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7篇
海洋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Introduction Since the most significant feature of a movingloadisits mobility,the interaction betweenthe ve-hicle and bridge is very complicated,which can be classified as a coupled vibration problem.There-fore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dyna…  相似文献   
2.
实现地面气象要素自动观测是近年来我国气象观测领域的发展趋势,观测自动化给地面观测业务和观测数据的应用推广带来较大改变。本文研究了基于自动观测的天气现象代码表WMO4680,分析得出WMO4680简化了视程障碍和降水阵性的代码分类,比WMO4677编码更适合自动观测设备的特点。结合我国业务天气现象电码编制原则,设计实现了现在天气现象电码和过去天气现象电码的自动编制。根据我国目前可自动化观测的要素数目,经过流程设计和当前最新业务改革内容,可以实现46个天气电码的自动编报。  相似文献   
3.
天气雷达基数据中因观测设备故障或标定问题而产生的异常数据,直接影响天气雷达数据质量、定量估测降水及天气系统的分析和判断。目前在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实时业务中,通过人工勘误环节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针对2020—2022年业务中勘误较多的、大面积故障异常和易与降水数据混合的局部电磁干扰或故障的两类异常数据,分别构建和训练R-ResNet和R-LinkNet两种模型,提取雷达硬件故障、电磁干扰等特征,实现异常数据的识别和处理。评估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在提取异常数据特征方面均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R-ResNet在分类判识异常数据与正常数据的准确率超过99%,R-LinkNet在分离电磁干扰杂波和降水回波的准确率超过98%。两种模型可用于实时业务中监控和勘误电磁干扰、故障等异常数据,实现异常数据的自动勘误处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轻质高强铝合金材料设计舟桥的甲板时,其强度计算是初始设计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次研究的舟桥甲板采用三层夹心板的结构形式,其横向分布载荷下的挠度和应力的求解问题与一般的单层板不同,虽然可以用有限元法对此进行结构计算,但在初始设计阶段使用该法的计算量大,不方便应用.本文旨在寻求在横向分布载荷作用下,简支条件时,夹心甲板的挠度和应力的解析解,并与有限元计算相比较,为舟桥甲板初始设计提供良好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5.
施丽娟  冯婉悦  雷勇  王智敏  郑清 《气象》2022,48(11):1428-1438
以中国2423个地面气象站点的降水传感器观测数据为基准,采用定量统计指标(相关系数R、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相对误差RE)以及分类统计指标(探测率POD、误报率FAR、虚报漏报率Bias、风险评分ETS),从不同空间尺度、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降水强度三个维度,分析了GPM降水产品的观测准确性,以探究GPM卫星降水产品在中国大陆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从不同空间尺度特征看,GPM降水在全国范围均呈现较高的观测准确性,72%的站点R值超过0.7,在华东地区最好,西北区相对较差;全国大部分区域都为正的相对误差,各区RE集中分布在0~20%。不同高程带内的准确性显示,GPM产品对降水的高估情况在低海拔(<2000 m)、高海拔(>4000 m)地区较为明显,在中海拔地区(2000~4000 m)GPM降水数据适用性相对较好。从不同时间尺度特征看,GPM降水产品与降水传感器实测降水年总量分布上较为一致,两者的R为0.75,但在量值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RMSE为6.15 mm·d-1。从逐月结果看,GPM降水产品与地面降水传感器的一致性在1—10月表现较好,R均在0.7以上,11、12月略低,夏季误差值比冬季大。从不同降水强度特征看,POD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加而降低,GPM降水产品对“中雨”强度降水事件的整体探测能力较优,而在“小雨”和“暴雨”的探测能力稍弱。  相似文献   
6.
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现状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于自动气象观测,但目前我国天气现象观测仍然采用人工目测,本文调研分析国内外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现状,并根据34种天气现象的特征,分别对5类天气现象的自动化识别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天气现象的自动识别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还探索了一种进行天气现象代码自动识别的方法,通过综合利用各种新型技术,在100个天气现象代码中,未来可预见能实现自动编码的代码有63个。  相似文献   
7.
公路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系统(RWIS)的设计以满足高速公路沿线天气预报和实况预警需求为出发点,在技术选取方面既保持与常规气象观测技术指标的一致性,又考虑了公路交通气象野外监测对数据时效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与常规地面气象观测方法相比,该系统设计主要具有适应野外无人探测环境、观测要素按需选取、模块化设计灵活可配、传感器布局有特殊要求以及数据流、状态流和控制流兼容并行等特点。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系统的硬件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集成各类传感器,通信传输采用数据对象字典方式组织气象观测数据和设备状态信息以数据流方式实时上传,观测信息和设备信息通过采集软件和中心站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国推广应用,数据上传至中国气象局,并形成业务化系统平台,观测产品已通过CMACast系统分发至全国各地共享应用。  相似文献   
8.
雷达资料在登陆台风“桑美”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国内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反射率因子及径向风资料引入ARPS-3DVar同化系统进行同化,针对2006年登陆浙江苍南并造成严重影响的超强台风“桑美”,探讨多普勒雷达资料同化对台风模拟初始场和预报场的改进作用。结果表明:利用ARPS-3DVar同化雷达资料可以明显改善6 h同化窗口内的降水、风场和回波结构,并能提高模式对中尺度雨团位置、强度的模拟能力;雷达资料初始场同化后模拟的台风涡旋和台风眼结构与位置更加接近实况,各物理量空间分布结构更具有明显中尺度特征,从而改善了台风路径和降水的预报。但模拟过程中台风强度模拟偏弱,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
浮桥结构在移动载荷作用下的振动响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浮桥的载荷具有移动性,并有可能在同时遭受风、浪、流联合作用的恶劣环境中使用。为了使浮桥的设计做到既经济又安全,必须对浮桥的载荷和强度有一个比较精确的评估方法。推导了适合模型计算的用户单元的特性矩阵,并将该用户单元导入现有大型有限元分析程序ABAQUS,利用其功能强大的求解器,求解了静水中自由浮式均匀梁在移动载荷作用下的振动响应,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功肋圆柱壳结构壳板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环肋圆柱壳壳板稳定性解析法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给出了对解析法公式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