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4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500篇
测绘学   272篇
大气科学   193篇
地球物理   249篇
地质学   933篇
海洋学   190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109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6篇
  1944年   3篇
  193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探讨地震作用下松散堆积体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采用颗粒流模拟程序(PFC2D)输入水平向汶川地震波,对不同坡度及不同细观参数的土质边坡进行动力作用下变形破坏的全过程模拟。研究表明,相同地震力作用下坡度主要影响土质边坡的破坏范围,边坡越陡,破坏深度越大,破坏边界越靠后;而细观参数则影响边坡的破坏形式,黏性土边坡的滑体保持了较好的整体性,滑面呈弧形;而砂性土边坡的破坏具有流变性且滑面呈上陡下缓的折线形。  相似文献   
992.
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 由青藏高原延入南海, 是一条分割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的构造分界线, 在地貌上也是一条醒目的分界线。纵向上由4个北西向的长条状变质带组成(雪龙山、点苍山、哀牢山和Day Nui Con Voi变质带), 长约1 200 km。横向上分高级变质带和低级变质带, 二者之间为倾向北东的哀牢山逆冲断裂带, 其中高级变质带主要由元古界高级片麻岩、混合岩、淡色花岗岩脉以及S-L型糜棱岩组成, 低级变质带主要由古生界云母片岩、板岩、千枚岩和S型初糜棱岩组成, 夹杂着条带状基性岩与超基性岩。断裂带整体往南东方向逐渐变宽。西北段面理近直立, 线理近水平, 发育近直立的紧闭褶皱, 南东段较宽, 面理变平缓, 发育宽缓褶皱, 靠近北东侧面理倾向北东, 倾角较陡。中生代时期, 该断裂带是印支地块与杨子地块俯冲碰撞边界线, 也称为金沙江—哀牢山—松马缝合带。新生代以来, 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持续挤压汇聚的影响, 青藏高原东南缘发生多期逃逸, 该断裂是藏东南地块挤出逃逸的边界, 协调着印支地块与杨子地块的相对运动。新生代早期印支地块向南东逃逸, 该断裂带作为逃逸块体的北边界表现为左旋走滑; 随着印度地块的持续向北推进, 新生代晚期华南地块(川滇地块)往南东逃逸, 该断裂带作为其南边界断裂表现为右旋走滑, 兼具正断分量。哀牢山—红河断裂带新生代两期次运动与印度板块东构造结的运动轨迹、青藏高原的隆升、逃逸时序、南海的扩张皆具有密切关系。对该断裂带转换时间和机制进行研究, 不仅有利于认识该断裂的演化历史, 而且有利于认识青藏高原的隆升、南海新生代构造演化历史。此外, 对该断裂新生代构造转换的研究有利于对构造逃逸模式、均匀变形模式、旋转模式以及下地壳流模式的检验。  相似文献   
993.
水与温度变化是工程岩石物理力学性能劣化的典型风化因素。对不同含水状态及经受不同次数冻融循环损伤后的红砂岩岩样进行了单轴压缩、劈裂拉伸及变角剪切试验。结果表明,红砂岩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劈拉强度、黏聚力及内摩擦角等主要力学指标随含水率和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降低规律有所不同。水对岩石有明显的软化作用,冻融循环累积损伤显著。利用微观电镜扫描分析了不同含水率及冻融损伤后岩样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认为吸水及冻融循环过程中水对红砂岩的软化表现为溶蚀作用与介质作用,温度变化的作用表现在热变形不协调和相变作用。提出了冻融循环作用下红砂岩力学特性衰减模型,并据此分析了各力学指标的衰减速率和半衰期。该研究结果对涉水岩石工程及寒区岩石工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4.
脊椎动物足迹、游泳迹化石的形成需要严格的保存条件,不同类型的足迹、游泳迹化石对其形成环境具有很强的指示作用。对脊椎动物足迹、游泳迹进行了生态分类,分为硬基底足迹、软基底足迹、浅水划行迹、水深小于或等于生物身高的游泳迹、水深大于生物身高的游泳迹等5类。提出可以根据脊椎动物足迹、游泳迹的生态类型对古水体深度、古水流方向、沉积物中水分含量等古环境进行恢复。同时可以利用足迹群的方向性、足迹和游泳迹的层面组构及垂向更替进行古岸线的恢复及沉积过程和古气候旋回的分析。  相似文献   
995.
固体潮Love数的基本理论和数值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滞弹微椭、自转无海洋、横向均匀地球模型的固体潮模拟理论,已能很好地解释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观测成果,但这一地球模型中还没有考虑的一些物理因素(地球横向不均匀和各向异性等),目前在理论上已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在毫微伽和毫米精度上,研究了Love数的基本理论,给出了其解析表达式;利用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对love数解析表达式的拟合结果,计算了2阶潮汐各个波段内的Love数.研究表明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观测精度的提高,是精确测定Love数的必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96.
