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9篇
  免费   1029篇
  国内免费   1435篇
测绘学   610篇
大气科学   631篇
地球物理   803篇
地质学   2703篇
海洋学   683篇
天文学   69篇
综合类   299篇
自然地理   51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240篇
  2021年   286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239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391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青藏东北缘现今块体划分、运动及变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利用2维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以位移代替围压作为边界约束力,研究青藏东北缘现今块体划分及其运动变形。根据该地区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以GPS点测量位移作为模拟结果约束点,得出了较合理的块体划分模型和随时间演化的主应变分布图,并把应变高值区与近几年来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作对比,得出了研究区内地震危险性可能较大的区域。另外,对模拟的甘青块体与阿拉善块体的边缘带断裂左旋运动做了大概计算。  相似文献   
2.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everal thermal springs around Changbaishan area has been investigated. Cenozoic basaltic rock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Northeast China and geothermal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described. About one hundred hot springs exist around Changhaishan Volcano at the border between China and D.P.R.Korea with high temperature about 82~C. The pH values of the spring water range from 6.9 to 7.1 and the total flow rate is about 4.8 L/sec.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thermal springs is sodium carbonate; the high-mineral contents of thermal water are believed to have medicinal properties. Bathhouses are already built along the hot springs to take the advantage of the supposed healing properties. The high quality of those hot springs is believed to be utilitized for mineral water. The chemical equilibrium temperatures were estimated at about 160℃ based on the Na-K-Ca geochemical thermometer.  相似文献   
3.
青藏块体东北缘断层形变与中强地震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对祁连山-海原断裂带近期断层形变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多场地,大范围的断层活动异常是中等强度地震发生的显著背景,并且往往与大陆地震活动的阶段性总体状况相呼应;区域形变存在明显的特征量,包括特征形态和特征时间,同一场地在不同地震前的异常特征具有重复性,但会受到背景差异显著的不同地震的影响,目前形变状况表明研究区仍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壳运动背景。  相似文献   
4.
地震前后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的量化指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一种表达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过程的量化指标——区域应变率、应变集中度。在此基础上,对南北地震带各水准监测区近30年的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实际计算.并结合具体震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量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地震前后形变场的动态演化过程和地壳运动状态,对地震的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参数分级评分叠加型指数法对泰安市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的评价结果显示 ,泰安地下水已遭受严重污染。地下水污染以地下水中宏量组分、NO-3 、硬度、TDS的迅速上升高以及地下水遭受人为环境物质的污染为主要标志 ;地下水污染主要受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结构、纳污河流、污水灌溉及地下水开采控制和影响 ,地下水污染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V838 Mon is the prototype of a new class of objects.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its multistage outburst and similar systems is challenging. So far, several scenarios have been invoked to explain this group of stars. In this work, the planets-swallowing model for V838 Mon is further investigat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findings that the progenitor is most likely a massive B-type star. We find that the super-Eddington luminosity during the eruption can explain the fast rising times of the three peaks in the optical light curve. We used two different methods to estimate the location where the planets were consumed. There is a nice agreement between the values obtained from the luminosities of the peaks and from their rising time-scale. We estimate that the planets were stopped at a typical distance of one solar radius from the centre of the host giant star. The planets-devouring model seems to give a satisfying explanation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luminosities and rising times of the three peaks in the optical light curve of V838 Mon. The peaks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consumption of three planets or alternatively by three steps in the terminal falling process of a single planet. We argue that only the binary merger and the planets-swallowing model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ations of the new type of stars defined by V838 Mon.  相似文献   
7.
杨红霞  刘崴  李冰 《岩矿测试》2008,27(6):405-408
建立了碱消解-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系统测定生物样品中甲基汞(MeHg)与乙基汞(EtHg)的分析方法。为提高灵敏度,选用微流量的PFA雾化器,在优化的检测条件下,MeHg及EtHg检出限可达到0.036μg/L和0.03μg/L;线性范围达到4个数量级,两条工作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为1。对1.78μg/L MeHg、1.65μg/L EtHg的混合标准溶液重复测定7次,色谱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79%和1.44%。对标准物质BCR 464(金枪鱼)的分析结果表明,测定值与标准值基本吻合,但略低于标准值;甲基汞和乙基汞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5.9%和84.5%。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的高灵敏度和低检出限能够满足生物样品中汞形态定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西藏拉昂错蛇绿岩含矿杂岩带存在的证据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绿岩体中的含矿杂岩带是豆荚状铬铁矿的主要赋矿层位[3].拉昂错蛇绿岩体产出富铬型豆荚状铬铁矿.文章主要论证拉昂错蛇绿岩体存在较大规模的含矿杂岩带,通过分析岩体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1:2万高精度磁测成果、深部钻孔资料和岩石显微构造等资料.并与区域上相关的含矿蛇绿岩进行对比,揭示了拉昂错蛇绿岩体含矿杂岩带的空间展布规律,进一步明确了寻找豆荚状铬铁矿的优选靶区.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数值模拟中人为边界的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边界条件预测是地下水数值模拟中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人为边界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边界流量变化复杂难于预测的问题,讨论了人为边界条件的处理方式和实现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具有人为边界的二维潜水含水层系统。预测结果表明,受区内人工开采影响,边界流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边界由流出边界转化为流入边界,结果符合地下水系统变化趋势,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川西前陆盆地中—新生代沉积迁移与构造转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西前陆盆地中—新生代各构造层的残余厚度展布和沉积特征分析发现,四川克拉通周缘的前陆盆地在晚三叠世时期发育于龙门山山前,明显属于龙门山褶皱逆冲构造载荷所形成的前渊凹陷;侏罗纪早期的沉积地层呈面状分布,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挠曲沉降,指示了一个构造相对平静的阶段;中侏罗世早期前渊凹陷迁移至龙门山北段和米仓山山前,前渊沉积从晚三叠世的北东向转换为近东西向,广泛的湖泊相沉积预示了前陆盆地的欠充填状态;中侏罗世中晚期,川西盆地沉降中心又迁移到大巴山山前,相应的挠曲变形又从近东西向转化为北西向,构成了大巴山的前渊凹陷;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沉降中心再次回到米仓山山前,巨厚的前渊凹陷沉积指示了米仓山冲断带的主要活动时期;白垩纪末—古近纪的前渊凹陷则跃迁至雅安—名山地区。川西前陆盆地的同造山沉降中心以四川盆地中心为核心在西部和北部呈弧形迁移,沉积序列不断更替和叠加。中生界各构造层底界构造图显示现今的构造低部位位于川西北地区和川西南地区,在川西北地区均有东西走向的等值线分布,而川西南地区等值线走向则为北东-南西向。因此分析认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构造变形可能控制了川西盆地现今的地层变形,形成了川西北地区的南北向构造挤压结构,而晚期的新生代构造变形则主要体现在川西盆地的西南部,形成北东-南西向的地层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