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25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单配位体模型对不同分解阶段浙江桂凋落物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与铜离子的络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OM中存在络合条件稳定常数较高但络合容量较小和络合条件稳定常数较低但络合容量较大的2种组分.各阶段条件稳定常数(K)和络合容量(L)各不相同,各阶段中1g K与L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r=0.88,P<0.05);各组分对铜离子的络合能力排列顺序为:Ⅱa>Ⅰa>Ⅰb>Ⅲa>Ⅱb>Ⅲb,半分解阶段中凋落物所释放的DOM对铜离子的络合条件稳定常数最大.这可能与其在分解不同阶段所释放物质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
淄博市张店南部地热异常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井温曲线类型,确定研究区纯传导地温梯度为2 5℃100m;结合各单井地温梯度,圈定了地热异常区域;揭示了该区地热异常具有下段以对流为主、上段以传导为主的特点。通过热水水化学和同位素数据的综合分析表明,该区地下热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热水赋存于断裂裂隙系统中,且沿断裂裂隙垂向运动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严重侵蚀退化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采取自然恢复和人工促进恢复2种措施对退化地进行修复,监测恢复前后生态系统碳贮量变化。结果表明:自然恢复和人工促进恢复后生态系统总碳贮量分别是恢复前的2.78和4.87倍,其中,植被层碳贮量分别是恢复前的14.30和30.87倍,土壤层碳贮量分别是恢复前的1.85和2.78倍。生态系统内土壤碳的恢复速率落后于植被。2种不同恢复措施相比,人工促进恢复的生态系统碳吸存速率显著快于自然恢复(P0.01),人工促进恢复后生态系统碳吸存速率是自然恢复的2.17倍,其中植被和土壤的吸存速率也分别是自然恢复的2.26倍和2.09倍。而且人工促进恢复后的退化系统,碳库在乔木层各器官的分配方式更符合健康生态系统的分配方式,系统功能和结构更加稳定,有利于系统后期恢复。因此,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紧迫性和长期性考虑,采取积极的人工促进恢复措施能维持退化系统快速、持续恢复。  相似文献   
4.
保安湖沉水植被恢复及其渔业效益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过消除对沉水植物生长有破坏作用的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在低水位的早春选择无风浪的天气移栽水草,于199年保安湖一个面积为3.3hm^2网栏湖汊成功地恢复了绝迹8个月的水草群落,秋季水草覆盖盖达50%,同时研究了在无鱼类摄食破坏的条件下苦草和黄丝草的生长动态。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3~2015年在台山市广海湾海域(21°52'~21°56'N,112°46'~112°53'E)进行逐月调查的资料,分析了该水域康氏小公鱼(Stolephorus commersonii)鱼卵在一年中出现的时间、数量变动特征以及期间的海水温盐特征,并讨论了康氏小公鱼产卵期与水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广海湾康氏小公鱼的产卵期开始于每年3月左右,结束时间在各年份不同,一般在9~11月之间.康氏小公鱼鱼卵在一年中分多个批次出现,一般可出现2~4个批次,其中第一批次为产卵盛期,数量高峰大约出现在4月前后.鱼卵出现期间平均水温的范围为19.8~31.3℃,平均盐度范围为7.66~33.65,从出现频次上看,其所在环境以高温低盐为主.康氏小公鱼产卵所需的最低温度在20℃左右,在产卵期开始前,海水温度何时升至此温度,决定了一年中康氏小公鱼鱼卵最早出现的时间.对比不同纬度的海域,康氏小公鱼产卵期的开始时间随纬度的升高而向后推迟.  相似文献   
6.
采用Li-8100对亚热带马尼拉草坪生态系统呼吸及其分室昼夜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草坪生态系统呼吸、土壤呼吸和植物地上部分呼吸速率的昼夜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曲线,呼吸速率日最高值出现在中午13:00~14:00;草坪生态系统的呼吸速率最低值只出现在6月的7:00左右,其他月份的最低值出现在23:00~2:00;土壤呼吸速率的最低值出现在4月和6月的7:00左右,8月则在2:00达最低值,11月土壤呼吸速率波动不大,极值不太明显.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始终表现为白天高于夜间.4月、6月、8月和11月生态系统呼吸的日排放C量分别为27.30、43.94、44.79和25.18g m^2d^-1.6月、8月和11月土壤日呼吸量占整个生态系统日呼吸总量的比例大约为50%,远小于4月的74%.除11月外,生态系统、土壤总呼吸速率的昼夜变化均与5cm土温呈显著的指数相关.草坪生态系统呼吸的Q10值大小顺序为4月〉11月〉6月〉8月,土壤总呼吸的Q10值大小顺序为6月〉4月〉8月〉11月;除11月外,土壤呼吸的Q10值大于生态系统呼吸.  相似文献   
7.
利用IRGA法和GC法,同步观测了3种天气(晴天、多云、阴天)条件下福州市江滨公园马尼拉草坪生态系统CO2净交换量(NEE)的白昼动态变化,比较IRGA法和GC法透明通量箱对观测样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探讨其对NEE观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次观测结束时,IRGA法通量箱对样点环境的扰动小于GC法,晴天白天二者箱内的平均升温分别为1.79℃和2.33℃,箱内平均光合有效辐射(PAR)降低幅度分别为11.00%和21.00%.3种天气情况下,IRGA法与GC法观测的NEE白天变化趋势较一致,但3种天气相同时段内GC法测定的NEE平均值比IRGA法高3.17μmol·m-2·s-1,二者的差异在中午最大,在清晨和傍晚较小.IRGA法比GC法可以更为准确地测量草坪NEE.  相似文献   
8.
工程控制网是一切施工测量的基准,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施工测量和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对控制网进周期性复测,以便分析控制网的稳定性。文章利用误差理论方法对复测成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因冰雪灾害造成森林资源损失较为严重的福建省长汀县为例,选取受灾乔木林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踏查和典型抽样统计数据,评估森林乔木层C贮量损失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冰雪灾害造成长汀县乔木林地受损面积达40 178.87 hm2,占灾前面积的19.1%;损失蓄积95.69×104 m3,占灾前蓄积的38.6%,折合成森林乔木层C贮量损失34.55×104 t,占灾前C贮量的41.4%,受损最为严重的四都、红山、古城等6个乡(镇、场)都靠近武夷山脉南麓;同一区域相同的立地条件下,针叶树种比阔叶树种受灾严重,松组和杉组C贮量相对损失比均超过阔叶树组的3倍,其中松组C贮量损失23.02×104 t,占总C贮量损失的66.6%,占灾前松组C贮量的65.0%;中龄林C贮量损失12.84×104 t,占灾前中龄林C贮量的56.6%,相对损失比最大,近成过熟林次之,幼龄林最小;海拔越高,C贮量损失比例越大,海拔450 m以上区域C贮量损失达30.15×104 t,占总C贮量损失的87.3%;迎风坡面和山脊西北侧的乔木林受灾相对严重,朝西、西北、北3个方向的C贮量损失20.11×104 t,占总C贮量损失的58.2%;位于中上部坡位的乔木林受灾相对严重,且坡位越高,C贮量损失越大.  相似文献   
10.
新疆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对新疆种子植物区系及其科的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野生种子植物中科的优势现象很明显,种类超向于集中在少数科内。(2)科的地理成分方面,世界广布科占有很高的比例(35.0%),说明新疆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性;但各类温带分布科比例更大(52.0%)。(3)新疆区系的表征科有特殊性,如含有世界广布的藜科、十字花科、蓼科、石竹科等,这是与热带、亚热带区系的组成完全不同的;但其它表征科、优势科仍以温带科或主产温带的科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