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研究以严重侵蚀退化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采取自然恢复和人工促进恢复2种措施对退化地进行修复,监测恢复前后生态系统碳贮量变化。结果表明:自然恢复和人工促进恢复后生态系统总碳贮量分别是恢复前的2.78和4.87倍,其中,植被层碳贮量分别是恢复前的14.30和30.87倍,土壤层碳贮量分别是恢复前的1.85和2.78倍。生态系统内土壤碳的恢复速率落后于植被。2种不同恢复措施相比,人工促进恢复的生态系统碳吸存速率显著快于自然恢复(P0.01),人工促进恢复后生态系统碳吸存速率是自然恢复的2.17倍,其中植被和土壤的吸存速率也分别是自然恢复的2.26倍和2.09倍。而且人工促进恢复后的退化系统,碳库在乔木层各器官的分配方式更符合健康生态系统的分配方式,系统功能和结构更加稳定,有利于系统后期恢复。因此,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紧迫性和长期性考虑,采取积极的人工促进恢复措施能维持退化系统快速、持续恢复。  相似文献   
2.
采用径流小区法,对中亚热带地区的杉木人工林和米槠次生林在不同雨强下径流量和可溶性有机碳(DOC)流失浓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4场降雨过程中,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的地表径流量和DOC流失浓度变化趋势一致,即降雨强度增加,地表径流量也随之增加。DOC浓度均呈现了随着雨强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说明降雨强度对径流量和DOC浓度均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的地表径流量之间差异不显著,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的DOC流失浓度除大雨外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差异(P〈0.05),说明植被类型对地表径流量影响较小,对DOC浓度具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承德地区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为可持续开发与保护承德地区矿泉水资源,探求区域内含锶矿泉水成因并圈定矿泉水潜力区,依托承德地区项目组所开展的含锶矿泉水调查与勘探,在生态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泉、地表水样品采集及含锶矿泉水检测分析基础上,通过分析整理大量的含锶样品测试分析数据,针对主要岩性含锶值量化对比,以及含锶点图层叠加耦合,利用统计学中的相关分析、对比分析、因子分析,对研究区内三大岩类中主要岩性含锶值量化对比分析,明确指出了本区富含锶的岩性地层潜力层;利用GIS数据空间叠加分析等方法将区内含锶矿泉水分布与岩性、构造在空间上叠加并进行关联分析,圈定出富含锶矿泉水潜力构造区域带,分析研究区域内含锶矿泉水的分布规律特征及成因,为进一步指导研究区探寻构造带及地层中的富锶矿泉水潜力区,提供精准靶向目标;为进一步研究含锶矿泉水成因,尤其是富锶水与构造密切性、开采条件等因素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大清河湿地植物分层次的筛选,根据生态学、湿地学、植物学、美学相关理论,依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及湿地的区域划分,将大清河湿地划分为深水区、浅水区、沼泽区、水边及岸带区和陆地区五大区域,并分层次进行相应的植物配置,提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片植、单层乔木片植、草本+挺水植物、乔木+灌木+草本6种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5.
江琴  林武  陈坦  邓秀芳 《台湾海峡》2001,20(Z1):196-198
通过对大黄鱼体重、体长、咽喉径的准确测量,并将测量的原始数据经计算机统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体重与体长之间存在着幂函数关系;同时,当大黄鱼体重在5~100g范围内时,体长与咽喉径之间存在着线性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