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4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口沉积物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成分,部分直接来自陆源,部分则源于河口水体的生物化学作用。在有污染源的地区,水体携带着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的微粒和某些洛于水的化学物质,它们在海水与河水混合的河口环境条件下发生沉淀;另一些溶解性的营养物质能促使浮游生物繁殖,这些生物死亡后也变为沉淀性的有机物质,致使底质状况恶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对海洋生物异常有害的腐泥。国内外关于利用底泥的有机组分来探讨河口水域有机污染状况的资料目前还较少,对衡量有机污染或海域富营养化程度的底泥测定项目也研究得很不够。通常只用底泥中的硫化物、有机碳(或COD)和氮等成分的含量来反映底质的状况,但由于海域自然环境状况不同,这些成分的背景含量也有很大的差异,往往难以对比。为对本河口区底泥中的有机组分的含量状况及其与有机污染的关系有较全面的了解,我们分析测定了河口区沉积物中的有机碳(TOC),有机氮(TON),总磷(TP),腐植酸量(HA)、硫化物(S),烧失量(IL)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等成分的含量。沉积物样品主要采于1984年5月。采样站位示于图1。根据站位设置的具体自然条件,可将调查区划分为三个区段:永定新河河口段,系指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包括A,B,C 和D站;大沽排污口区,系指天津南排污河河口段的E和11b站,以及海河防潮闸外侧的11a站;河口近岸海区,系指上述两区段站位以外的其他调查水域,包括北塘口、大沽口及其口外海域。对沉积物中的有机组分采用下列分析方法:有机碳——重格酸钾氧化法;有机氮——元素仪测定法;硫化物——腆量法;腐植酸——碱液提取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乙基紫光度法和原子吸收间接法(吴景阳等,1986 ;本集吴景阳等另文);磷——比色法;烧失量——重量法。 本文着重讨论这些有机组分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2.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由石油裂解产物制成的合成洗涤剂的产量正在飞速增长。1960年到1972年,我国合成洗涤剂产量增长了16倍,1984年年产量已达70多万吨,而且近年来有更大的增长趋势。一般的洗衣粉约含20%的表面活性物质,其余主要是增净剂(如磷酸盐、硅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等。表面活性剂根据其在水溶液中显示出的离子特性,可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四类。我国生产的合成洗涤剂以阴离子型为主,占总产量的70%以上。 合成洗涤剂的广泛应用产生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和危害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对此问题正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1)大量洗涤剂排入水体产生泡沫层并消耗溶解氧而引起的水质和底质的恶化;(2)表面活性剂本身对生物的急性和慢性的致毒效应;(3)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作用所引起的水环境中污染物界面交换过程的变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生物效应;(4)洗涤剂中的增净剂等成分所引起的水质富营养化等。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不仅大量生活和工业用洗涤剂随废水进入河口浅海区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值得重视,而且研究其在河口区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然能为河口海域环境特征及污染状况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然而国内尚未见有我国河口海域阴离子洗涤剂含量分布的任何资料。在国外虽然有过这方面工作的某些报道(Ambe, 1973; Gagnon,1983),但以河口水体、底泥及其诸环境因素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行为及其环境意义的工作还属罕见。为此,我们研究拟定了简便快速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方法,结合海河口有机污染的调查,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从侧扫声纳的工作原理出发,分析了侧扫声纳记录声图产生基本失真的原因,推导出基本失真的数学公式,所得结论对实际作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Xu  Jun  Bao  Jingyang  Liu  Yanchun  Yu  Caixia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学报》2008,11(1):17-20
An algorithm (differential mode) is presente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harmonic tidal analysis along T/P tracks, in whic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bserved sea surface heights at adjacent points are taken as observations. Also, the observation equations are constra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crossover analysis; the parameter estimations are performed at 0.1° latitude intervals by the least squares. Cycle 10 to 330 T/P altimeter data covering the China Sea and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2°-50° N,105°-150° E) are adopted for a refined along-track harmonic tidal analysis, and harmonic constants of 12 constituents in 8 474 points are obtaine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algorithm can efficiently remove non-tidal effects in the altimeter observations, and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tide parameters. Moreover, parameters along altimetry tracks represent a smoother distribution than those obtained by traditional algorithms. The root mean squares of the fitting errors between the tidal height model and the observations reduce from 11 cm to 1.3 cm.  相似文献   
5.
