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9篇
海洋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 在浙江省,秋季是强对流天气的少发季节,而1993年9月17日傍晚至18日凌晨在浙北地区出现了6个站的雷雨大风和8个站的暴雨天气过程,在9月中旬末出现如此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历史上亦属少见。本文应用常规气象资料着重从预报角度进行分析,发观本次过程有如下特点:1.强对流天气与低层辐合中心相关,低层辐合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强对流天气预报的指标。2.中低层冷空气是浙北地区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触发机制。3.中尺度系统活跃。  相似文献   
2.
“菲特”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难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1°NCEP再分析资料、NOAA海温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副高突然加强西进,中低层高压带加强,在台风北侧形成高压坝和强盛偏东气流,是台风路径突然西折的主要原因;(2)"丹娜丝"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副热带高压的南落,有利于副高南侧偏东急流的维持和加强,对"菲特"路径的突然西折起一定作用。敏感性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双台风"效应对"菲特"登陆前进一步西折具有决定作用;(3)高低空急流的配置,产生了动力场的耦合作用,加强了台风的对流活动,所释放的潜热可以补偿海温降低的影响,对"菲特"在近海强度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4)"菲特"的强度和环境风垂直切变的演变规律基本一致,较低的环境风垂直切变是"菲特"在近海强度维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大暴雨是浙江省乐清水库致洪的直接原因。利用NCEP 1 °×1 °全球再分析资料、常规资料、雷达资料和地面中尺度自动站资料,详细分析了2004—2008年乐清四中型水库大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机制。水库大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不断有中小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而产生。主要影响系统为登陆台风、西风低槽和低空急流。物理量诊断分析表明,低层强辐合,高层辐散、旺盛的上升运动以及强大的低空急流和充沛的水汽供给,为水库大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动力条件。台风强降水出现在台风螺旋雨带或者台风眼周围的密闭云团中的强降雨中心内。业务预报中可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基本反射率叠加风暴跟踪信息和冰雹指数,结合基本速度和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等指标来跟踪台风强降雨中心,对水库大暴雨的监测和预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1209号台风"苏拉"生成后,长时间移动缓慢,路径北偏西,但移动过程复杂。位于其东北方向的1210号台风"达维"的活动给"苏拉"的业务预报带来了较大不确定性。当"达维"快速移动后,与其间距小于1000 km达1.5 d,期间双台风互旋不明显。但"达维"的近距离存在,不仅改变了"苏拉"的环境基本引导气流,还改变了"苏拉"的水汽输送、强度变化和结构特征,使"苏拉"的后期路径转向西北,移速加快一倍;登陆福建前后出现非对称结构和降水异常分布;其降雨特点与无双台风影响的相似路径台风"海棠"和"碧利斯"有巨大差异。本文应用卫星云图、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着重分析"达维"对"苏拉"的路径和降水影响。  相似文献   
5.
引言 浙江省1995年梅汛期天气特点为:1.雨带活动异常,2.平均气温偏低,3.降水总量偏多。分析北半球环流形势发现:梅汛期内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活动和北方冷空气的异常活跃对我省梅汛期内上述天气特点的出现起主导作用。而北方冷空气的异常活跃则直接源于今年梅汛期内伸向亚洲的极涡槽的异常偏强。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为了提高台风路径预报的准确率,并逐步实现预报过程的客观化和定量化,我们曾在一九八三年提出过一个可供省地气象台业务使用的方案,经过近两年的反复试验、比较和改进,基本上已经可以用于实际业务预报。这个方案的基本思想是:采用原始方程组,两重套网格,大网格范围是东亚和西太平洋  相似文献   
7.
“进入梅汛期”概念在中期入梅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雨是我国特定地理条件下,初夏季风向北推进过程中梅雨锋系在江淮流域停滞阶段的天气现象,它具有明显的气候意义,也是一种大范围的天气过程。由于每年梅雨锋停滞的位置不同或梅雨锋的摆动,各地降水的起止日期、持续时间的长短、梅雨量的多少都有很大差异。浙北梅雨实际上是雨带从江南到江淮推进中,在浙北相对停留的一段时期,也是江淮梅雨的一部分。由于梅雨的划分各地气象台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所以每年入梅日期历来是争论不休,而且无法统一的难题。本文提出“进入梅汛期”概念,以取代以往传统中的入梅日预报,在近几年梅雨期预报中,开始在旬报和3—5天趋势预报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8.
三个路径相似降雨特征不同的热带气旋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范爱芬  李秀莉  董加斌 《气象》2004,30(5):33-37
比照路径相似台风的降雨制作台风降雨预报是台风业务预报的常规方法之一。但台风飞燕、桃芝及一次热带低庄路径虽极为相似,它们的降雨强度和降雨分布则差异很大。通过对台风飞燕、桃芝及一次热带低压的大气环流形势特征、物理量场诊断结果和卫星云图的对比分析,发现热带气旋影响地的前期环境场、热带气旋影响期间西风带低槽和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及其相互配置以及它们与热带气旋的相互作用是造成路径相似的三个热带气旋出现降雨差异的主要原因。该分析结果对台风降雨的业务预报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1617号台风"鮎鱼"的降水异常强大,温州、丽水部分县市的过程雨量和日雨量超过历史极值,灾害严重。利用NCEP 0.5°×0.5°再分析资料、FY-2G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和自动站加密观测等资料,对其成因展开分析。结果表明:"鮎鱼"东面与强大稳定的副高之间构成东南急流;北面与缓慢东移的华北高压之间构成偏东风急流;南面是与西南季风相连接的西南急流;3支低空急流构建的切变辐合区是水汽辐合和不稳定能量的集合区,也是中尺度对流的强烈发展区,温州、丽水部分县市的极端降水由中尺度对流的持续发生发展引发。低空急流的长时间持续,特别充沛的水汽输送和冷空气的影响是"鮎鱼"极端降水的主要影响机制。冷空气影响期间,降雨回波发展旺盛,结构紧密,回波强度和降水效率等明显强于无冷空气影响时台风本体环流降雨回波。云顶相当黑体亮度温度(TBB)与台风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有一定预报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荷兰气象局业务现状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荷兰气象局的组织机构、主要业务、国际交往和对外服务及考察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