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1篇
  免费   689篇
  国内免费   531篇
测绘学   163篇
大气科学   368篇
地球物理   502篇
地质学   1624篇
海洋学   4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1篇
自然地理   69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长江河口1959-2011 年实测悬沙浓度数据,通过对河口最大浑浊带外围海域泥沙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近期流域人类活动和河口整治工程对最大浑浊带悬沙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① 流域人类活动对入海水量影响较小,无明显趋势变化,而沙量和含沙量呈现锐减趋势,也使得进入河口区域的泥沙量呈现一致锐减;② 长江口外海域和南部杭州湾海域悬沙浓度变化不大,北部苏北沿岸略有减小,因数值较长江口海滨区小约1 个数量级,对浑浊带影响较小;③ 最大浑浊带位置受径流和潮流控制,面积变化与入海沙量多寡关系密切;④ 整个浑浊带区域悬沙浓度受入海沙量锐减决定,2000-2009 年较1959-1999 年悬沙浓度减小约为24.73%,向海延伸减幅降低,且峰值区域向口内移动,泥沙再悬浮作用对维持最大浑浊带悬沙浓度起调节作用,但不能决定其锐减趋势;⑤ 北槽航槽最大浑浊带的悬沙浓度向海为低—高—低变化特点,受入海沙量锐减、北槽分流分沙比减少及床沙粗化等影响,使其上段和下段悬沙浓度减小趋势,而中段受南导堤越堤沙量的影响悬沙浓度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92.
腾格里沙漠西北缘青土湖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沉积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媛  程捷  辛蔚  昝立宏 《现代地质》2013,27(4):949-958
以腾格里沙漠西北缘青土湖钻孔ZK1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钻孔沉积物的光释光年代、粒度、磁化率等研究,揭示了该湖泊自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环境变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中更新世晚期经历了干冷→暖湿两个阶段,晚更新世经历了湿暖→干冷两个阶段,与深海氧同位素的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气候旋回特征吻合,全新世主要经历了干冷→暖湿的气候波动。反映了腾格里沙漠西北缘晚第四纪的气候波动变化特征,特别是为本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3.
长江中游网湖近代沉积环境演变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史小丽  秦伯强 《地理研究》2013,32(5):808-816
采用放射性核素210Pb和137Cs计年方法,建立了长江中游网湖近代沉积物的年代序列,并对网湖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磁性参数、重金属元素、花粉组合以及营养盐含量等指标进行了分析。根据沉积指标垂直分布的综合特征,结合湖区史料,重建了网湖100年来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通过对沉积指标与湖区人口变化、工农业产值等数据的比对,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沉积物中TOC和TN浓度与人口变化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892和0.8928(P<0.001);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富集序列、营养盐富集序列与孢粉含量的变化序列与湖区人类活动具有较好的耦合性。表明网湖沉积指标可以敏感地反映湖区的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994.
为深入认识鄱阳湖湿地区域水循环过程,于2019年1—12月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降水、河流水、主要碟形湖水进行系统采集,综合分析碟形湖-河流水稳定同位素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修河和赣江的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4月河水同位素最为富集,5—7月逐渐贫化,之后呈现出不断富集的变化趋势,整体上与降水同位素的时间变化特性相似。在空间分布上,各段河水的同位素组成均具有相对稳定的沿程分布特征,赣江在修河汇入点上、下游的同位素特性在大多数月份没有呈现出明显变化。碟形湖水同位素的年内变化范围比河水大,并且相对富集。主要碟形湖水的δ2H-δ18O关系接近当地大气降水线,具有更小的蒸发线斜率以及系统性偏离的特征,反映碟形湖主要受到当地降水补给,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蒸发作用。基于指数模型方法估算修河和赣江水体的平均滞留时间(mean residence time,MRT)分别为1.54和0.81年,赣江较短的MRT表明鄱阳湖流域具有不同水体组分相互快速转化的水力条件,修河上游柘林水库的调蓄作用导致其MRT明显大于赣江。通过假定...  相似文献   
995.
面向多尺度、全要素、长时序“三区空间”形态效率格局解析及其演化机制分析,构建基于“四叉树”算法的“三区空间”识别方法,以“形态效率值”作为空间形态效率的核心衡量手段,构建统一、可比较的“三区空间”形态效率衡量渠道;运用Duga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回归分析方法,验证基于“四叉树”算法对国土空间形态描述的有效性,并挖掘形态效率及其变化的影响机制,为宏、中、微观各尺度国土空间的形态监测提供数据适应性强、判别精度高的基础支撑方法。以长江经济带为实证对象,对该典型区域“三区空间”形态效率的特征、变化差异及演化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近40年来,城镇空间成片开发水平快速提升,形态效率提升0.46,而农业空间集中连片水平剧烈下降0.17,生态空间基本不变;(2)长江经济带“三区空间”开发保护存在中西部后发地区城镇空间无序开发、全域农业空间形态破碎以及东部地区大规模侵蚀生态空间完整性的风险;(3)关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脆弱、社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区位条件相对较差地区的“三区空间”形态效率变化,并制定空间结构与形态优化的相关政策,是优化长江经济带三区空间形态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6.
