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3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以出行发生量模型的建立为例,较为系统地讨论了近代回归分析中的自变量选择及回归诊断方法在交通调查分析建模中的应用。分析了在获取调查数据后,如何借助回归自变量选择方法来选择最佳自变量子集,以确定简捷的回归模型;文中应用回归诊断方法,讨论了修正回归模型、探测错误的调查数据的方法,从而为建立简捷、高精度的交通模型打下了基础。最后,作者提出了应用自变量选择及回归诊断方法建立出行发行量模型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居民汽车使用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丰龙  王冬根 《地理学报》2014,69(6):771-781
目前,中国城市私人汽车的拥有量高速增长,小汽车不仅日益成为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更深刻影响着城市的空间结构和道路的拥堵状况。然而,目前国内对汽车使用的研究仍十分匮乏。为此,本文试图基于2011 年11 月到2012 年7 月在北京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家庭汽车使用行为的特征、强度及影响因素。描述性统计和(定序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汽车使用目的、建成环境和各种家庭/个人社会经济特征对大城市居民的汽车使用强度和依赖度有重要影响。其中,通勤是居民日常使用汽车的主要目的;公共交通条件较差和停车条件便利是促使居民大量使用汽车的重要原因;婚姻状态、工作状态、家庭规模和家庭内持有驾照的成员数等对居民的日常汽车使用也有重要影响;周末与工作日的汽车使用频次或时长没有显著差异。这些发现对道路交通规划和交通政策的制定有重要参考意义。不过,要想更有效地控制汽车使用行为,未来的研究仍有必要增强对因果关系、出行的限制条件和影响交通行为的心理机制等问题的考察。  相似文献   
3.
4.
ICT对居民时空行为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ICT凭借网络飞速发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居民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引发了地理、交通、规划学者的关注.本文对国内外ICT对居民时空行为的影响研究进行综述.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分别从时空制约、破碎化、多任务以及ICT活动的可视化与数据管理几个角度,论述了国外ICT对居民时空利用的影响研究.从交...  相似文献   
5.
被动式GPS技术能最大程度地减轻受访者的负担,因而成为收集个体交通行为信息的理想方法。但是被动式GPS技术仅能提供交通行为的时空、移动速度等信息,而无法直接获取个人出行和活动的详细信息,如出行的起始时间、出行目的、交通方式、活动起始时间、时长、同伴等。如何从GPS轨迹数据中准确获取这些关键的交通行为信息成为被动式GPS应用于个体时空间行为数据采集的难点所在。对该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总体回顾和分析。首先,追溯了交通行为数据收集方法的发展历程,并重点概述近年来基于GPS原始数据的后续处理方法的发展现状。然后逐一分析和讨论了现有的基于被动式GPS数据的交通行为信息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该领域的前景和潜在的研究问题以及对运用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ICT)收集交通行为信息方法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主观幸福感度量研究进展及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智慧城市在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中日益受到关注,已有研究侧重于将信息技术用于城市建成环境和人的行为分析,但鲜有研究关注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为此,本文对现有关于主观幸福感的量表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不同形式量表的误差等问题进行了总结。目前的研究大多对生命满意度和情感幸福感分别加以度量。对生命满意度的度量主要采取单条或多条的反映性量表,以Cantril的自我标定梯形量表和Diener等的生命满意度量表为代表;对情感幸福感的度量也以反映性量表为主,包括单条的Gurin量表与多维度的核心情绪量表和PANAS量表。针对短期情感体验的调查,还发展了诸如经验取样法和日重建法等专门的方法。目前主观幸福感的量表仍以自陈量表居多,其中存在很多测量偏差。基于目前主观幸福感的量表体系和西方地理学中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本文提出了值得未来国内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几个话题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探讨了主观幸福感的量表和相关研究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住房制度改革背景下广州市居民居住偏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制度改革以前,国家控制着住房的供应,人们没有选择住房的自由。改革后,家庭越来越依靠市场来满足其住房需求,个人购买商品房的比例得以提高。择居自由度的增加意味着住房消费个体差异的扩大,居民住房偏好成为住房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分析住房市场化下居民住房偏好及其影响因素有重要意义。采取表述性偏好正交实验设计和联合统计分析方法,对处在改革前沿的广州市居民住房偏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居民住房选择中,居住区位和小区特征比住房本身更重要;居住小区特征中,居民最关注住房所在区域,老城区越秀和东山和城市新中心天河区成为居民偏爱之地,但不同收入家庭区域偏好有所差异,高收入阶层明显偏好于新中心区天河区,而低收入阶层却更热衷于老城区;住房价格和居室朝向是重要影响因素,居民明显表现出对低价格住房和南向居室的偏好;除此之外,相对较重要的因素还有小区治安、交通和生活便利程度;而房屋类型、房屋布局和物业管理重要性相对较小,但高收入阶层明显比低收入阶层看重物业管理。  相似文献   
8.
公路建设中工程环境保护的设计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守胜  王冬根 《安徽地质》2003,13(2):137-139
以安庆市天柱山地区的车轴寺——野人寨旅游公路为例,通过分析公路建设在施工期、营运期对工程环境的影响因素,阐述公路工程尤其旅游公路中工程环境保护如植被、水土流失、地表水、噪音、灰尘等的设计方法以及在实际公路工程中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