研究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干旱地区,植被稀少,为利用多光谱遥感数据进行蚀变信息提取提供了便利条件,对寻找内生矿床尤其是热液矿床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OLI数据和ASTER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都兰县通突尔铅锌多金属矿区进行了羟基蚀变信息提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知矿点与提取的羟基蚀变异常吻合程度较高。由于ASTER数据对可见光-短波红外部分的谱段进行了细分,故基于ASTER数据提取出了两类羟基蚀变信息,含铝羟基蚀变(高岭土、绢云母、伊利石等)和含镁羟基蚀变(绿帘石、绿泥石)。通过两类数据蚀变信息的相互补充,为快速寻找矿产勘查靶区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97.
以崆岭杂岩中新太古代花岗片麻岩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其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岩石成因和扬子陆核~3.0~2.6Ga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花岗片麻岩形成年龄为2 673±39Ma,且遭受了古元古代(2 042±27Ma)的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花岗片麻岩富Si,贫Mg、Cr、Ni,具有Eu、Sr和高场强元素的负异常.花岗片麻岩的εNd(t)值在-1.9~-0.1之间变化,对应两阶段Nd同位素模式年龄为3.15~3.01Ga,锆石饱和温度为789~825℃,显示岩体可能形成于初生长英质地壳物质在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高温条件下部分熔融.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以崆岭杂岩为代表的扬子陆核可能完整记录了~2.9~2.6Ga板块俯冲-碰撞-后碰撞与造山作用相关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998.
冻融循环作用下层理砂岩物理特性及劣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在冻融环境下发生的损伤与其层理结构密切相关,同时冻融损伤作为一种综合表现,单纯考虑岩体内部某一种尺度缺陷或外部单一因素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变化,不足以客观反映损伤情况。对垂直、平行层理试样开展0、20、40次冻融试验,首先探究了层理砂岩在冻融过程中的损伤发育特征,之后基于?100 mm SHPB试验装置,进行5种弹速下的冲击试验,分析了冻融循环条件下层理砂岩冲击破碎块度分布规律,以冻融损伤累积与破碎块度的相关性为理论依据,以力学性质的冻融劣化为思想建立了层理砂岩的冻融劣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冻融环境下,两种试样孔隙发育、纵波波速表现出显著差异,平行层理试样相对更容易发生损伤;各级冲击弹速下破碎块度分布与冻融循环次数之间存在正相关、负相关以及波动型3种相关关系;劣化模型基于负相关区域数据和成比例相同区域数据得到的强度、峰值应变计算值与实测值非常接近,基于正相关区域数据得到的强度计算值也与实测值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9.
本文报道了柴北缘西段双口山地区石英正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等分析结果。石英正长岩岩体具有高硅(SiO_2=59.47%~68.66%)、碱性?过碱性(全碱含量为11.18%~14.04%),贫CaO(0.31%~3.30%)的特征。其里特曼指数σ为4.87~9.55、铝饱和指数(A/CNK)=1.12~1.36,属钾玄岩系列,过铝质范围。稀土元素总量高(ΣREE=231.31×10–6~569.26×10–6),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La/Yb)_N=24.03~58.33),具弱Eu负异常(Eu/Eu*=0.72~0.95);微量元素亏损Ba、Sr、Ti、P,富集Rb、Th、U、Zr、Y和Ga,具有A型花岗岩特点,根据微量元素组成判别其产出于板内环境。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243.5±1.6 Ma,属中三叠世。样品的?Nd(t)介于–1.08~–2.15,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1.10~1.19 Ga,表明其具有多源特征,是受到俯冲组分改造或影响的岩石圈地幔熔体和中新元古代变质基底熔体发生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其形成与三叠纪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导致弧壳增厚和发生弧后拉裂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前人对鄂西地区大隆组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较少。本文通过研究区地层剖面测量及钻探等方法,对大隆组储层特征及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隆组纵向上可分为三段,横向上有由西向东厚度减薄的趋势。大隆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泥型,热演化处于过成熟阶段,TOC值含量较高且非均质性分布特征明显。大隆组矿物成分以长英质矿物为主,属于低孔-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大隆组下段处于厌氧环境,上段处于富氧环境。TOC变化曲线与V/(V+Ni)和Ni/Co所指示的氧化还原条件具明显相关性,厌氧环境TOC含量高。综合研究表明,西部建始一带为页岩气成藏有利区,大隆组下段为有利的勘探层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