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57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旨在检测核爆炸的传感器台网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从鲸鱼到火山的一切事情。但它们被允许使用吗?  相似文献   
2.
许绍燮 《地震研究》1989,12(1):70-71
地震前兆现象很复杂,几乎是一个地震一个模样,难以从中找出共同性的规律,针对这一现实,人们正在从不同方向进行探索。一个方向是提出更为复杂的震源模式,以便解释复杂的前兆现象。同时对震源做过细的研究,以深入了解其复杂的过程。又一个方向是在占有广泛震例资料的基础上,暂时排除细节,求同存异,只仅着眼于从最基本的层次上探索震前出现的普适现象,但从普适性中努力理解其物理本质,从物理本质返  相似文献   
3.
4.
Therelationshipsbetwenearthquakesandpositionsofthesunandmoon(Ⅱ)——Sometemporalcharacteristicsoftheaftershocksequencesofstronge...  相似文献   
5.
Therelationshipbetweenearthquakesandposi┐tionsoftheSunandMoon(Ⅰ)——Sometemporalcharacteristicsofgeneralizedpreshocksequencein...  相似文献   
6.
高伟  许绍燮 《地震学报》1996,18(1):70-77
考查了强震孕育区在主震前一段时间内,广义前震序列地震的发震时刻与太阳和月亮地方时角的关系.其群体特征表明,某一震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时间受到太阳和月亮地方时角的调制性影响,统计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很强,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同时分析了太阳和月亮对发震时间作用之间的差异,从抑震性角度讨论了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历年来在所开展小爆破识别与判据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计算机易于实现爆炸事件自动识别判据的研究,通过对近震、爆破、矿塌和远震事件的周期-频度谱、波形不规则指数、卓越周期开展的研究,确定了切实可行的爆破事件自动识别方法和判据,达到了77%以上的正确自动识别概率。关键词爆破;自动识别;周期-频度谱;波形不规则指数;卓越周期  相似文献   
8.
对比了海城前震系列与其周围同期震群的异同.两者的震源空间分布都比较集中,一般只有几公里的尺度.发震机制都比较稳定.但有些震群在其主要地震发生后,机制变化较显著,借此有可能识别一部份震群.但也有些震群其机制的稳定性始终不比海城前震系列差,因之借此无法识别前震系列.频次的分布两者也有非常相似的震例.总的印象是有些震群在晚期有可能识别,但未发现有确认前震(系列)的肯定判据.这一初步的结论仅仅是由于我们分辨技术的局限,抑是具有成因上的深刻含义是很值得思考的.最后引入了震级序列的缺震特征,借此可以判断系列的高潮是否已经渡过.这对(从其他证据认识到的)具有大震危险的地区,利用前震系列来改善大震临震时刻的机率性判断是有用的.注意到频次分布中有相隔12小时的低值点,对比就地的固体潮具有较好的同步性,说明固体潮可能对前震系列以及震群具有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北京周围地区地震的分布特点与地壳屈曲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绍燮  沈佩文 《地震学报》1980,2(2):153-168
地震活动的规模常具有大尺度的特点,结合全球地震分布具有相当的似对称性,我们认为,地震的成因必然蕴含着地球的整体运动.地震活动具有块体性活动的特点.块体的边界线常与经纬线相交成45°.强震发生前也有这种情况.文中给出了与经纬线相交成45°的一个条块,近年华北的强震基本上都落在这个条块的两条边线上,且这些强震的分布具有较明显的等间隔分布特点,类似于地层中的褶皱所显示的一定的波长.我们分析了有历史记载以来我国全部八级地震,发现每次八级地震前后,都有另一次八级或七级半地震在它的一定距离上发生.这个间距有两个优势分布,一个短距的为480—550公里,另一个长距的为1100公里左右(后者约为前者的一倍).引用了柱壳轴向受力屈曲作为初步探讨.从分析可知,柱壳屈曲的半波长(1/2λ≈1.72$ \sqrt{Rh} $)主要决定于圆柱半径与柱壳厚度:以 R=6000公里、h=15公里估算,得半波长为530公里,与我国强震分布间距较为符合.故我们的初步认识是地震的分布可能受着地壳屈曲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从对海城地震时期所关注的平静震兆的再认识中,阐明了经验性地震预报在探索地震预报从无到有的历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