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使用交错的与非交错的标号法,证明了一类龙虾树优美。  相似文献   
2.
1993年3-10月,在海南岛三亚市鹿回头浅海水域进行人工移植石珊瑚(18种)和多孔螅(1种)试验。共移植44个样品。6个月后观察,仅有8个石珊瑚自然脱落,3个死亡。存活的珊瑚中,有23个出现了轴向或水平扩展的生长迹象。同时还发现移植后所产生的局部生态学效应。试验结果为利用人工礁技术促进珊瑚礁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付载波频偏测量对于保证调频系统传输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我们设计制作的付载波频编测量仪。该仪器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精度送±10^-3*f0+1赫该精度满足模拟传输台网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云开群硅质岩的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西云开群浅变地层年代的确定对于研究华南地壳演化有重要意义。以往的同位素年龄值多测自其中的顺层火成岩,故对其他质意义有不同的理解。本文首次测得了云开群中硅质岩的40Ar/39Ar年龄,从而提供了云开群的沉积年代。  相似文献   
5.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 通过一系列的海峡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相联通, 其不同时空尺度的海洋环流动力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是南海区域海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自20世纪50年代末全国第一次海洋普查开始, 我国对海洋调查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以科学考察船为代表的海洋科学观测平台建设不断加强; 进入新千年以来, 国内海洋科考船依托的各主要研究所和院校本着开放的理念, 先后组织多单位联合进行海上观测。尤其是最近10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实施了船时共享航次计划, 进一步促进了国内海洋界的交流和合作, 南海区域海洋学的相关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从多尺度环流动力学的角度出发, 本文简要回顾了南海海洋观测的发展历程, 并初步总结了近些年来南海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进展, 包括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体交换过程、南海中小尺度过程、多尺度相互作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等; 并且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 对未来南海的观测和科学问题提出若干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太行山中段的焚风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相似文献   
7.
李道贵  李世林 《地震研究》1994,17(4):402-406
本文介绍的多功能数字时号钟(Digital Hour Mark Clock简称DHC)消除了SY2石英钟机械触点的缺陷,具有市电变化范围,抗干扰性能强,提供脉宽按需可调的时号。故障时可自动切断时号输出,确保不丢记录,各项保护、报警电路完善,还能远距离监听记录器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8.
通渭温泉水汞映震能力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通渭温泉观测点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水汞测量中的干扰因素,对水汞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应力场的观测是预报地震较直接的途径之一,本实验利用异孔深井抽水的加(减)载作应力观测的人工力源,在大量实测数据基础上进行力学分析,得出电感应力观测在满足规范要求时能测到地应力场的变化,但室内标定的应力灵敏度不等于实测灵敏度。用室内灵敏度计算应力值必有明显误差。本结果对电惑应力观测科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Rubidium (Rb) deposits mostly occur in the South China and Central Asia orogenic belts and are often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highly differentiated granit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a newly-discovered giant Rb deposit at Gariatong in the Central Lhasa terrane in Tibet. Detailed field studies and logging data revealed that the Rb mineralization mainly occurs in monzogranite and is related to greisenization. LA-ICP-MS U-Pb dating of zircon yielded ages of 19.1 ± 0.2 Ma and 19.0 ± 0.2 Ma for greisenized monzogranite and fresh monzogranite, respectively. The monzogranites are characterized as strongly peraluminous, with high contents of SiO2, Al2O3, K2O and Na2O as well as a high differentiation index. They are enriched in light rare earth and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with signi?cant negative Eu anomalies and depleted high field-strength elements. Petr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these ore-related monzogranites suggest that they are highly fractionated S-type granites, derived from remelting of crustal materials in a post-collisional setting. The geochemistry of zircon and apatite points to a low oxygen fugacity of the ore-related monzogranite during the magma’s evolution. The discovery of the Gariatong Rb deposit suggests that the Central Lhasa terrane may be an important region for rare metal min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