物理   184篇
地质学   415篇
海洋学   174篇
天文学   85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局部线性嵌入的人工智能台风强度集合预报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颖  金龙  黄小燕  史旭明  金健 《气象》2014,40(7):806-815
利用局部线性嵌入算法通过学习挖掘高维数据集的内在几何结构,高效地实现维数约简和特征提取的能力,论文以2001—2012年共12年6—9月西北太平洋海域内生成的台风样本为基础,将气候持续因子作为台风强度的基本预报因子,采用局部线性嵌入的特征提取与逐步回归计算相结合的预报因子信息数据挖掘技术,以进化计算的粒子群算法,生成期望输出相同的多个神经网络个体,建立了一种新的非线性人工智能集合预报模型,进行了分月台风强度预报模型的建模研究。在建模样本、独立预报样本相同的情况下,分别采用人工智能集合预报方法和气候持续法进行预报试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前者较后者在6、7、8和9月24 h台风强度预报中,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下降了23.34%、24.46%、19.41%和27.45%,4个月的平均绝对误差下降了23.10%;48 h台风强度预报中,6—9月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下降了44.82%、16.73%、0.89%和49.26%,4个月的平均绝对误差下降了25.5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变动局部线性嵌入算法忌近邻个数的情况下,建立的台风强度集合预报模型,其预报结果稳定可靠,相对于气候持续法均为正的预报技巧水平,为台风强度客观预报提供了新的预报工具和预报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992.
为探讨地闪活动与中尺度数值模式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利用新一代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模拟2011年7月23日四川盆地中的一次强雷暴过程,并对比研究模式输出的动力和微物理场量与地闪频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在WRF模式中采用Kain-Fritsch积云参数化方案和Thompson微物理方案的组合方案能较为成功模拟出此次雷暴过程,模式输出的上升气流和冰相粒子与地闪关系密切,500hPa霰和300hPa冰晶含量在时间上比地闪频数超前约15min,300hPa雪晶含量与地闪频数在时间上基本同步;上升气流速度对冰相粒子的分布起关键作用,上升气流速度较大地区附近相应地闪活动比较频繁。  相似文献   
993.
绝缘子是输电线路中重要的绝缘部件,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在输电线路运行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结合无人机巡检高效安全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倾斜影像的绝缘子自爆检测方法,首先以DeepLabV3+深度神经网络为基础网络架构分割绝缘子影像,然后利用绝缘子串中相邻绝缘子片间距一致的特性,对绝缘子进行自爆识别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缺陷识别准确度,在满足输电线路巡检需求的同时能有效提升无人机巡检的效率.  相似文献   
994.
双偏振雷达的水凝物相态识别算法基于模糊逻辑方法建立,针对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利用2016—2017年暖季广州S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从3个方面找出影响识别效果的关键因素并改进。使用模糊逻辑的累加值为检验依据,找出不合理的模糊规则,通过相态特征统计和权重矩阵修改加以改进。使用误差敏感性检验法系统,评估误差对识别效果的影响,发现反射率因子的误差在-0.5~+0.5 dBZ、差分反射率因子的误差在-0.1~+0.1 dB、雷达相关系数的误差在0~0.02、差分相移率的误差在-0.3~+0.9 dB的范围内,识别结果稳定性较好。此外,相态时空分布统计中发现底层冰雹面积异常增加,通过空间一致性检验可订正异常结果。  相似文献   
995.
根据碰并率通量随粒子半径变化极小的物理事实,利用半径空间极值点处碰并率函数的连续光滑的性质,把在低Péclet数条件下得到的碰并率的三阶渐近展式和纯重力作用下的碰并率一阶解,推广到中Péclet数重力对流与Brown运动都不能看成小量的耦合碰并条件中,同时得到高Péclet数条件下碰并率的三阶数值解,最后首次得到高Knudsen数条件下分子体系任意Péclet数条件下的碰并率.  相似文献   
996.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对新型开孔桥墩周围的水流结构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分析开孔桥墩中轴面(y/b=0)处的立面流场和桥墩周围不同水深位置处的平面流场,探究开孔桥墩周围水流动力结构。试验结果表明,矩形开孔桥墩周围水流呈明显的三维结构特点。在桥墩上设置方孔,能有效地抑制墩前部分下降流的形成、降低墩前壅水的高度和改善墩侧水流流态,同时明显改变墩后尾流结构。方孔所在水深位置处(z/h=0.45),墩侧低速区最大相对宽度以及墩后尾流区最大相对宽度与相对孔宽比(w/b)呈二次曲线关系,且相关关系密切。近水面处(z/h=0.75),w/b=0.5条件下墩后旋涡对的相对长度为无孔时的70%;相反,近床面处(z/h=0.15)旋涡对的相对长度略有增加,但旋涡对的相对宽度一直保持在1左右。  相似文献   
997.
使用1991-2021年7-9月广西9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降水量、NCEP/NCAR月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BCC_CSM1.1气候模式回报资料,研究建立基于粒子群-神经网络、随机森林算法的广西后汛期降水气候预测模型,并对2016年—2021年预测进行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粒子群-神经网络、随机森林算法的后汛期降水预...  相似文献   
998.
首先给出小椭球粒子侧向和后向散射截面的表达式,将其中相关参数用双基地雷达坐标系中的量表示,在定义小椭球粒子侧向散射能力后,分别推导出发射水平与垂直偏振波条件下估算侧向散射能力的算式,并通过仿真计算,获得各高度上的侧向散射能力和分布情况.得出的主要结果为:(1)发射水平偏振波时,在低高度的等高面上,当离开基线垂直向上或向下距离增加时,侧向散射能力先逐渐变小到最小值后,再逐渐增大.在基线左、右的延线上也基本呈这种分布,仅在主站与子站的垂直方向上存在侧向散射能力的最低区域.随着等高面高度升高,侧向散射能力分布情况基本相似,仅子站上下的弱侧向散射值有所提高.(2)发射垂直偏振波时,在低高度水平面上无论被探测的扁旋转椭球粒子处在该平面上(除主站与子站张培昌等:双/多基地天气雷达探测小椭球降水粒子的侧向散射能力.  相似文献   
999.
非等间距GM(1,1)模型在不等时间间隔序列的趋势分析和预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非等间距加权GM(1,1)模型和自回归AR(p)模型相结合的非等间距加权灰色自回归模型(非等间距WGM-AR模型).将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视为具有确定趋势的非等时间序列,对序列进行平滑处理,利用非等间距加权GM(1,1)模型提取该时序中的确定性趋势项,用自回归AR(p)模型分析生成的等间距序列中的随机项,并采用内插法得到沉降监测序列的随机项.将组合模型与非等间距GM(1,1)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在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预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采用偏态二叉树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方法来进行高光谱遥感影像的分类,分别采用交叉验证法、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来优化高斯径向基核函数的2个参数。以北京昌平小汤山地区的高光谱影像为例,对这3种参数优化方法进行比较验证,其中基于交叉验证法优化参数所获得的分类精度最佳。实验也证明了本文采用的分类方法明显优于其他传统的分类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高光谱数据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