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0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4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海洋软相底质底栖经济贝类的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海洋软相底质底栖贝类的资源特性和我国的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规模化苗种生产、海区增殖、高效养殖模式开发及增养殖环境保障与产品无公害生产等方面对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敏感区诊断是适应性观测的关键问题,集合变换卡尔曼方法(EnsembleTransformKalmanFilter,ETKF)是目前主要的诊断方法之一。将集合变换卡尔曼方法应用于海洋环境适应性观测,根据ROMS海洋模式数据构建海表温度集合预报,以黑潮流域宫古海峡附近海域为验证区进行敏感区诊断计算,分析不同间隔时间条件下敏感区分布情况,结合模拟系统观测试验验证在敏感区进行适应性观测对预报质量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在诊断所得敏感区内添加观测能够提升预报质量;随时间间隔增大,敏感区向上游区域平移且预报质量提升效果减小;与在验证区整体添加观测相比,敏感区观测对预报质量提升效果基本相同并且观测成本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变暖以及人类活动加剧,呼伦湖已经连年夏季暴发藻华,破坏湖泊生态。海洋一号C(HY-1C)卫星作为中国首颗海洋水色业务卫星,搭载的海岸带成像仪(CZI)在水体环境监测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搭载有相同传感器的HY-1D卫星发射,双星组网观测,可形成3天两次高频次、大范围的观测能力,尤其在水体漂浮藻类等目标探测方面具备优异的效能。本文基于2022年7月19日的HY-1C卫星CZI载荷数据,计算VB-FAH指数来检测藻华,并结合OTSU阈值分割算法对呼伦湖蓝藻暴发进行遥感识别。主要结论如下:结合目视解译结果,对自动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其中精度指标最高的仅相差2.53%,最低的相差7.60%,总体情况较好;对不同影像分割方法进行对比,其中OTSU阈值分割算法和K-Means算法结果几乎一致,LVQ算法结果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1981年我队承担了某厂水源勘探任务。施工钻孔十三眼,其中潜水钻孔八眼,浅层承压水钻孔两眼,浅层、深层分层承压水钻孔三眼。  相似文献   
5.
本刊二卷三期所载储承祖同志“地形测量方法的商榷”一文提出以小平板配合经纬仪进行地形测量的方法,并介绍了“距离改正盘”的制法、用法,用意是好的;但是原作者对于他所批谇的另一种测图方法——经纬仪测绘法[即将经纬仪设置在测站点上,测读地形点的水平角、距离、高程(垂直角),并将小平板整置在测站近傍,以分度器定方向、上点、实地抅绘的方法],并未经过科学的实验与分析,而仅是在列举一连串武断的数据与错误的工作方法以后就  相似文献   
6.
借助GIS ArcView软件分析提取黑潮锋区域,将一定间隔的经纬度点的温度值生成等值线以此为研究对象,应用网格法计算了20°~30°N,120°~130°E范围内黑潮锋区50m和100m深处水温的分维值,100m深处的分维值波动较50m深处小,但整体上分维值较50m深处大。计算结果符合黑潮锋区强度的实际分布情况,初步认为分形维数能够表征黑潮锋强度,分维值随黑潮锋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海岸线是海岸带的重要部分,对于海岸带的开发、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14年RapidEye、2010年QuickBird卫星数据,辅助以现场调查数据,建立海岸线的解译标志,基于自动与半自动的专家判读方法,提取三亚岸线信息,结果表明:三亚海岸线变化以人工岸线为主,增长较大;养殖区的岸线略有增加;砂质岸线的减少最为明显。三亚海岸线变化的总长为27 845.72m,其中人工岸线变化为15 691.18m,占56.35%;养殖区岸线变化为398.85m,占1.43%;砂质岸线减少2 132.12m,占7.66%。三亚岸线变化以人类活动为主,主要表现在由基岩岸线向人工港口变化,原有人工岸线的扩张,表现为围填海,部分为砂质岸线向人工港口变化,同时,岸线变迁变化主要分布于利于港口发展的区域。海岸工程建设较多,尤其是人工堤坝的建设,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海岸带岸线影响强烈。海岸线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应以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因地制宜进行岸线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1990-2013年的遥感卫星数据,基于遥感与GIS技术,开展了北戴河海域的海岸线遥感监测,对1990年、1995年、2004年和2013年4年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从1990-2013年,岸线长度变化不大,在2013年为最长,2012年北戴河及领近海域进行了岸滩环境整治,通过对2012年与2013年的遥感影像分析,有效地保护了沙滩以及河口,河口宽度变化不大,但港口码头建设面积稍有增加。在此基础上,针对北戴河岸线的保护、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城市火灾应急救援效率,最大限度降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以ArcGIS Engine和ArcGIS Object SDK for.Net为桌面GIS应用程序的二次开发框架,构建PC桌面端徐州市火灾应急救援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GIS强大的海量数据存储、查询及分析的特色功能,实现数据管理、信息查询、应急救援、风险评估及案件记录等功能,可解决目前消防指挥部门中诸如人工查询低效导致火场信息不清、救援方案不明确,救援路线不佳导致救援效率低下、人工记录不全面等问题,为徐州城市火灾高效救援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基于潜标测量的海洋环境噪声谱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海洋环境噪声测量潜标系统对南海典型海域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海洋环境噪声测量,16通道海洋环境噪声测量系统每小时测量两分钟噪声信号。数据处理结果表明,800~5 000Hz范围内,噪声谱与风速相关性最好,且风速越大相关性越好,噪声谱与风速的相关性好于与浪高的相关性。风关噪声谱级在海水中部基本不随接收深度发生变化,但由于测量水听器阵长度未能覆盖整个水深,因此未给出海面和海底处谱级变化规律。在400Hz以上的高频段整个风速范围内噪声谱级都随风速发生变化,且噪声谱级与对数风速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