997.
A cruise was conducted from late August to early September 2004 with the intention of obtain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including the biological, chemical and physical subjects. Water sampl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otal phytoplankton species richness was 137. Of them 81 were found in Bacillariophyta and 48 in Pyrrophyta, accounting for 59.1% and 35.0%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cell abundance of surface water samples was 8.8×104 cells L-1, with the maximum, 102.9×104 cells L-1, encountered in the area (31.75°N, 122.33°E) and the minimum, 0.2×104 cells L-1, in (30.75°N, 122.17°E). The dominant species at most stations were Skeletonema costatum and Proboscia alata f. gracillima with the dominance of 0.35 and 0.27.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obvious stratification of cell abundance and dominant species was found in the representative stations of 5, 18 and 33. Shannon-Wiener index and evenness of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 presente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cell abundance, with the optimum appearing in (30.75°N, 122.67°E). According to the PCA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elevated nutrients of nitrate, silicate and phosphate through river discharge were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phytoplankton bloom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998.
A field observ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Estuary from May 19 to 26, 2003. A total of 29 stations, including 2 anchored stations, were occupied through almost the whole salinity gradient.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data, biogeochemistry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was examine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OD shows that it decreased downstream. The COD concentration varied generally within a narrow range of 1.24-1.60 mg/L in the zone around the river mouth, beyond which it decreased rapidly to 0.20 mg/L. In the mixed water zone, the fluctuation in COD was smaller at 2 m above the bottom layer than at the surface layer in 48 h. In the seawater zone, the 48-h fluctuation at the surface was the largest, followed by that of 5 m below the surface and 2 m above the bottom layers in a range of from 2.50 to 0.55 mg/L. Freshwater discharge was the dominant source of COD in the estuary. The average COD beyond the river mouth was 2.7 mg/L, which accorded with the Chinese seawater quality Grade I.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ssolved oxygen and biogeochemical parameters such as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and chlorophyll-a we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9.
长江口管理界线的现状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然界河海相互关系非常密切.河海交互的河口海域,既不可同于一般典型河流,也不同于一般典型海洋.河口地区有着自身特有的现象和规律,这些特殊的现象和规律,不仅使许多河流研究者痴迷,也使许多海洋学家难以释怀.引发长江口河海划界之事或之争最初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缘于河口选划海洋倾倒区,确定<海洋环境保护法>在河口区适用的地理范围.1993年财政部、国家海洋局颂布<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上海市出现了执行该规定的适用地理范围问题的不同意见,再次引发长江口河海划界之争.2001年12月市政府批准的<上海市海洋功能区划>虽然涵盖了长江口,但由于水务和海洋部门在长江口海域使用管理问题上争执不下,影响了上海海域使用管理工作的推进.2002年1月1日<海域管理法>施行后,长江口河海之争峰烟越燃越旺,直至现在,这一问题也没有很好解决.管理长江口海域的政府部门众多,它们在长江口海域的工作界线不同,对长江口海域的认识也很难统一意见.河口区是河海相互作用的交汇区,很难按照自然属性在河口区划出一条河海分界线,从自然科学研究角度出发也无必要划定一条河海分界线.就海洋与水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衔接问题提出一些看法,首先是解决河海划界问题的3条基本原则: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尊重和考虑历史与现状,不纠缠细节,不排斥对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建立海洋与水行政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以"非排他性原则"作好长江口海域权属管理的职能分工、协同配合与有机衔接.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河海划界问题的3点办法.有关河口海域管理问题,要解决好不同部门管理上的地理范围重叠交叉和法律关系上的职能各有分工、不能相互取代、互相排斥的问题,在管理地理范围有交叉重叠的河口海域时,各自依法履行职责,共同监督管理.有关海岸带滩涂的管理问题,应以海岸线为界,在城市化地区应以一线海堤为界,海岸线或一线海堤以下滩涂的开发利用,纳入海域使用管理;海岸线以上的高滩涂,按地方滩涂管理条例进行管理.有关长江河口区的海域使用管理问题,海洋和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法律和各自的职责,共同监督管理,并对管理的具体做法提出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小波变换的水沙关系特征分析:以长江大通站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江大通站近50年(1957~1999年)的水沙数据,利用复Morlet小波变换,分析水沙时间序列多尺度小波特征,建立了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水沙关系式.分析结果显示:(1) 大通站水沙序列年内洪、枯季周期波动最为显著,流量的长周期特征明显,含沙量与输沙量的短周期特征显著.(2) 大通站水沙序列多尺度特征明显,流量的振荡周期主要为3~6 a和8~16 a;含沙量多尺度振荡周期较为平稳,4~6 a的周期振荡中心尺度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输沙量以4~6 a和10~14 a的周期显著振荡,输沙量变化平稳,较含沙量变化有一定的滞后期.(3) 根据流量小波特征分析,近50年的水沙变化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分时段拟合水沙关系曲线,发现总体水沙曲线的指数与正常期和丰水期的接近,而与少水期的存在较大的差距.少水期系数较小、指数较大,表明在少水期泥沙的供给量较少,但水流的搬运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