在岩溶地区,地下水的超强度开采与工业“三废”及生活废弃物不合理的排放,造成了地下水较严重的污染。用动态系统方法建立的地下水污染时间序列递推预测模型,在岩溶地下水环境质量预测与管理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对声速剖面EOF表示后第一模态时间系数和空间函数变化规律的解析,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声速剖面变化模型,即"拐点"深度值和声速值的变化;声速梯度的变化和表层海水温度周期性变化所引起的海水声速变化,通过将4种因素所引起的第一模态空间函数的变化规律与实际声速剖面簇第一模态空间函数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引起实测声速剖面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后,分别用深海和浅海实测声速剖面数据对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抗差估计的多波束测深数据内插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多波束测深数据网格化内插方法抗差性不足的问题,该文将抗差估计理论应用于网格化内插方法中。基于不确定度指标建立了距离不确定度联合加权内插模型,在该模型的权函数中引入了等价权,同时给出了等价权设计方案及迭代初值确定原则,以增强模型的抗差性;介绍了一种节点邻域参考点合理选取方法,给出了改进内插法实现的基本步骤,最后通过实测数据对反距离加权法、联合加权法及改进方法内插水深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内插结果要优于另外两种方法,可应用于多波束测深数据网格化处理中。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水位改正中隐含的基准面空间内插形式,理论推导了基准面空间内插的数学描述,表明水位改正中隐含的基准面空间内插方式与潮汐比较参数的内插方式相一致,基准面空间内插误差为基准面相对平均海面的垂直差距的空间内插误差。仿真实验对此进行了验证。现阶段减弱与控制该误差的最可行手段是,由L值模型仿真不同验潮站空间配置下基准面空间内插误差的空间分布,为验潮站布设设计提供先验信息。而未来建立以平均海面为基本海洋垂直基准的综合海洋垂直基准框架是最有效手段。海洋测量水深数据的处理和计算机存储都应保留以平均海面为基准面的成果,通过垂直基准转换方式可满足多用途需求。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巴布亚盆地主要的含油气系统发育层段——侏罗系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勘探的关系,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沉积背景与古物源的基础上,通过地震相、测井相、岩心相“三相”联合分析及与周边的布劳斯盆地的类比,识别了沉积微相类型,刻画了沉积体系的纵横向展布特征;通过不同沉积相带生烃指标、储层物性参数对比,明确了有利的烃源岩与储层发育区,以指导油气勘探。研究结果如下:(1)巴布亚盆地在中生代侏罗纪具有宽缓的古地貌,盆地西南高,东北部低。侏罗系发育稳定被动大陆边缘三角洲沉积,主要物源来自澳大利亚西部古陆,周缘凸起提供局部物源。盆地内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分支河道间等沉积为主。该层段的沉积特征与同处于澳大利亚北缘的布劳斯盆地侏罗系Plover组的特征相似。(2)三角洲主体来自盆地西南部,纵向上四期叠置继承性发育,经历了两期主要的海退和海侵沉积旋回,并且以上升半旋回为主。中下侏罗统的Magobu组地层主要为进积叠加序列,该时期物源充足,水动力强,而上侏罗统的Imburu组则主要为退积序列,晚期沉积了一套稳定的泥岩。三角洲平面上分布范围广,巴布亚褶皱带处于三角洲前缘带,其砂体被潮汐作用改造成指状或点状形态。(3)侏罗系Magobu和Koi Iange组前三角洲-浅海相带烃源岩品质相对较好,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砂体被簸选和改造为优质的储层,该区带内发育的逆冲挤压圈闭为盆地的潜在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现代、地史时期岩溶剥蚀速度及岩溶铝土矿的形成等方面探讨岩溶在古地理研究中的重大作用,从而提出稳定地区“缺失”某一时期地层,并非该时期为陆;而是前期仍有沉积,后期才真正上升为陆,遭受剥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